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6739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涉及建筑施工安全领域。包括至少两个外爬架,外爬架之间相铰接,位于顶部的外爬架顶端设置有顶部限位机构,外爬架包括两个侧边杆,两个侧边杆之间设置有内框架,内框架呈矩形框且中部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一端与内框架顶部相铰接,防护板与内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限位机构,用于支撑防护板;内框架中部还设置有调节件,用于控制防护板进行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爬架、内框架、防护板、支撑限位机构和调节件等的设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防护板收纳入内框架中,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将其打开即可,并且打开之后整体呈矩形状,能够与防护架相适配,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
,具体为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授权公告号为CN218375112U的种房建施工用外爬架防护装置公开了所述爬架固定在外墙上,所述爬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防护罩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设置有多个,多个防护罩呈等间距竖直分布,所述防护罩设置于爬架的外侧,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墙上。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爬架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挡板,活动挡板的设置不影响施工人员攀爬,当施工人员掉落后,活动挡板上的橡胶凸块和缓冲凸起配合起到了缓冲防护的作用,避免人员受伤,活动挡板本身起到了防护的作用,避免人员掉落,活动挡板上的连接绳和支撑块起到了加强支撑的作用,提高了活动挡板的支撑强度。
[0003]上述装置能够增加外爬架防护装置的整体强度,但是上述装置仍然具备以下的弊端:
[0004]1.上述装置整体呈半圆状,是难以匹配施工建筑上的防护架的,导致与防护架之间的间隙过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0005]2.上述装置防护板的支撑全部依靠连接绳,这样的话需要保证连接绳的强度,安全性不高的同时防护板翻转之后稳定性也不强,效果较差。
[0006]3.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护翻板的使用极为频繁,上下楼层直径可能都需要使用,而上述装置难以实现防护翻板的快速安装于拼接,效果相对较差。
[0007]针对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包括:
[0010]至少两个外爬架,外爬架之间相铰接,位于顶部的外爬架顶端设置有顶部限位机构;
[0011]外爬架包括:
[0012]两个侧边杆,两个侧边杆之间设置有内框架,内框架呈矩形框且中部设置有防护板;
[0013]防护板一端与内框架顶部相铰接,防护板与内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限位机构,用于支撑防护板;
[0014]内框架中部还设置有调节件,用于控制防护板进行旋转。
[0015]优选的,所述外爬架的顶端和底端均螺接有铰接块;
[0016]所述顶部限位机构包括插接于防护架管体顶端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顶部设置有
块体,块体的一侧设置有槽口;
[0017]块体与铰接块之间通过顶部连接杆相连接,其中,连接螺栓的长度不低于十厘米。
[0018]优选的,所述内框架呈“匚”形,且防护板一端交接于内框架的开口处;
[0019]防护板一面设置为波纹状,能够增加摩擦力,防护板远离与内框架连接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方便掀起防护板;
[0020]所述防护板为厚度不小于两厘米的中空铝合金矩形板体。
[0021]优选的,所述支撑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铰接杆,其中,内框架两边支杆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铰接杆的一端滑动于滑槽内壁;
[0022]铰接杆顶端呈直角状,防护板底部等均设置有多个底部凸起,铰接杆末端抵于防护板与底部凸起的直角拐角处。
[0023]优选的,所述支撑限位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内框架两边内侧的支撑杆,铰接杆表面设置有多个限位槽口,支撑杆末端同样呈直角状且限位于限位槽口内。
[0024]优选的,所述内框架的两边支杆靠近顶部位置开设有空腔,支撑杆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位于空腔内部且连接轴末端固定有抵片,抵片一侧设置有弹簧,弹簧限位于抵片与空腔一端内壁之间
[0025]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于内框架底边中部的螺纹杆,两个铰接杆末端之间转动有一根横杆,横杆中部螺接于螺纹杆表面。
[0026]优选的,所述内框架底部设置有两个卡块,卡块通过底部的拧紧螺栓与内框架相连接,其中,卡块呈直角状,且一侧直角边与内框架一侧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处与防护板的厚度相适配,便于对防护板进行限位。
[0027]优选的,两个所述侧边杆表面均通过连接块连接有贴合片,贴合片贴合于防护架管体表面,通过螺栓连接贴合片与防护架管体。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该外爬架防护装置通过外爬架、内框架、防护板、支撑限位机构和调节件等的设置,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防护板收纳入内框架中,在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将其打开即可,并且打开之后整体呈矩形状,能够与防护架相适配,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提高该装置的安全性。
[0030]同时,该外爬架防护装置通过底部的支撑限位件对其进行支撑限位,以防护板、铰接杆和侧边杆形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为防护板提供稳定支撑,并且操作过程方便,单人即可操作,能够减少折叠和打开的拆装难度,效果较好,适合推广;
[0031]并且该装置通过顶部的顶部限位件和外爬架两侧的贴合片将其与防护架的管体相连接,每两个外爬架之间相铰接,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安装的难度,只需要将顶部限位件固定好之后,依次固定贴合片即可完成该外爬架防护装置的安装,能够实现快速的安装和拼接,效果较好,实用性较强,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的折叠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的左轴侧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的内框架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爬架防护装置支撑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0038]图中:1、外爬架;2、顶部连接杆;3、连接螺栓;4、内框架;5、贴合片;6、铰接块;7、防护板;8、底部凸起;9、把手;10、卡块;11、拧紧螺栓;12、铰接杆;13、限位槽口;14、支撑杆;15、连接轴;16、弹簧;17、横杆;18、螺纹杆;19、侧边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0]外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
[0041]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包括:
[0042]至少两个外爬架1,外爬架1之间相铰接,位于顶部的外爬架1顶端设置有顶部限位机构;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外爬架,外爬架之间相铰接,位于顶部的外爬架顶端设置有顶部限位机构;外爬架包括:两个侧边杆,两个侧边杆之间设置有内框架,内框架呈矩形框且中部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一端与内框架顶部相铰接,防护板与内框架之间设置有支撑限位机构,用于支撑防护板;内框架中部还设置有调节件,用于控制防护板进行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爬架的顶端和底端均螺接有铰接块;所述顶部限位机构包括插接于防护架管体顶端的连接螺栓,连接螺栓顶部设置有块体,块体的一侧设置有槽口;块体与铰接块之间通过顶部连接杆相连接,其中,连接螺栓的长度不低于十厘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呈“匚”形,且防护板一端交接于内框架的开口处;防护板一面设置为波纹状,能够增加摩擦力,防护板远离与内框架连接的一端固定有把手,方便掀起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为厚度不小于两厘米的中空铝合金矩形板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爬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限位机构包括两个铰接杆,其中,内框架两边支杆的内壁均开设有滑槽,铰接杆的一端滑动于滑槽内壁;铰接杆顶端呈直角状,防护板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春阳张荣强郑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蒙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