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及具有其的衣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638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及具有其的衣物,包括:内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内层面料和填充在相邻内层面料之间的内层填充物构成;外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外层面料和填充在相邻外层面料之间的外层填充物构成,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围合形成降温空间;冷源件,设于降温空间内;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10g/m2-380g/m2;外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80g/m2-380g/m2。蓄冷保温结构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冷源件在降温空间内工作产生冷能。通过设置内层填充物和外层填充物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可有效延长降温时间和提高降温质量,实现持续降温3小时以上,降温保温性能明显高于市面同类降温产品。于市面同类降温产品。于市面同类降温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及具有其的衣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及具有其的衣物。

技术介绍

[0002]全球变暖和极端高温天气的加剧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影响巨大。虽然人体存在一定的自动体温调节机制,如肌肉运动、出汗、血管舒张等,但长时间暴露于高温侵害和太阳辐射下,皮肤极易产生脱水、老化甚至黑色素瘤等癌化反应;且过度的热负荷会导致中暑反应,降低工作效率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直接影响个人健康。高温环境下的降温防护问题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引起了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因此,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必要活动和工作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个人健康,减少因高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意外风险,人体体表降温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0003]在户外,太阳高温直射和高湿闷热的环境让人体产生不适,出现健康隐患,直接导致降低工作效率。为了降低高温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采取遮蔽阳光直射部位、外部冷气或冷源降温。然而,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必要活动和工作的情况下,受高温工作环境的限制,防护设施外部的环境温度较高,造成上述降温措施达到预期效果存在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贴身降温结构在高温环境下效果发挥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及具有其的衣物。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包括:
[0006]内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内层面料和填充在相邻所述内层面料之间的内层填充物构成;
[0007]外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外层面料和填充在相邻所述外层面料之间的外层填充物构成,所述内防护层与所述外防护层围合形成降温空间;
[0008]冷源件,设于所述降温空间内;
[0009]所述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10g/m2-380g/m2;所述外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80g/m2-380g/m2。
[0010]可选地,所述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不小于所述外层填充物的密度。
[0011]可选地,所述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为300g/m2;所述外层填充物的密度为340g/m2。
[0012]可选地,所述内层填充物为丝绒棉或鸭绒;和/或所述外层填充物为丝绒棉或鸭绒。
[0013]可选地,所述内层面料和/或所述外层面料为柞蚕丝面料。
[0014]可选地,所述冷源件为相变降温材料。
[0015]可选地,所述冷源件将所述降温空间完全填充。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衣物,具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蓄冷保温结构。
[001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蓄冷保温结构,利用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围合形成降温空间,并在降温空间内设置冷源件。蓄冷保温结构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冷源件在降温空间内工作产生冷能。外防护层能够防止冷源件直接与高温环境接触,造成冷能迅速被释放,提升蓄冷保温结构的持续降温时长,内防护层能够防止冷源件释放的冷能直接与被防护的人或物接触,保护被防护的人或物不被低温影响。通过设置内层填充物和外层填充物在合理的密度范围内,可有效延长降温时间和提高降温质量,实现在35℃-40℃环境下降温服持续降温3小时以上,降温保温性能明显高于市面同类降温产品。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蓄冷保温结构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内层面料;2、内层填充物;3、外层面料;4、外层填充物;5、冷源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包括靠近被防护的人体或物品的内防护层、接触高温环境的外防护层和被放置在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中间的冷源件5。
[0028]内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内层面料1和填充在相邻内层面料1之间的内层填充物2构成。外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外层面料3和填充在相邻外层面料3之间的外层填充物4构成,内防护层与外防护层围合形成降温空间。冷源件5设于降温空间内;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10g/
m2-380g/m2;外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80g/m2-380g/m2。为了增强保温效果,降低冷能的耗散效率,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不小于外层填充物的密度。
[0029]内层填充物为丝绒棉或鸭绒,外层填充物为丝绒棉或鸭绒。丝绒棉作为内层填充物或外层填充物,具有保温效果好、成本低廉等优点。鸭绒作为内层填充物或外层填充物时具有同样的保温效果,但成本比丝绒棉略高,可作为备用保温材料。内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为柞蚕丝面料,具有体感舒适、吸汗易干等优点。冷源件选用相变降温材料,本实施例中的相变降温材料为石蜡-聚乙二醇-硬脂酸复合材料。冷源件将降温空间完全填充。
[0030]为筛选出蓄冷保温结构中内外层最合适的内层填充物和外层填充物搭配,利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蓄冷保温结构进行试验验证。测试所用相变降温材料尺寸为17.5cm*11.5cm,面积为0.020125m2。将相变材料及内外层隔热材料放进设计好的尺寸为18cm*12cm、面积为0.0216m2的柞蚕丝袋子中,内层填充物和外层填充物选用的丝绒棉或鸭绒的面密度作为变量。将蓄冷保温结构置于干燥箱内模拟高温环境,控制干燥箱内温度为35℃-40℃,利用热电偶传感器和热成像仪定时监测内层填充物、外层填充物和中层冷源件的温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内层面料(1)和填充在相邻所述内层面料(1)之间的内层填充物(2)构成;外防护层,由至少两层外层面料(3)和填充在相邻所述外层面料(3)之间的外层填充物(4)构成,所述内防护层与所述外防护层围合形成降温空间;冷源件(5),设于所述降温空间内;所述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10g/m2-380g/m2;所述外层填充物的密度为180g/m2-380g/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填充物的密度不小于所述外层填充物的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冷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钰刘浩王秀龙何强聂京凯方玉群侯东秦威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华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