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54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节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节点加重了构造钢柱的承重荷载,减弱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变弱的技术问题,该节点包括上钢管柱、设置于上钢管柱下侧的下钢管柱、设置于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外侧的钢套筒组件、设置于钢套筒组件内侧的内部支撑组件;其中,钢套筒组件设有外部圈梁组件,外部圈梁组件下侧设有第二竖向定位木条,上钢管柱和下钢管柱内部设有内部混凝土;该节点通过外部圈梁组件可以将其所受到的荷载再由钢套筒组件传递到内部支撑组件上,当夯土墙的收缩完成,混凝土楼板底部也紧紧地压紧在夯土墙顶端,不会产生分缝。缝。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在新型的夯土墙建筑中,为了抵抗地震对夯土墙建筑所造成的破坏,需要在夯土墙建筑中设置构造钢柱,抵抗地震对建筑的侧推力,现有的夯土墙建筑的受力顺序是从:二层夯土墙——二层混凝土楼面圈梁——一层夯土墙地面,建筑的荷载主要是通过夯土墙传导到地面。
[0003]夯土墙在建筑建成后会因为夯土墙水分蒸发,造成夯土墙在竖向方向上收缩,并且由于构造柱支撑着楼板,夯土墙顶端便会脱离圈梁和楼板的底部,而圈梁与楼板并不会随着夯土墙的收缩沉降而下降,此时在夯土墙顶部和圈梁与楼板的底部会出现一条分缝,夯土墙顶部的与楼板底部的这一分缝,让夯土墙退出了建筑的整体承重体系,加重了构造钢柱的承重荷载,减弱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变弱。
[0004]因此,针对上述节点抗震性能弱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节点的使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该节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节点加重了构造钢柱的承重荷载,减弱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变弱的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该节点包括上钢管柱、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下侧的下钢管柱、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和所述下钢管柱外侧的钢套筒组件、设置于所述钢套筒组件内侧的内部支撑组件;其中,所述钢套筒组件设有外部圈梁组件,所述外部圈梁组件下侧设有第二竖向定位木条,所述上钢管柱和所述下钢管柱内部设有内部混凝土,所述上钢管柱、所述下钢管柱和所述外部圈梁组件外侧设有夯土墙。
[0009]使用本技术方案的节点时,搭建夯土墙夯筑支撑模板,在模板内部放置下钢管柱并将下钢管柱夯筑在夯土墙内部,在下钢管柱内浇筑内部混凝土,下钢管柱内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低于下钢管柱顶面10mm,再在下层夯土墙夯筑完成后在完成浇筑混凝土的下钢管柱顶端放置内部支撑组件,再于内部支撑组件顶端放置钢套筒,然后再搭建外部圈梁组件与混凝土楼板浇筑支撑模板,外部圈梁组件与楼板,将钢套筒组件浇筑在外部圈梁组件内,钢套筒组件出楼面毫米以上,再将上钢管柱插在钢套筒组件内,并用焊接连接固定,继续夯筑上层夯土墙,并于上钢管柱内浇筑内部混凝土,完成施工;当施工刚刚完成时,夯土墙还未开始收缩,此时楼面的荷载主要压在夯土墙上,上钢管柱的自重也通过楼面圈梁传递到下
层夯土墙,下层的下钢管柱不受力,内部支撑组件未受到压力,内部支撑组件保持原有高度,经过一段时间,夯土墙的水分逐渐蒸发,夯土墙开始收缩,楼面荷载经过楼板传递到外部圈梁组件,外部圈梁组件与钢套筒组件已经浇筑为整体,外部圈梁组件所受到的荷载再由钢套筒组件传递到内部支撑组件上,内部支撑组件经不起楼面荷载的压力,一旦受力就会被压扁,此时楼板与外部圈梁组件随着内部支撑组件被压扁也发生下降,且下降到夯土墙顶面的高度上,夯土墙再次起到承重的作用,当夯土墙的收缩完成,混凝土楼板底部也紧紧地压紧在夯土墙顶端,不会产生分缝。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套筒组件包括钢套筒本体,所述钢套筒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分隔板,通过钢套筒本体的设置,可以用来固定上钢管柱。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内部支撑组件包括软木垫板本体,所述软木垫板本体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下侧,通过软木垫板的设置,可以用来承载楼面荷载的压力。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软木垫板本体下侧设有第一竖向定位木条,所述第一竖向定位木条内侧设有内部空气夹层,通过空气夹层的设置,使得第一竖向定位木条经不起楼面荷载的压力的时候,能够被压扁,此时楼板与外部圈梁组件随着内部支撑组件被压扁也发生下降。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外部圈梁组件包括钢筋混凝土圈梁,所述钢筋混凝土圈梁贴合在所述钢套筒本体外侧,通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可以用来传递作用力。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圈梁内部设有第一圈梁纵向钢筋,所述第一圈梁纵向钢筋上侧设有第二圈梁纵向钢筋,通过第一圈梁纵向钢筋和第二圈梁纵向钢筋可以用来传递作用力。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圈梁纵向钢筋右侧设有第三圈梁纵向钢筋,所述第三圈梁纵向钢筋下侧设有第四圈梁纵向钢筋,通过第三圈梁纵向钢筋和第二圈梁纵向钢筋可以用来传递作用力。
[0016](3)有益效果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节点通过外部圈梁组件可以将其所受到的荷载再由钢套筒组件传递到内部支撑组件上,内部支撑组件经不起楼面荷载的压力,一旦受力就会被压扁,此时楼板与外部圈梁组件随着内部支撑组件被压扁也发生下降,且下降到夯土墙顶面的高度上,夯土墙再次起到承重的作用,当夯土墙的收缩完成,混凝土楼板底部也紧紧地压紧在夯土墙顶端,不会产生分缝。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节点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节点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钢套筒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节点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外部圈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节点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部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钢管柱;2、下钢管柱;3、钢套筒组件;4、内部支撑组件;5、外部圈梁组件;6、内部混凝土;7、夯土墙;8、第二竖向定位木条;9、钢套筒本体;10、分隔板;11、软木垫板本体;12、第一竖向定位木条;13、钢筋混凝土圈梁;14、第一圈梁纵向钢筋;15、第二圈梁纵向钢筋;16、第三圈梁纵向钢筋;17、第四圈梁纵向钢筋;18、内部空气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节点包括上钢管柱1、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1下侧的下钢管柱2、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1和所述下钢管柱2外侧的钢套筒组件3、设置于所述钢套筒组件3内侧的内部支撑组件4;所述钢套筒组件3设有外部圈梁组件5,所述外部圈梁组件5下侧设有第二竖向定位木条8,所述上钢管柱1和所述下钢管柱2内部设有内部混凝土6,所述上钢管柱1、所述下钢管柱2和所述外部圈梁组件5外侧设有夯土墙7。
[0024]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上钢管柱1和下钢管柱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0025]其中,钢套筒组件3包括钢套筒本体9,所述钢套筒本体9内侧固定连接有分隔板10,所述内部支撑组件4包括软木垫板本体11,所述软木垫板本体11设置在所述分隔板10下侧,所述软木垫板本体11下侧设有第一竖向定位木条12,所述第一竖向定位木条12内侧设有内部空气夹层18,所述外部圈梁组件5包括钢筋混凝土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该节点包括上钢管柱、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下侧的下钢管柱、设置于所述上钢管柱和所述下钢管柱外侧的钢套筒组件、设置于所述钢套筒组件内侧的内部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筒组件设有外部圈梁组件,所述外部圈梁组件下侧设有第二竖向定位木条,所述上钢管柱和所述下钢管柱内部设有内部混凝土,所述上钢管柱、所述下钢管柱和所述外部圈梁组件外侧设有夯土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筒组件包括钢套筒本体,所述钢套筒本体内侧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软木垫板和空气夹层的钢管构造柱套筒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支撑组件包括软木垫板本体,所述软木垫板本体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下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文峰黄振桂戴珊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