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67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包括切换箱、隔板、顶杆、驱动组件、润滑组件、补油组件、散热组件,隔板竖直设置在切换箱的内部,将切换箱的内部空间分为切换腔和驱动腔,切换腔内通过轴承连接手轮驱动机构,驱动腔内装有驱动组件,润滑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底端延伸至切换腔的内部,补油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两端分别与切换腔和润滑组件相连通,散热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并与驱动腔相连通,驱动组件通过顶杆和花键结构连接手轮驱动机构,手轮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限位环连接润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每次由电动切换至手动的过程中都能实现对零件的润滑,每次由手动切换至电动的过程中都能实现对润滑组件补充润滑油,十分方便。十分方便。十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执行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手电动切换装置作为电动执行机构产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厂家手电动切换方法均有不同,主要有“手柄切换”、“手轮持续推进”以及“按钮切换”等方式,“手柄切换办法”多出手柄外观较差;“手轮推入方法”在手动操作需要一直给手轮施加一个轴向力才能手轮操作,用户体验差;“按钮切换方法”结构复杂,可靠性不高。
[0003]专利公开号CN104373588A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手轮切换装置,包括箱体、蜗轮、蜗杆和手轮座,所述箱体一端与手轮座相连,所述箱体内设有蜗轮、蜗杆,蜗轮与蜗杆相啮合,所述蜗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机构设在箱体上,所述连接机构为从外到内依次设在箱体上的油封、挡圈和轴承,所述手轮座与箱体连接端组成一个空腔,手轮座的内腔中对称设有两组滚针轴承,且位于一侧的两个滚针轴承之间设有隔套,手轮轴设在手轮座内腔中,且一端与手轮相连,蜗杆与手轮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手轮轴与蜗杆的脱离和啮合,进而方便切换电动与手动状态;为调节人员提供操作安全的工作环境。
[0004]但是,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专利调节手轮轴与蜗杆的脱离和啮合来切换电动与手动状态,长期工作下箱体内的涡轮和蜗杆等零件缺少润滑容易磨损,需要定期手动对箱体内添加润滑油进行维护,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长期工作下箱体内的涡轮和蜗杆等零件缺少润滑容易磨损,需要定期手动对箱体内添加润滑油进行维护,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包括切换箱、隔板、顶杆、驱动组件、润滑组件、补油组件、散热组件,所述隔板竖直设置在切换箱的内部,将切换箱的内部空间分为切换腔和驱动腔,所述切换腔内通过两个轴承连接手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腔内装有驱动组件,所述润滑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底端延伸至切换腔的内部,所述补油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两端分别与切换腔和润滑组件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部,并且散热组件与驱动腔相连通,所述驱动组件通过顶杆和花键结构连接手轮驱动机构,所述手轮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限位环连接润滑组件。
[0007]进一步,所述手轮驱动机构的手轮轴水平套设在第二轴承的内圈上,并且手轮轴的前端延伸至切换箱的外部,所述手轮轴位于切换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手轮轴的位于切换箱外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手轮轴的前端设有手轮柄,所述隔板内安装第一轴承,切换腔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固定块,两个固定块上安装第二轴承,所述花键结构的内花键套安装在手轮轴的尾端,外花键轴套设在第一轴承的内圈上,并且外花
键轴靠近内花键套的一端位于切换腔内,所述外花键轴与内花键套相互匹配啮合,所述顶杆的外壁上设有四个凸棱,所述顶杆水平设置在内花键套的内部,并且顶杆远离内花键套的一端穿过外花键轴延伸至驱动腔内,所述顶杆远离内花键套的一端开设有传动凹槽,所述外花键轴设有供顶杆穿过的十字型槽;所述内花键套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块,每个所述安装块上均水平设有推柱,所述推柱远离安装块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延伸至驱动组件旁侧,所述推柱远离安装块的一端安装有推板;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与传动凹槽插接配合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轨、滑动块、驱动电机、传动杆和弹性连接件,所述滑轨水平设置在驱动腔的内底部,所述滑动块滑动安装在滑轨上,所述驱动电机水平设置在滑动块的顶部,所述传动杆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传动杆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与传动凹槽插接,所述弹性连接件安装在驱动腔的内侧壁上,并且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的侧壁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和连接弹簧,所述第一连接座安装在驱动腔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安装在驱动电机的侧壁上,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润滑组件包括润滑筒、活塞、推动杆、推动块、润滑管、喷嘴、单向阀、连接架和连接块,所述润滑筒水平设置在切换箱的顶部,所述活塞滑动安装在润滑筒内,所述推动杆滑动安装在润滑筒的外壁上,并且推动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推动块安装在推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润滑管的顶端与润滑筒相连通,所述润滑管的底端延伸至切换腔内的外花键轴上方,所述喷嘴安装在润滑管的底端,所述单向阀安装在润滑管上,所述连接架安装在第二限位环的外壁上,并且连接架的顶端延伸至靠近推动块处,所述连接块安装在连接架的顶端。
[0011]进一步,所述补油组件包括承载架、油泵、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承载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端外壁上,所述油泵水平设置在承载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油泵的输入端和切换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两端分别与油泵的输出端和润滑筒的内部相连通。
[0012]进一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槽、散热盖、挡灰板、移动齿条、支撑架、转动电机、转动齿轮和两个滑槽,所述散热槽开设在切换箱的顶部,并且散热槽与驱动腔相连通,所述散热盖搭接在散热槽上,所述散热盖上设有若干个散热孔,两个所述滑槽对称设置在散热盖的顶部,所述挡灰板滑动安装在两个滑槽上,所述移动齿条水平设置在挡灰板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安装在切换箱的顶端外壁上,所述转动电机水平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转动齿轮安装在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且转动齿轮与移动齿条啮合。
[0013]进一步,所述切换腔的内底端设有导油斜台,所述导油斜台的底端朝向第一回油管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切换箱的顶部设有与切换腔相连通的添油管,所述添油管内设有橡胶堵头。
[0015]进一步,所述切换箱的外壁上设有与切换腔对应的透明观察窗。
[0016]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机械手轮切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有益效果:
[0017]其一:本技术初始状态下第一限位环与切换腔的内壁贴合,此时处于电动模式,驱动组件工作利用传动凹槽带动顶杆转动,顶杆利用十字型槽带动外花键轴转动,顶杆也同步带动内花键套转动,进而实现电动转动,当需要切换至手动模式时,只需推动手轮柄靠近切换箱移动,手轮柄带动手轮轴靠近驱动腔移动,第二限位环移动至与切换箱的外壁贴合,此时手轮轴带动内花键套移动至与外花键轴啮合,同时内花键套利用推柱和推板带动驱动组件移动,驱动组件的一端移动至与传动凹槽分离,然后手动转动手轮柄带动手轮轴、内花键套、外花键轴和顶杆转动,进而实现手动转动,在第二限位环移动至与切换箱的外壁贴合的同时,第二限位环推动润滑组件工作对切换腔内的内花键套和外花键轴等零件进行喷射润滑油润滑,确保零件的润滑,减小零件的磨损,当需要切换至电动模式时,只需推动手轮柄远离切换箱移动,手轮柄带动第一限位环移动至与切换箱的内壁贴合,推柱和推板移动至与驱动组件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切换箱(1)、隔板(2)、顶杆(4)、驱动组件(5)、润滑组件(6)、补油组件(7)、散热组件(8),所述隔板(2)竖直设置在切换箱(1)的内部,将切换箱(1)的内部空间分为切换腔(11)和驱动腔(12),所述切换腔(11)内通过两个轴承连接手轮驱动机构,所述驱动腔(12)内装有驱动组件(5),所述润滑组件(6)安装在切换箱(1)的顶部,底端延伸至切换腔(11)的内部,所述补油组件(7)安装在切换箱(1)的顶部,两端分别与切换腔(11)和润滑组件(6)相连通,所述散热组件(8)安装在切换箱(1)的顶部,并且散热组件(8)与驱动腔(12)相连通,所述驱动组件(5)通过顶杆(4)和花键结构连接手轮驱动机构,所述手轮驱动机构通过第二限位环(232)连接润滑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驱动机构的手轮轴(23)水平套设在第二轴承(22)的内圈上,并且手轮轴(23)的前端延伸至切换箱(1)的外部,所述手轮轴(23)位于切换腔(1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环(231),所述手轮轴(23)的位于切换箱(1)外部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环(232),所述手轮轴(23)的前端设有手轮柄(233),所述隔板(2)内安装第一轴承(21),切换腔(11)的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固定块(9),两个固定块(9)上安装第二轴承(22),所述花键结构的内花键套(24)安装在手轮轴(23)的尾端,外花键轴(3)套设在第一轴承(21)的内圈上,并且外花键轴(3)靠近内花键套(24)的一端位于切换腔(11)内,所述外花键轴(3)与内花键套(24)相互匹配啮合,所述顶杆(4)的外壁上设有四个凸棱(41),所述顶杆(4)水平设置在内花键套(24)的内部,并且顶杆(4)远离内花键套(24)的一端穿过外花键轴(3)延伸至驱动腔(12)内,所述顶杆(4)远离内花键套(24)的一端开设有传动凹槽(42),所述外花键轴(3)设有供顶杆(4)穿过的十字型槽(31);所述内花键套(24)的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块(25),每个所述安装块(25)上均水平设有推柱(26),所述推柱(26)远离安装块(25)的一端穿过第一轴承(21)延伸至驱动组件(5)旁侧,所述推柱(26)远离安装块(25)的一端安装有推板(27);所述驱动组件(5)的一端与传动凹槽(42)插接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滑轨(51)、滑动块(52)、驱动电机(53)、传动杆(54)和弹性连接件(55),所述滑轨(51)水平设置在驱动腔(12)的内底部,所述滑动块(52)滑动安装在滑轨(51)上,所述驱动电机(53)水平设置在滑动块(52)的顶部,所述传动杆(54)安装在驱动电机(53)的输出轴上,并且传动杆(54)远离驱动电机(53)的一端与传动凹槽(42)插接,所述弹性连接件(55)安装在驱动腔(12)的内侧壁上,并且弹性连接件(55)的一端与驱动电机(53)的侧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手轮切换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件(55)包括第一连接座(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瑞蒋国华丁惊磊陈赟杰田越含闫念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