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395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以及覆盖在该第一混气室上的火盖,所述第一混气室包括有内环壁、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燃气通道连通的至少两个燃气进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辐射板,各个辐射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辐射板孔,并沿着所述燃气进入孔的流出方向,各个辐射板的辐射板孔的数量依次逐渐增加20%~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各个辐射板的逐级灼烧下比火焰直接在火盖上燃烧具有更高的温度,辐射热效率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炉头以及置于炉头上的火盖,该火盖一般包括有内火盖和外火盖,内火盖和/或外火盖为了提高燃烧效率,比如集成有燃烧辐射板形成如红外线燃气灶具,该燃气灶具相对于传统的大气式燃气灶具,其具有节能、不熏锅、燃烧所排放的烟气中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低等优点,多年以来一直受到部分消费者的喜爱。但长期以来,红外线燃气灶具一直存在以下弊病影响着其大规模推广使用:燃烧辐射板需采用具有一些特定性能的材料来制造,往往比传统的大气式燃气灶的火盖更容易损坏,且为了密封,燃烧辐射板还需要和炉头用特定方法紧固在一起,维修更换十分麻烦,为此需要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效率并安装方便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以及覆盖在该第一混气室上的火盖,所述第一混气室包括有内环壁、外环壁以及连接内环壁和外环壁的底壁,所述底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燃气通道连通的至少两个燃气进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辐射板,各个辐射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辐射板孔,并沿着所述燃气进入孔的流出方向,各个辐射板的辐射板孔的数量依次逐渐增加20%~40%。
[0005]进一步地,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辐射板需与炉头紧固一起而产生维修难度增大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内设置有用于搁置自身对应的各个辐射板的搁置部。通过搁置部的设置,实现各个辐射板与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为能拆卸连接,方便维修更换。
[0006]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搁置部为由所述内环壁和/或外环壁内局部延伸的环状凸边。通过将各个辐射板搁置在环状凸边上,该环状凸边可以仅单一设在内环壁也可以单一设在外环壁上,也可以同时设在内环壁和外环壁上,环状凸边的数量根据燃烧器的实际情况而选择设定。
[0007]为了使燃烧器所述火盖为布满火孔式的网孔式火盖,所述网孔式火盖的中央向上拱起。由于网孔式火盖的中央向上供起,能在火盖周向的内、外两侧更好地与外部的二次空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
[0008]为了实现燃烧器加热锅底的均匀性,优选地,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外环壁外周并间隔设置的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上端面与所述外环壁之间形成有用于出火的第一环形缝。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外环体的上端面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外环壁相连接
的连接块,各个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第二燃气通道连通的第一燃气进孔。通过各个连接块的设置能使得外环体与外环壁的结合更加稳定,另外连接块上设置的第一燃气进孔能避免第一环形缝对应连接块的部分不能出火的缺陷。
[0010]同样地,为了实现燃烧器加热锅底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外环体上于所述第一环形缝外还设置有用于出火的第二环形缝,所述外环体具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二环形缝和第二燃气通道连通的第二燃气进孔。其中,外环体上具有的至少两个第二燃气进孔,可以减缓第二环形缝流出的燃气速度,使得位于第一环形缝外侧的第二环形缝能辅助拉住第一环形缝的出火,进而实现更稳定的燃烧。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各个辐射板形成的火焰将火盖加热至高温状态,然后通过红外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至锅具,各个辐射板由下至上其横截面及辐射孔的数量均逐渐增加,可实现逐步降低烟气流速,使每层的辐射板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增加,提升了燃气的利用效率,使燃烧过程更完全,进而提升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略去燃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2的剖视图;
[0015]图4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图1的剖视图;
[0017]图6为图4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9]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2包括有第一混气室1以及覆盖在该第一混气室1上的火盖2,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内环壁11、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底壁13上开设有与第一燃气通道8连通的至少两个燃气进入孔131,第一混气室1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辐射板3,各个辐射板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辐射板孔31,并沿着燃气进入孔131的流出方向,各个辐射板3的辐射板孔31的数量依次逐渐增加20%~40%。通过各个辐射板3形成的火焰将火盖2加热至高温状态,然后通过红外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至锅具,同时,高温烟气也再次经过各个辐射板3进行二次加热,进一步提升了烟气的温度,使烟气的温度更高,且各个辐射板3的逐级灼烧下比火焰直接在火盖2上燃烧具有更高的温度,辐射热效率更高,因此在与锅具的换热过程中其热辐射效率更高,且烟气的温度更高,对流换热效率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热效率;另外,各个辐射板3由下至上其横截面及辐射孔的数量均逐渐增加,可实现逐步降低烟气流速,使每层的辐射板3与烟气的接触时间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辐射板3的辐射面积,在经过多层辐射板3后,烟气在火盖2向外侧流出,烟气的温度达到最高,同时,烟气的流速逐步降低,可实现提高烟气温度的同时增加烟气与锅具的换热时间,从而提升热效率。最后,由于最下层的辐射板3其辐射孔数量较少,因此在火焰基面上的燃烧方式为大气式燃烧,火焰相对较长,且没有二次空气补充,因此烟气中的燃料并未燃烧完全,在经过多级辐射板3减速
后,烟气补充至最上方的火盖2根部,与外部的二次空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提升了燃气的利用效率,使燃烧过程更完全,进而提升热效率。
[0020]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辐射板3设置有二个,沿着燃气进入孔131的流出方向,各个辐射板3的辐射板孔31的数量由下自上依次逐渐增加30%,本实施例的重点还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辐射板3需与炉头紧固一起而产生维修难度增大的问题,其中,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内设置有用于搁置自身对应的各个辐射板3的搁置部4。通过搁置部4的设置,实现各个辐射板3与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为能拆卸连接,方便维修更换。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搁置部4为由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内局部延伸的环状凸边。通过将各个辐射板3搁置在环状凸边上,该环状凸边可以仅单一设在内环壁11也可以单一设在外环壁12上,也可以同时设在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上,环状凸边的数量根据燃烧器的实际情况而选择设定。为了使燃烧器火盖2为布满火孔式的网孔式火盖,网孔式火盖的中央向上拱起。由于网孔式火盖的中央向上供起,能在火盖2周向的内、外两侧更好地与外部的二次空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
[0021]而为了实现燃烧器加热锅底的均匀性,本燃烧器还包括有位于外环壁12外周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第一混气室(1)以及覆盖在该第一混气室(1)上的火盖(2),所述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内环壁(11)、外环壁(12)以及连接内环壁(11)和外环壁(12)的底壁(13),所述底壁(13)上开设有与第一燃气通道(8)连通的至少两个燃气进入孔(13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间隔设置的辐射板(3),各个辐射板(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辐射板孔(31),并沿着所述燃气进入孔(131)的流出方向,各个辐射板(3)的辐射板孔(31)的数量依次逐渐增加20%~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内设置有用于搁置自身对应的各个辐射板(3)的搁置部(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搁置部(4)为由所述内环壁(11)和/或外环壁(12)内局部延伸的环状凸边。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章建锋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