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和人工晶体技术

技术编号:388652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5
为了能高效地将成形的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分离,降低破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S1:提供注入人工晶体原材料的模具;切割步骤S2:对人工晶体原材料进行切割,形成人工晶体和环绕人工晶体的外延余料;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按压或敲击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以使人工晶体落入第一指定位置,外延余料落在与第一指定位置不同的第二指定位置,从而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不发生接触。生接触。生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和人工晶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晶体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以及根据该制造方法而制成的一种人工晶体。

技术介绍

[0002]人工晶体是一种能植入眼内的人造透镜,作为一种精密光学部件,现有技术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将人工晶体原材料注入模具中,并将其中的人工晶体原材料切割加工成人工晶体所需要的形状。由于人工晶体原材料大多含有丙烯酸酯类、硅材料类,其表面具有粘性,经过切割形成所需形状的人工晶体,与切割后剩余的外延余料会出现粘合在一起从而难以剥离的情况。
[0003]在现有技术中,若要将粘合在一起的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分离,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镊子小心地进行剥离操作。若操作人员的操作不适当,就很容易损坏形成已经切割形成所需形状的人工晶体。
[0004]因此,在人工晶体的制造过程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故,如何提供一种人工晶体制造方法,能高效地将切割形成所需形状的人工晶体与切割后剩余的外延余料分离,降低破损率的同时,提高生产制造效率,是现有技术所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高效地将成形的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分离,降低破损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准备步骤S1:提供注入人工晶体原材料的模具;
[0007]切割步骤S2:对人工晶体原材料进行切割,形成人工晶体和环绕人工晶体的外延余料;
[0008]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按压或敲击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以使人工晶体落在第一指定位置,外延余料落在第二指定位置,其中,落在第一指定位置的人工晶体,与落在第二指定位置的外延余料不发生接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经过切割步骤S2之后,人工晶体原材料已经被切割为人工晶体和环绕人工晶体的外延余料,但两者并未完全分离。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因为模具背面中心部分受到按压或敲击,使模具中的仍未完全分离的人工晶体受力下落。此时模具中的外延余料因为与人工晶体有一定程度的粘黏,也有伴随人工晶体一同下落。但是,由于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中,通过按压或敲击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使切割后的人工晶体落在第一指定位置,切割后的外延余料落在不同于第一指定位置的第二指定位置,该第一指定位置和第二指定位置,满足落在第一指定位置的人工晶体,与落在第二指定位置的外延余料之间不发生接触的条件即可。
[0010]其中,作为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准备步骤S1中,人工晶体原材料在模具中注塑成型,形成人工晶体原材料片,该人工晶体原材料片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指定位置和第
二指定位置的设置相互匹配,以起到辅助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不发生接触的作用。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中,在切割步骤S2执行完毕后,还包括模具按压步骤S21。在模具按压步骤S21中,通过按压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使模具背面发生弯曲。根据该优选的技术方案,因为人工晶体位于人工晶体原材料片的居中位置,而外延余料环绕其周围,因此,按压模具背面中心部分,可以使模具内的人工晶体及外延余料也随着模具的形变而具有相似的弯曲弧度,并且,人工晶体部分发生的弯曲,不同于外延余料部分,以使切割后但仍未完全分离的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之间的切割线更加易于分开,便于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中,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顺畅地落入各自的第一指定位置和第二指定位置。
[0012]其中,优选地,模具还可以包括模具主体周围的模具外沿部。使模具背面发生弯曲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是:对模具主体的背面施加向下、即通过模具主体的背面而朝向人工晶体原材料方向的按压力,对模具外沿部的两端施加向上的力、即通过模具外延部并与上述按压力的方向相反的力,以此使模具发生指定程度的弯曲。
[0013]另外,可以是使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向下的形式,即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朝向第一指定位置和第二指定位置方向放置模具,并对模具执行模具按压步骤S21,但也可以是使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向上的形式放置模具并执行模具按压步骤S21,并无特别限制。后者只要在执行完毕模具按压步骤S21后,将模具翻转使得人工晶体和外延余料朝向第一指定位置和第二指定位置方向即可。
[0014]在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中,第一指定位置是设置在托盘上的凹槽,第二指定位置是设置在该凹槽周边的垫圈。
[0015]根据该优选的技术方案,因为第一指定位置是设置在托盘上的凹槽,而第二指定位置是环绕该凹槽周边设置的垫圈,所以第一指定位置与第二指定位置之间具有高度差,人工晶体落入凹槽,而外延余料落在凹槽周边的垫圈部分,换言之外延余料被垫圈所阻挡而不会落入凹槽。以此实现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的顺利分离。
[0016]其中,优选地,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中的凹槽可以容纳整个垫圈,垫圈是与凹槽内壁接触的环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当垫圈放入凹槽中时,凹槽的内壁会对垫圈起到限位的作用,垫圈所处的位置与凹槽的底部因此具有高度差,工艺简单实用。另外,由于现有技术中也有使用具有凹槽的托盘来进行人工晶体的分离步骤的情况,并且凹槽的大小与人工晶体原材料片的大小相互匹配,为了能够继续使用现有的托盘,而将垫圈设置为与凹槽内壁接触的环状结构,以起到阻挡外延余料下落的作用,这样低成本的方案被认为是更优选的。
[0017]在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中,人工晶体包括光学部与从光学部延伸的两个支承部,垫圈的内径大于两个支承部最外端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且小于人工晶体原材料的直径。
[0018]根据该较优技术方案,由于人工晶体包括光学部与从光学部延伸的两个支承部,人工晶体在植入眼内后需要在眼内固定以保证成像的稳定性,所以在光学部边缘设置有从光学部延伸的两个支承部,从而使得人工晶体后续植入眼内后可以更好地与眼内组织固定。垫圈的内径大于两个支承部最外端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垫圈可以容纳包含支撑部在内的整个人工晶体,确保人工晶体可以穿过垫圈,落入凹槽内;而垫圈的内径小于人工晶体原材料的直径,从而使得外延余料可以确保被垫圈所阻挡,提高了人工晶体与外延余料顺利分离工序的可靠性。
[0019]在本专利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中,垫圈为硅胶圈,硅胶圈以粘合的方式设置在凹槽周
边。
[0020]根据该较优技术方案,垫圈的材质为硅胶,由于硅胶不会与人工晶体原材料粘黏,可以避免外延余料黏贴在垫圈上难以除下,而因此影响下一道工序的进行。同时,硅胶圈以粘合的方式设置在凹槽周边,这种硅胶圈的安装方式增强了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的通用性,只要在现有的托盘的凹槽部分,粘合一个硅胶圈即可,工艺简单实用。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优技术方案,准备步骤S1还包括:模具以使人工晶体原材料向下、朝向设置在托盘上的凹槽的形式被放置在托盘上;
[0022]切割步骤S2还包括:在对人工晶体原材料进行切割前,将模具移动到切割腔室,并翻转模具使人工晶体原材料向上的步骤。
[0023]根据该较优的技术方案,模具以使人工晶体原材料向下、朝向设置在托盘上的凹槽的形式被放置在托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步骤S1:提供注入人工晶体原材料的模具;切割步骤S2:对所述人工晶体原材料进行切割,形成人工晶体和环绕所述人工晶体的外延余料;人工晶体分离步骤S3:按压或敲击所述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以使所述人工晶体落在第一指定位置,所述外延余料落在第二指定位置,其中,落在所述第一指定位置的所述人工晶体,与落在所述第二指定位置的所述外延余料之间不发生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割步骤S2执行完毕后,还包括模具按压步骤S21,所述模具按压步骤S21:按压所述模具背面中心部分,使所述模具背面发生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定位置是设置在托盘上的凹槽,所述第二指定位置是设置在所述凹槽周边的垫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晶体包括光学部与从所述光学部延伸的两个支承部,所述垫圈的内径大于两个所述支承部最外端的端点之间的距离、且小于所述人工晶体原材料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晶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硅胶圈,所述硅胶圈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甲斐元虎胡豪王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富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