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技术

技术编号:388636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衬底上的形核层、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光电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发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GaN基发光二极管已经大量应用于固态照明领域以及显示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外延片是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构成部分,外延片生长中欧姆接触层对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工作电压、表面平整度和抗静电能力有最直接的影响。欧姆接触层采用Mg作为P型掺杂,其激活能高,激活效率不到1%,低的空穴浓度使其很难形成欧姆接触。
[0003]现阶段常用的方法是用高Mg掺杂的InGaN结构作为欧姆接触层,但是高的Mg掺杂会带来表面平整度和抗静电能力的下降,并且对Mg的激活和空穴增加也有限,所以工作电压和发光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现有外延片欧姆接触层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工作电压,提高表面平整度和抗静电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可提升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降低工作电压,提高表面平整度和抗静电能力。
[0005]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效率高,工作电压低,表面平整度高,抗静电能力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U

GaN层、N

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P

GaN层和欧姆接触层;所述欧姆接触层包括依次层叠的AlN纳米柱层、P

InGaN层和P

BeGaN层;
[0007]所述P

In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所述P

Be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

BeGaN层通过MOCVD生长,其采用MO源包括Be源、Ga源、N源和P型掺杂源,采用的载气包括N2和/或H2;
[0009]其中,所述Be源占MO源的摩尔比为0.1

0.3。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lN纳米柱通过MOCVD生长,生长温度为500℃

700℃,生长压力为500torr

600torr,V/III比为100

300。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

InGaN层中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9
cm
‑3‑1×
10
20
cm
‑3;所述P

InGaN层中In组分的占比为0.05

0.1;
[0012]所述P

BeGaN层中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5×
10
18
cm
‑3。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

InGaN层的厚度为5nm

10nm;所述P

BeGaN层的厚度为1nm

5nm。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lN纳米柱层的高度为5nm

10nm,直径为10nm

100nm,分布密度为1
×
109个/cm2‑1×
10
12
个/cm2。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P

InGaN层的厚度≥所述AlN纳米柱的高度,以使
所述P

InGaN层填平所述AlN纳米柱层。
[0016]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包括:
[0017]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形核层、U

GaN层、N

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P

GaN层和欧姆接触层;所述欧姆接触层包括依次层叠的AlN纳米柱层、P

InGaN层和P

BeGaN层;
[0018]所述P

In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所述P

Be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AlN纳米柱层的生长温度为500℃

700℃,生长压力为500torr

600torr,V/III比为100

300;
[0020]所述P

InGaN层的生长温度为900℃

950℃,生长压力为100torr

300torr;
[0021]所述P

BeGaN层的生长温度为950℃

1000℃,生长压力为100torr

300torr,V/Ⅲ比为600

1000。
[0022]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
[0023]实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中,欧姆接触层包括依次层叠的AlN纳米柱层、P

InGaN层和P

BeGaN层,其中,P

In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P

Be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首先,本专利技术设置AlN纳米柱层,为后续高P型掺杂浓度的P

InGaN层提供的空穴提供扩展空间,增加空穴的扩展,提高发光效率,降低工作电压;其次,本专利技术在高P型掺杂浓度的P

InGaN层上设置了低P型掺杂浓度的P

BeGaN层,低P型掺杂浓度避免了外延片的表面粗化问题,并且Be原子由于具有更小的半径,有利于作为补位原子,减少Ga空位,提高晶格质量,提高表面平整度,提高抗静电能力;此外,由于Be原子导电性能良好,有利于欧姆接触,进一步降低工作电压。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欧姆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欧姆接触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和依次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形核层、U

GaN层、N

GaN层、多量子阱层、电子阻挡层、P

GaN层和欧姆接触层;所述欧姆接触层包括依次层叠的AlN纳米柱层、P

InGaN层和P

BeGaN层;所述P

In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所述P

BeGaN层中P型掺杂的浓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

BeGaN层通过MOCVD生长,其采用MO源包括Be源、Ga源、N源和P型掺杂源,采用的载气包括N2和/或H2;其中,所述Be源占MO源的摩尔比为0.1

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AlN纳米柱通过MOCVD生长,生长温度为500℃

700℃,生长压力为500torr

600torr,V/III比为100

30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

InGaN层中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9
cm
‑3‑1×
10
20
cm
‑3;所述P

InGaN层中In组分的占比为0.05

0.1;所述P

BeGaN层中P型掺杂元素为Mg,Mg的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5×
10
18
cm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

InGaN层的厚度为5nm

10nm;所述P

BeGaN层的厚度为1n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彩霞印从飞刘春杨胡加辉金从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兆驰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