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包括:底座、布置于底座上的定位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刀叉机构;叉刀机构,布置于定位机构的前端,用于对绝缘体内侧端部的加强筋进行切除,包括:叉刀本体,沿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其前部中央开设有弧形缺口,并于两侧形成有刀口端,刀口端的中央切割形成有弧口部,叉刀本体自弧口部向弧形缺口的底部方向沿内侧壁开设有引导槽,引导槽的末端设有斜坡,斜坡与弧形缺口的底部弧面平滑相接;夹具,固定夹持叉刀本体的后部;加强筋在叉刀本体切除的过程中经引导槽引导并于弧形缺口的底部发生转向,使刀口端处的加强筋发生折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灵活有效去除绝缘体内侧两端加强筋,切除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母线槽装配
,更具体涉及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母线槽在装配过程中会使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制作的绝缘体,为提高母线槽的安全可靠性,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但现有的绝缘体内部形成有加强筋,以提高绝缘体自身整体强度,同时加强筋还能够用于与母线槽内的其他零件如铜导体相卡合,实现良好装配,但在母线槽的连接段处,绝缘体内部的加强筋会对母线槽连接器的装配形成阻碍,因此,需要对绝缘体内部两端的加强筋进行截除,以留有供连接器装配的空间;但考虑到绝缘体为柔性材料,在截除的过程中,现有的叉刀工装会对绝缘体的壁厚形成破坏,造成绝缘体的受损,且生产效率低。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叉刀工装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由底座、定位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刀叉机构组成的叉刀工装,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一步即可实现对绝缘体内侧端部加强筋快速有效切除,提高了切除效率,满足了绝缘体的使用需求。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包括:底座、布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刀叉机构;
[0006]定位机构,布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对所述绝缘体的端部固定定型;
[0007]夹持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后端,用于对所述定位机构外侧的绝缘体进行夹持,以限制所述绝缘体的端部活动;
[0008]叉刀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前端,用于对导向定位处的所述绝缘体内侧的加强筋进行切除,包括:
[0009]叉刀本体,沿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其前部中央开设有弧形缺口,并于两侧形成有刀口端,所述刀口端的中央切割形成有弧口部,所述叉刀本体自所述弧口部向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方向沿内侧壁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末端设有斜坡,所述斜坡与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弧面平滑相接;
[0010]夹具,固定夹持所述叉刀本体的后部,且配接有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叉刀本体自所述绝缘体的端部对内侧加强筋进行切除;
[0011]叉刀导正件,位于所述定位机构靠近所述叉刀本体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叉刀本体的行程作限位导向;
[0012]加强筋在所述叉刀本体切割的过程中经所述引导槽引导并于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转向,使得所述刀口端处的加强筋发生折断。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0014]定位块,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贯穿开设有异型孔,供所述绝缘体的端部活动插入;
[0015]定位杆,固设于所述异型孔内并沿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以配合所述定位块共同对插入所述异型孔内的绝缘体内外侧作限位,其背离所述叉刀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异型孔外,以配合所述夹持机构共同对所述异型孔外的绝缘体内外侧作限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杆背离所述叉刀本体的一端为锥形头,便于插入所述绝缘体的内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对向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后端两侧的第一夹持单元与第二夹持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单元与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均包括推动气缸,以及固设于所述推动气缸活动端的夹头,两所述夹头在所述推动气缸的驱动下对向夹持所述绝缘体的两侧侧壁。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叉刀导向件为板状结构,固设于所述定位块背离所述绝缘体的一侧,所述叉刀导向件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与所述异型孔相通,供所述叉刀本体部分穿过且构成滑动限位配合。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叉刀本体的前端内侧壁为斜面段,所述斜面段与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弧面平滑相接。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槽为弧形槽。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叉刀本体形成刀口端的外侧壁与斜面段之间存在夹角θ,所述夹角θ范围在25
‑
30
°
之间。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单元采用驱动气缸。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由底座、定位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刀叉机构组成,通过定位机构与夹持机构将绝缘体的端部固定,叉刀本体在夹具的夹持下经第一驱动单元的驱动对绝缘体内侧端部某一段的加强筋进行切除,通过叉刀导正件对叉刀本体的移动轨迹进行限位,采用特殊的刀叉本体结构,以实现对绝缘体内侧的加强筋作快速有效的切除,其操作简单,基于加强筋余料具有一点脆性,在叉刀本体对加强筋进行切割的同时,通过引导槽与弧形缺口的底部对加强筋余料的引导,使其发生转向,使得刀口端处的加强筋发生折断,无需多余的切割步骤,即可实现加强筋的自动折断,其切割效率高、精度高,同时,避免了叉刀在切割的过程中,对绝缘体的壁厚形成破坏。本工装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只需一步即可实现对绝缘体内侧端部加强筋快速有效切除,提高了切除效率,满足了绝缘体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中叉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叉刀本体的主视结构图;
[0029]图5为
技术介绍
中绝缘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且图中绝缘体内部两侧加强筋已被切除;
[0030]图6为
技术介绍
中绝缘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叉刀本体;2、绝缘体;3、底座;4、定位机构;5、夹持机构;6、夹具;7、叉刀导正件;10、弧形缺口;11、刀口端;12、引导槽;13、斜坡;14、T形块;21、加强筋;41、定位块;42、定位杆;51、第一夹持单元;52、第二夹持单元;60、第一驱动单元;110、弧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34]请参图1至图6所示出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一种绝缘体2余料去除叉刀工装,包括:底座3、布置于底座3上的定位机构4、夹持机构5以及刀叉机构;定位机构4,布置于底座3上,用于对绝缘体2的端部固定定型;定位机构4包括:定位块41,固设于底座3上,并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布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定位机构、夹持机构以及刀叉机构;定位机构,布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对所述绝缘体的端部固定定型;夹持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后端,用于对所述定位机构外侧的绝缘体进行夹持,以限制所述绝缘体的端部活动;叉刀机构,布置于所述定位机构的前端,用于对导向定位处的所述绝缘体内侧的加强筋进行切除,包括:叉刀本体,沿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其前部中央开设有弧形缺口,并于两侧形成有刀口端,所述刀口端的中央切割形成有弧口部,所述叉刀本体自所述弧口部向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方向沿内侧壁开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末端设有斜坡,所述斜坡与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弧面平滑相接;夹具,固定夹持所述叉刀本体的后部,且配接有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叉刀本体自所述绝缘体的端部对内侧加强筋进行切除;叉刀导正件,位于所述定位机构靠近所述叉刀本体的一侧,用于对所述叉刀本体的行程作限位导向;加强筋在所述叉刀本体切割的过程中经所述引导槽引导并于所述弧形缺口的底部转向,使得所述刀口端处的加强筋发生折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体余料去除叉刀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块,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并贯穿开设有异型孔,供所述绝缘体的端部活动插入;定位杆,固设于所述异型孔内并沿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布置,以配合所述定位块共同对插入所述异型孔内的绝缘体内外侧作限位,其背离所述叉刀本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异型孔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启华,柴继涛,唐云彩,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威腾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