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40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及车辆,本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车辆的机舱纵梁连接,所述横梁上形成有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加强部件设置为能够对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分别产生加强作用,以使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的结构强度不同。本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合理分配加强部件的加强作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横梁的轻量化,同时可以保证横梁的支撑稳定性,提高整车的前端结构的稳定性。端结构的稳定性。端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中的加强结构是均匀分布在横梁上的,对整个横梁产生一致化的加强作用,使得整个横梁的结构强度是一致的,但是横梁的不同位置的受力情况不同,如此设置导致横梁受力较低的位置的结构强度会出现过剩,而横梁的关键受力位置的结构强度又无法尽可能的增加的问题,影响整车的前端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车辆的机舱纵梁连接,所述横梁上形成有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加强部件设置为能够对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分别产生加强作用,以使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的结构强度不同。
[0005]可选地,所述横梁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用于与车辆的前罩锁扣以及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车辆的前保险杠加强板以及车辆的机舱纵梁连接;
[0006]所述加强部件包括第一加强筋组和第二加强筋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的厚度设置为不相同,所述第一加强筋组用于对所述第一主体的结构强度加强,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用于对所述第二主体的结构强度加强。
[0007]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相互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前罩锁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
[0009]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设置为不同,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呈角度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均设置为不相同。
[0011]可选地,在第三方向上观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
[0012]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第三加强筋和多个第四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第一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四加强筋相互
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和所述第四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厚度设置为不同。
[0013]可选地,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首尾两端的所述第三加强筋分别与第一加强筋组和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加强筋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三加强筋包括两个相互交叉设置的筋板,在第三方向上观看,两个所述筋板共同组成“X”字型结构,两个所述筋板的厚度均不相同。
[0015]可选地,每个所述第四加强筋的厚度均不相同。
[0016]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加强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加强部件的一部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主体,两个所述加强部件的另一部分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
[0017]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底部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所述底板远离所述侧板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用于卡接在车辆的机舱纵梁上,以限制所述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用于连接于车辆的前舱加强板,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能够限制所述横梁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0020]可选地,所述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金属件,所述横梁为塑料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横梁采用嵌件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0021]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
[002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加强部件对横梁的不同位置分别产生加强作用,使得横梁的不同位置的结构强度产生差异,在需要安装零部件以及与车身进行连接的位置可着重提高结构强度,使得该区域的结构强度明显增加,而对于不需要安装零部件以及与车身进行连接的位置,可以适当降低结构强度,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合理分配加强部件的加强作用,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横梁的轻量化,同时可以保证横梁的支撑稳定性,提高整车的前端结构的稳定性。
[002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的应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横梁,11、第一主体,12、第二主体,13、第一连接部,14、第二连接部,15、第三连接部,16、第四连接部;
[0031]2、第一加强筋组,21、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
[0032]3、第二加强筋组,31、第三加强筋,311、筋板,32、第四加强筋;
[0033]4、连接件,41、底板,42、侧板,43、减重缺口;
[0034]5、第一连接支架;
[0035]6、加强件;
[0036]7、前保险杠;
[0037]8、机舱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39]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第一方向是指车辆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第三方向是指车辆的上下方向,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朝向车尾的方向为“后”,朝向顶棚的方向“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朝向左车轮的方向“左”,朝向右车轮的方向为“右”,“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的内、外。本公开中的“前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横梁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车辆的机舱纵梁连接,所述横梁上形成有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加强部件设置为能够对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分别产生加强作用,以使所述横梁的不同位置的结构强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用于与车辆的前罩锁扣以及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所述第二主体用于与车辆的前保险杠加强板以及车辆的机舱纵梁连接;所述加强部件包括第一加强筋组和第二加强筋组,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的厚度设置为不相同,所述第一加强筋组用于对所述第一主体的结构强度加强,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用于对所述第二主体的结构强度加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组相互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前罩锁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辆的前保险杠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设置为不同,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所述第一加强筋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呈角度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均设置为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向上观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用于避让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加强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组包括多个第三加强筋和多个第四加强筋,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沿第一方向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四加强筋相互连接,多个所述第三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雷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