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603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黄精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以林下种植多花黄精为基础,结合土壤预处理、种植区规划、种苗处理、肥水管理、其它管理等措施,从而使其连作的黄精产量及品质产品在三茬内均维稳。均维稳。均维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黄精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物连作障碍是在农业生产中,连续在同一块地栽培同一种作物,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下,在正常的栽培管理措施下,栽培作物比不连续栽培的地块的同种作物生长势变弱、产品和品质下降的一种生产现象。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土壤板结酸化、营养失衡、作物自毒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系失衡、土壤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等。在生产上,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多作物进行轮作和间套作;二是选用抗病品种或抗病砧木品种;三是对土壤进行合理的管理;四是对土壤进行化学消毒;五是进行生物防治。
[0003]现有的林下仿野生种植能够一定程度上消减黄精的连作障碍,但是因为没有合理规划,雨季容易因积水而发生病害,加上本身的连作障碍因素,第二茬黄精的品质出现下降的概率达50%以上,第二茬长势也较第一茬而言变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该方法以林下种植多花黄精为基础,结合土壤预处理、种植区规划、种苗处理、肥水管理、其它管理等措施,从而使其连作的黄精产量及品质产品在三茬内均维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林下栽种技术为基础,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步骤1)、选择适宜的林地,具体选择种植密度稀、郁闭度为40%
‑<br/>60%、坡度小于10度的林地作为栽植地,栽植地的土壤pH为6

7、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该步骤中将坡度选择在10度以内,便于种植区的规划,同时也因郁闭度的控制,能使黄精得到遮阴的同时也便于种植区的规划。种植区的规划是便于肥水管理及其它管理,从而为种植区病害的防治、黄精自毒物质排除起到奠定基础。
[0006]步骤2)、土壤预处理,具体是先将栽植地上的枯枝、林下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消毒,再每亩施用1000

1500kg基肥、300

400kg微生物菌肥、150

300kg食用菌菌渣,翻耕15

20cm;该步骤中,微生物菌肥连同基肥、食用菌菌渣一起进行改土,给予黄精种植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环境。
[0007]步骤3)、种植区规划,具体是在每棵树木周围规划圆形种植区,每个圆形种植区作畦且畦面所在高度要高于所围绕的那棵树木所在土壤表面所在高度,从而在每棵树木下形成集水区;在每个圆形种植区内挖种植穴,相邻两棵树木之间挖排水沟;在每个种植区内固定有遮雨灌溉设备;
该步骤中,种植区的规划,是便于种植区内的积水流入集水区,减少种植区在雨季时病虫害的发生,也便于每棵树对种植区进行均匀的遮阴,使黄精品质稳定,尤其是雨季,在雨水冲刷作用下,种植区土壤中的自毒物质也可流入集水区内,在减少林下黄精连作障碍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步骤4)、种苗处理,具体是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黄精种苗,经消毒液浸泡后晾干,然后置于种植穴内,基部覆土并用力压实,再覆盖3

5cm厚的遮阴透水物,其中遮阴透水物包括但不限于树叶、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是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该步骤中,优质种苗的选择可提高成活率,加上遮阴透水物的覆盖,能够一定程度上锁定黄精生长所需水、肥;步骤5)、肥水管理,具体每年6月下旬以及采收后,施入液体微生物菌剂1

3kg/亩,微生物菌剂具体为多粘芽孢杆菌和链霉菌,其中多粘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大于100亿/g,链霉菌在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大于200亿/g;沟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

20kg/亩;在旱季,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清沟排水,该步骤中,每年及采收后,施入微生物菌剂,可对种植区内的有害菌进行拮抗,从而使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系生态平衡,在减少黄精连作障碍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步骤6)、日常其他管理,具体是梅雨季节过后5

7天,进行灌根,灌根液是由62%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000倍液+1.8%阿维菌素1000倍液混合而成,每株用量为0.5

1.5kg;下雨天遮雨;其他按照常规进行。
[0008]该步骤在梅雨季节进行灌根,能够有效杀害掉虫害,而下雨天对黄精进行遮雨,很好避免有害菌孢子的繁殖。
[0009]优选地,步骤2)中,基肥是由腐熟农家肥、钙肥、钾肥按10:1:1的重量比混合而成;微生物菌肥为抗生菌肥或是抗生菌肥与根际促生菌肥按照3

5:1混合而成的复合肥。
[0010]优选地,在每棵树木周围规划四个圆形种植区,相邻两棵树木共用两个圆形种植区,每个圆形种植区的直径为1.2

1.5m,每个种植区内的种植穴环形成行且行距30

35cm、株距为20

25cm,种植穴深度为8

10cm;在相邻两棵树木之间挖排水沟,成排树木所对应的排水沟也成排,有坡度的地方,排水沟由高处向低处伸展。
[0011]优选地,所述遮雨灌溉设备包括固定柱、折叠雨伞、灌溉液暂存箱、灌溉软管、导流管;其中固定柱底部固定有底座,在底座上开设有至少四个贯穿其上、下部的安装槽,多个安装槽以固定柱底部为圆心均匀径向分布,在每个安装槽内旋转连接有一支腿,每个支腿顶部与固定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牵拉绳,在松开牵拉绳后,支腿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向下旋转30
°‑
60
°
以实现固定柱的支撑,而在连接牵拉绳后,支腿反向旋转收入对应的安装槽内;在底座底部还固定连接有钢钎;在固定柱上还固定有灌溉液暂存箱、加压泵,灌溉液暂存箱通过管道连接电磁阀、加压泵,加压泵出口还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波纹管,波纹管还固定连接且连通有一分配管,分配管上还固定连接且连通有多根灌溉软管,每根灌溉软管两端端封闭,在每根灌溉软管底部固定连接有且连通多根导流管。该遮雨灌溉设备便于便于使用,且精准对每个种植区进行遮雨和肥水管理,为消减黄精连作障碍提供了设备上的便利。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选择适合林地种植,有效进行黄精仿野生环境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选择优质种苗,增强植株抗性,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率;施用微生物菌肥,再浅耕混合均匀,提升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态平
衡,有利于有益菌的增殖和作用发挥,促进黄精生长等。通过土壤预处理、种植区规划、种苗处理、肥水管理、其它管理这些操作,有效降低黄精连作土传病害的积累,实现连作稳产,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种植区的规划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遮雨灌溉设备与对应树木之间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遮雨灌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固定柱,2、折叠雨伞,3、灌溉液暂存箱,4、灌溉软管,5、导流管,6、底座,7、支腿,8、万向轮,9、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减黄精连作障碍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以林下栽种技术为基础,具体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步骤1)、选择适宜的林地,具体选择种植密度稀、郁闭度为40%

60%、坡度小于10度的林地作为栽植地,栽植地的土壤pH为6

7、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步骤2)、土壤预处理,具体是先将栽植地上的枯枝、林下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消毒,再每亩施用1000

1500kg基肥、300

400kg微生物菌肥、150

300kg食用菌菌渣,翻耕15

20cm;步骤3)、种植区规划,具体是在每棵树木周围规划圆形种植区,每个圆形种植区作畦且畦面所在高度要高于所围绕的那棵树木所在土壤表面所在高度,从而在每棵树木下形成集水区;在每个圆形种植区内挖种植穴,相邻两棵树木之间挖排水沟;在每个种植区内固定有遮雨灌溉设备;步骤4)、种苗处理,具体是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黄精种苗,经消毒液浸泡后晾干,然后置于种植穴内,基部覆土并用力压实,再覆盖3

5cm厚的遮阴透水物,其中遮阴透水物包括但不限于树叶、秸秆中的任意一种或是两种按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步骤5)、肥水管理,具体每年6月下旬以及采收后,施入液体微生物菌剂1

3kg/亩,微生物菌剂具体为多粘芽孢杆菌和链霉菌,其中多粘芽孢杆菌在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大于100亿/g,链霉菌在微生物菌剂中的活菌数大于200亿/g;沟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

20kg/亩;在旱季,及时浇水,雨季及时清沟排水,步骤6)、日常其他管理,具体是梅雨季节过后5

7天,进行灌根,灌根液是由62%寡糖乙蒜素微乳剂1000倍液+1.8%阿维菌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璐李庠马杰傅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岳麓山中药材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