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基座和均质机主体,均质机主体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和高压缸;传动装置包括支撑筒、丝杠、连接套筒、过渡盘和推杆,支撑筒固定在基座上,连接套筒套设在支撑筒中,丝杠基于轴承设在支撑筒中,丝杠设有螺纹段,连接套筒与螺纹段配合,丝杠与电机的驱动端连接;连接套筒与推杆连接,支撑筒与过渡盘连接,推杆穿过过渡盘插接在高压缸中,高压缸与过渡盘连接;高压缸连通有金刚石交互容腔和进料器,设有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将旋转变成连接套筒的往复运动,连接套筒带动推杆给浆料施加作用力,降低施加给浆料的压力的波动,减少装置运行噪音,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
[0001]本技术涉及均质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
技术介绍
[0002]高压微射流均质机是一种通过高压碰撞、流速变化完成浆料均质的装置,在装置的高压腔体中,推杆往复活动,压迫浆料通过截面小的细孔,浆料在高压下产生强烈的剪切、撞击和空穴作用,从实现浆料大分子的细化。
[0003]现有的高压微射流均质机是通过柱塞泵往复驱动推杆,实现浆料的高频、高速剪切,但是通过柱塞泵往复驱动推杆,施加给浆料的压力变化大,导致装置运行过程的噪音大、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旋转,丝杠将旋转运动变成连接套筒的往复直线运动,连接套筒带动推杆给浆料施加作用力,降低施加给浆料的压力的波动,减少装置运行噪音,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所述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基座和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均质机主体,所述均质机主体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和高压缸,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装置传动,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高压缸固定连接;
[0006]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支撑筒、丝杠、连接套筒、过渡盘和推杆,所述支撑筒基于支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筒中,所述丝杠基于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中,所述丝杠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螺纹段配合,所述丝杠远离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
[0007]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与所述过渡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穿过所述过渡盘插接在所述高压缸中,所述高压缸与所述过渡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0008]所述高压缸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金刚石交互容腔和进料器,所述金刚石交互容腔、所述进料器均与所述高压缸的内部腔体连通,所述金刚石交互容腔与所述高压缸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料器与所述高压缸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0009]具体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丝杠远离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撑筒,所述丝杠伸出所述支撑筒的部分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基于皮带传动连接。
[0010]具体的,所述皮带的工作路径上设置有张紧轮。
[0011]具体的,所述过渡盘的中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支撑筒的一侧设置有垫片,所述第一通孔靠近所述高压缸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圈和密封圈,所述推杆依次穿过所述垫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定位圈和所述密封圈。
[0012]具体的,所述过渡盘靠近所述高压缸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压缸安装部,所述压缸安装部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周围,所述高压缸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压缸安装部内。
[0013]具体的,所述压缸安装部的内径为D1,所述定位圈的直径为D2,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为D3,所述D1、所述D2和所述D3的关系为:D1>D2>D3。
[0014]具体的,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观察孔;和/或
[0015]所述支撑筒上设置有注油孔。
[0016]具体的,所述轴承配套设置有轴承端盖,所述轴承端盖封闭所述支撑筒。
[0017]具体的,所述支撑筒与所述过渡盘的连接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过渡盘固定连接。
[0018]具体的,所述过渡盘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支撑筒的内腔与外界。
[0019]本技术的高压微射流均质机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旋转运动,丝杆基于轴承转动设置在支撑筒中,并且丝杠基于螺纹段与连接套筒配合,连接套筒可以沿着螺纹段直线运动,连接套筒又套设在支撑筒中,连接套筒可以在支撑筒中滑动,而支撑筒固定在基座上,使丝杠能将自身的旋转运动变成连接套筒在支撑筒中的往复直线运动,连接套筒与推杆固定连接,支撑筒与过渡盘固定连接,过渡盘与高压缸固定连接,推杆穿过过渡盘插接在高压缸中,连接套筒带动推杆在高压缸中往复直线运动,推杆给高压缸中的浆料施加作用力,并且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浆料从进料器中进入,被压迫通过金刚石交互容腔进行均质,能使推杆平稳地给浆料施加作用力,有效降低施加给浆料的压力的波动,从而减少装置的运行噪音,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去除支撑筒和高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去除支撑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中,10、皮带;20、张紧轮;100、基座;200、电机;210、第一带轮;300、传动装置;310、支撑筒;311、观察孔;312、注油孔;313、固定板;320、丝杠;330、连接套筒;331、连接复件;332、油槽;340、过渡盘;341、第一通孔;342、垫片;343、定位圈;344、密封圈;345、压缸安装部;346、第二通孔;350、推杆;360、第二带轮;400、高压缸;410、金刚石交互容腔;411、第一单向阀;420、进料器;421、第二单向阀;430、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所述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基座100和安装在所述基座100上的均质机主体,所述均质机主体包括电机200、传动装置300和高压缸400,所述电机200驱动所述传动装置300传动,所述传动装置300与所述高压缸400固定连接;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传动装置300包括支撑筒310、丝杠320、连接套筒330、过渡盘340和推杆350,所述支撑筒310基于支架固定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连接套筒330套设在所述支撑筒310中,所述丝杠320基于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310中,所述丝杠320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筒330与所述螺纹段配合,所述丝杠320远离所述连接套筒33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200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连接套筒330与所述推杆35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310与所述过渡盘34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包括基座和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的均质机主体,所述均质机主体包括电机、传动装置和高压缸,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装置传动,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高压缸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支撑筒、丝杠、连接套筒、过渡盘和推杆,所述支撑筒基于支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支撑筒中,所述丝杠基于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中,所述丝杠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螺纹段配合,所述丝杠远离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筒与所述过渡盘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穿过所述过渡盘插接在所述高压缸中,所述高压缸与所述过渡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高压缸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金刚石交互容腔和进料器,所述金刚石交互容腔、所述进料器均与所述高压缸的内部腔体连通,所述金刚石交互容腔与所述高压缸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进料器与所述高压缸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丝杠远离所述连接套筒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撑筒,所述丝杠伸出所述支撑筒的部分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基于皮带传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的工作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国柱,丁彦春,席海山,谭思磊,彭军涛,薛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隆深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