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98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合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片具备:基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上的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片具有优异的扩展性、兼顾优异的粘合性和再剥离性、且在使用之后可容易剥离而不产生残胶污染。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片还能够表现出对被粘物的凹凸台阶差的良好的追随性,并且还可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防剥离静电性)。可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防剥离静电性)。可具有优异的防静电性(防剥离静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合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片,尤其涉及具有优异的扩膜性(或扩展性)、兼顾优异的粘合性和再剥离性、且在使用之后可容易剥离而不产生残胶污染的粘合片。

技术介绍

[0002]通常,粘合剂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区域呈现出柔软的固体(粘弹性体)的状态,具有通过压力容易地粘接于被粘物的性质。利用这样的性质,粘合剂以在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设置有粘合剂层的带有基材的粘合片的形态,出于例如固定各种物品、或各种物品的表面保护、或者装饰等得到期望的外观等目的而被广泛使用。
[0003]在上述使用中,有时粘合片存在扩膜性(或扩展性)差、难以兼顾粘合性和再剥离性、凹凸追随性差等问题,另外,粘合片将会在不再需要的阶段被剥离去除,但在要剥离去除粘合片时,有时会引起被粘物的破损或产生残胶污染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扩膜性(或扩展性)、兼顾优异的粘合性和再剥离性、且在使用之后可容易剥离而不产生残胶污染的粘合片。
[000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粘合片的拉伸强度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08]即,本专利技术如下。
[0009][1].一种粘合片,其具备:基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上的粘合剂层,
[0010]其中,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
[0011]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
[0012][2].根据[1]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与宽度方向(TD方向)的拉伸强度之比为1.5以下;
[0013]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为150~300%;
[0014]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为150~300%;
[0015]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与宽度方向(T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之比为1.5以下;
[0016]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为3%以下;
[0017]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为3%以下。
[0018][3].根据[1]或[2]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在室温下的粘合力为0.2~0.8N/20mm,优选0.3~0.6N/20mm;
[0019]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透光度为50~90%;
[0020]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雾度为10~70%。
[0021][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包括基础聚合物和抗静电剂。
[0022][5].根据[4]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基础聚合物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
[0023]优选地,基于所述基础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所述基础聚合物包含1~10重量份的功能单体;
[0024]优选地,所述功能单体包含选自由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有磷酸基的单体、含环氧基的单体、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含酰胺基的单体、具有琥珀酰亚胺骨架的单体、马来酰亚胺类单体、衣康酰亚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醚类单体和烯烃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5][6].根据[4]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抗静电剂包括选自由导电性聚合物、导电性无机微粒、金属微粒或纤维、离子型化合物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6]优选地,所述导电性聚合物包含选自由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喹喔啉、聚乙炔、聚乙烯亚胺和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7]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无机微粒包含选自由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乙炔黑、科琴黑、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钛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28]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粒或纤维包含金、银、铜、铝、镍或它们的合金构成的微粒或纳米线;
[0029]优选地,所述离子型化合物包含碱金属盐和/或有机阳离子

阴离子盐;
[0030]优选地,所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含选自由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31]优选地,相对于所述基础聚合物100质量份,所述抗静电剂的含量为0.01~15质量份。
[0032][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5~300μm;
[0033]优选地,所述基材层包含选自由热塑性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氯乙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34]优选地,所述基材层包含抗静电剂。
[0035][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50μm。
[0036][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满足下述特性(a)~(d)中的至少一个:
[0037]特性(a):在剥离速度为12m/min的剥离试验中,所述粘合片从离型膜上剥离产生的剥离静电压为500V以下,优选为200V以下,更优选为100V以下;
[0038]特性(b):所述粘合片的表面电阻率为1.0
×
104~1.0
×
10
11
ohms/sq;
[0039]特性(c):所述粘合片经1~1.5倍360
°
方向拉伸后,所述基材层的表面电阻率为1.0
×
105~1.0
×
10
12
ohms/sq,所述粘合片的表面电阻率为1.0
×
10
12
ohms/sq以下;
[0040]特性(d):利用下式(1)算出的粘合片的表面电阻率对数变化率为30%以下:
[0041]表面电阻率对数变化率(%)=[(X2

X1)/X1]×
100%(1)
[0042]其中,X2表示所述粘合片经1~1.5倍360
°
方向拉伸后的表面电阻率对数值,
[0043]X1表示所述粘合片拉伸前的表面电阻率对数值。
[0044][10].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中,所述粘合片还包括底涂层和/或背涂层,
[0045]所述背涂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与所述粘合剂层相反的一侧,
[0046]所述底涂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与所述背涂层相反的一侧;
[0047]优选地,所述底涂层包括选自由热固性的丙烯酸、聚氨酯和环氧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合片,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材层的一侧上的粘合剂层,其中,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5~55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拉伸强度与宽度方向(TD方向)的拉伸强度之比为1.5以下;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为150~300%;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为150~300%;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与宽度方向(TD方向)的断裂伸长率之比为1.5以下;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长度方向(M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为3%以下;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宽度方向(TD方向)的加热收缩率为3%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片在室温下的粘合力为0.2~0.8N/20mm,优选0.3~0.6N/20mm;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透光度为50~90%;优选地,所述粘合片的雾度为10~70%。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包括基础聚合物和抗静电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聚合物包含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地,基于所述基础聚合物的全部单体成分100重量份,所述基础聚合物包含1~10重量份的功能单体;优选地,所述功能单体包含选自由含羟基单体、含羧基单体、含磺酸基单体、含有磷酸基的单体、含环氧基的单体、含异氰酸酯基的单体、含酰胺基的单体、具有琥珀酰亚胺骨架的单体、马来酰亚胺类单体、衣康酰亚胺类单体、(甲基)丙烯酸氨基烷基酯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类单体、乙烯基醚类单体和烯烃类单体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包括选自由导电性聚合物、导电性无机微粒、金属微粒或纤维、离子型化合物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导电性聚合物包含选自由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喹喔啉、聚乙炔、聚乙烯亚胺和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导电性无机微粒包含选自由导电性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乙炔黑、科琴黑、天然石墨、人造石墨和钛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粒或纤维包含金、银、铜、铝、镍或它们的合金构成的微粒或纳米线;优选地,所述离子型化合物包含碱金属盐和/或有机阳离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坤远潘健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