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及洗护设备,冷凝器包括,进风腔室;出风腔室;中空腔室;第一散热管,将进风腔室和中空腔室连通,多个第一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进风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中空腔室内;第二散热管,将中空腔室和出风腔室连通,多个第二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中空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出风腔室内;多个第二散热管的总通量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管的总通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将湿气先引入多个第一散热管内进行初步风冷散热除湿,然后导入多个第二散热管内进行二次散热除湿;并且由于多个第二散热管的总通量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管的总通量,湿气受到更大的风阻,有利于完全冷凝,除湿效果更高,降低除湿能耗,结构简单、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及洗护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冷凝除湿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及洗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洗护设备在洗涤后干燥洗涤单元过程中或洗护设备在烘干过程中,需要通过冷凝器,将高湿或者高温高湿的空气进行冷凝除湿,现有的冷凝器在除湿过程中,尤其是烘干后期循环空气内水汽越来越低,仍然需要大流量的全部空气除湿的流程,具有除湿能力弱、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除湿、能耗高的问题。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洗护设备除湿时,可以采用转轮式除湿机除湿,通过将洗护设备内的湿气导入转轮式除湿机的转轮内,转轮的吸附区吸收湿气然后将冷凝后的干燥空气排出或导回洗护设备内。转轮的脱附区接收吸附区吸收的高浓度的湿气,将湿气脱离排走。转轮式除湿机的转轮能够将大风量、低浓度水汽的气体浓缩为小风量、高浓度水汽的气体,通过脱附区排出,提高除湿效率,除湿效果好、能耗低。
[0004]但是脱附区若将湿气直接排走会导致洗护设备内部潮湿或用户家中潮湿,影响洗护设备性能或降低用户体验。因此,需要设置冷凝器将脱附区脱离的高浓度水汽除湿,然后再进行排放。若设置现有的冷凝器对脱附区脱离的高浓度的水汽冷凝除湿,转轮除湿机结合现有的冷凝器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使得除湿效率提高、降低了能耗,但是现有的冷凝器也还存在能耗高、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冷式冷凝器,用于洗护设备的转轮脱附区的冷凝器除湿,通过多个第一散热管进行初步冷凝除湿、利用总通量更小的多个第二散热管增大风阻,提高二次冷凝除湿的效果,使得冷凝器的除湿效果好、能耗低,从而能够与洗护设备的转轮式除湿机配合,避免将湿气外排,进一步提高洗护设备的除湿效果、进一步降低洗护设备的除湿能耗和成本。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提供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包括,
[0008]进风腔室,用于进湿气;
[0009]出风腔室,用于将冷凝后的空气排出;
[0010]中空腔室;
[0011]第一散热管,将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中空腔室连通,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进风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所述中空腔室内;
[0012]第二散热管,将所述中空腔室和所述出风腔室连通,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中空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所述出风腔室内;
[0013]多个第二散热管的总通量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管的总通量。
[0014]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包括
[0015]第一连通部,所述进风腔室、出风腔室分别独立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内部;
[0016]第二连通部,所述中空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内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对设置。
[001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腔室、所述出风腔室依次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上;
[0018]所述第二连通部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一连通部一侧的进风腔室、出风腔室相对设置;
[0019]所述第一散热管直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中空腔室的相对侧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管直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和所述出风腔室的相对侧之间。
[0020]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腔室的体积小于所述出风腔室的体积,所述进风腔室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出风腔室的延伸长度。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设置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设置数量,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内径d2小于所述第一散热管的内径d1,所述第二散热管比所述第一散热管的设置数量越多,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内径d2相对于第一散热管的内径d1越小;
[0022]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设置数量至少是所述第一散热管设置数量的两倍。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通部上设有第一冷凝出水管、第二冷凝出水管,对应与所述进风腔室、出风腔室连通,用于向外排放冷凝水。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出水管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冷凝出水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冷凝出水管、第二冷凝出水管的内径均≤6mm。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出水管、第二冷凝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背的一侧上;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一冷凝出水管、第二冷凝出水管对应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出风腔室向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背的一侧方向的最凸出处。
[0027]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腔室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具有第一散热管的一侧相邻的侧壁上;
[0028]所述出风腔室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具有第二散热管的一侧相邻的侧壁上。
[002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洗护设备,具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冷凝器。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技术通过在进风腔室和中空腔室之间设置多个第一散热管,中空腔室和出风腔室之间设置多个第二散热管,湿气通过进风腔室引入多个第一散热管内风冷散热除湿,对湿气分流,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风冷进行初步冷凝除湿;然后通过中空腔室将湿气继续导入多个第二散热管内,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有利于散热进行二次冷凝除湿;并且由于多个第二散热管的总通量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管的总通量,湿气在经过多个第二散热管时,湿气受到更大的风阻,增加湿气在第二散热管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湿气完全冷凝,产生更多的冷凝水,除湿效果更高,利用风冷能耗低,能够提高冷凝器的除湿效果,降低冷凝除湿能耗,结构简单、成本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33]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34]图1是本技术一种冷凝器的示意图;
[0035]图2是本技术图1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技术图1再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7]图4是本技术图3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38]图5是本技术图3中A
‑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9]图6是本技术一种洗护设备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技术另一种洗护设备的示意图。
[0041]图中:1、冷凝器;11、第一连通部;111、进风腔室;112、进风口;113、第一冷凝出水管;114、出风腔室;115、出风口;116、第二冷凝出水管;117、分隔槽;12、第二连通部;121、中空腔室;13、第一散热管;14、第二散热管;15、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风腔室,用于进湿气;出风腔室,用于将冷凝后的空气排出;中空腔室;第一散热管,将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中空腔室连通,具有多个第一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进风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所述中空腔室内;第二散热管,将所述中空腔室和所述出风腔室连通,具有多个第二散热管间隔设置,用于将所述中空腔室内的空气引入后导出至所述出风腔室内;多个第二散热管的总通量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管的总通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一连通部,所述进风腔室、出风腔室分别独立设于所述第一连通部内部;第二连通部,所述中空腔室设于所述第二连通部的内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室、所述出风腔室依次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部上;所述第二连通部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与所述第一连通部一侧的进风腔室、出风腔室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管直向延伸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中空腔室的相对侧之间,所述第二散热管直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和所述出风腔室的相对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室的体积小于所述出风腔室的体积,所述进风腔室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出风腔室的延伸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一所述的一种洗护设备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设置数量大于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许升,吕佩师,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