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换热组件、储液器、第二单向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组件构成的循环回路;其中,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至蒸发组件;还包括:压缩机还并联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一端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另一端连接至蒸发组件;所述第二单向阀还并列有一制冷剂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压缩机和制冷剂泵的开启来实现制冷系统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制冷
,具体地涉及一种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已有的大部分低温军用空调均能在环境温度大于
‑
10℃以上正常制冷,当环境温度降至
‑
10℃以下时,空调系统冷凝压力过低,导致蒸发压力过低,压缩机吸气和排气压力均低于正常值,空调频繁结霜,无法启动或正常制冷。
[0003]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体积趋于微型化,系统趋于复杂化,高热密度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一些集成度高的特种电子设备,在极低的环境温度(
‑
40℃)下仍需空调为电子设备散热。
[0004]为解决极低环境温度下电子设备的散热问题,同时兼顾高温环境电子设备的散热,开发一种可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在
‑
40℃~55℃的大温区环境下正常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7]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包括依次由压缩机、冷凝换热组件、储液器、第二单向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组件构成的循环回路;其中,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至蒸发组件;还包括:压缩机还并联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一端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另一端连接至蒸发组件;所述第二单向阀还并列有一制冷剂泵。
[0008]所述第二单向阀和制冷剂泵的入口管路合并连接至储液器,第二单向阀和制冷剂泵的出口管路合并后连接至过滤器。
[0009]所述冷凝换热组件包括冷凝器及冷凝风机,冷凝器的进口管路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口及第一单向阀连接,冷凝器的出口管路连接至储液器。
[0010]所述蒸发组件包括蒸发器及蒸发风机,蒸发器的进口管路连接至电子膨胀阀,蒸发器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至压缩机的回气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单向阀。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
[0012]本技术当环境温度大于10℃时,系统以传统的压缩蒸气模式运行,压缩机工作;
[0013]当环境低于
‑
10℃时,压缩机停止工作,制冷剂泵单独作为系统的动力源运行,强制液体制冷剂流过蒸发组件,舱内热空气放热给蒸发组件内循环的制冷剂,制冷剂吸收热量且少部分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带气泡的制冷剂液体循环到冷凝换热组件内,再将携带的热量释放到舱外,制冷剂放热后成为过冷液体。如此循环工作,实现舱外冷空气在不接触的
情况下冷却舱内热空气;
[0014]当环境温度介于
‑
10℃~10℃之间时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保持压缩机运行的同时开启制冷剂泵,以制冷剂泵增压模式运行从而保证蒸发器的供液充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1、压缩机;2、冷凝器;3、冷凝风机;4、储液器;5、第二单向阀;6、制冷剂泵;7、过滤器;8、电子膨胀阀;9、 蒸发器;10、蒸发风机;11、第一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换热组件、储液器4、第二单向阀5、过滤器7、电子膨胀阀8及蒸发组件构成的循环回路;其中,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至蒸发组件;还包括:压缩机1还并联有第一单向阀11,第一单向阀11一端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另一端连接至蒸发组件;所述第二单向阀5还并列有一制冷剂泵6。
[0018]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0019]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第一单向阀11合并后连接冷凝换热组件,冷凝换热组件的出口管路经储液器4后一分为二,一路接第二单向阀5,另一路接制冷剂泵6,第二单向阀5和制冷剂泵6的出口管路合并接入过滤器7,过滤器7出口与电子膨胀阀8连接,之后进入蒸发组件,蒸发组件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接压缩机1的回气端,另一路接第一单向阀11。
[0020]本技术当环境温度大于10℃时,以传统的压缩蒸气模式运行,压缩机1工作,第一单向阀11在压缩机1的回气口及排气口两端压差的作用下不流通,关闭制冷剂泵6不参与系统,制冷剂由第二单向阀5流过;
[0021]当环境温度低于
‑
10℃时,压缩机1停止工作,开启制冷剂泵6,制冷剂由第一单向阀11及二单向阀流通;制冷剂泵6单独作为系统的动力源运行;强制液体制冷剂流过蒸发组件,舱内热空气放热给蒸发组件内循环的制冷剂,制冷剂吸收热量且少部分的制冷剂吸热气化,带气泡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二单向阀5所在支路循环到冷凝换热组件内,再将携带的热量释放到舱外,制冷剂放热后成为过冷液体。如此循环工作,实现舱外冷空气在不接触的情况下冷却舱内热空气;
[0022]当环境温度介于
‑
10℃~10℃之间时,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保持压缩机1运行的同时开启制冷剂泵6,在原有压缩蒸汽运行模式下,同时以制冷剂泵6增压模式运行从而保证蒸发组件的供液充足,此时第一单向阀11及二单向阀分别在压缩机1、制冷剂泵6进出口两端压差的作用下不流通。
[0023]实施例2
[00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
[0025]所述第二单向阀5和制冷剂泵6的入口管路合并连接至储液器4,第二单向阀5和制冷剂泵6的出口管路合并后连接至过滤器7。所述冷凝换热组件包括冷凝器2及冷凝风机3,冷凝器2的进口管路分别与压缩机1的排气口及第一单向阀11连接,冷凝器2的出口管路连接至储液器4。所述蒸发组件包括蒸发器9及蒸发风机10,蒸发器9的进口管路连接至电子膨
胀阀8,蒸发器9的出口管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至压缩机1的回气口,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单向阀1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压缩机(1)、冷凝换热组件、储液器(4)、第二单向阀(5)、过滤器(7)、电子膨胀阀(8)及蒸发组件构成的循环回路;其中,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至蒸发组件;还包括:压缩机(1)还并联有第一单向阀(11),第一单向阀(11)一端连接至冷凝换热组件,另一端连接至蒸发组件;所述第二单向阀(5)还并列有一制冷剂泵(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在大温区制冷的军用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阀(5)和制冷剂泵(6)的入口管路合并连接至储液器(4),第二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贺卫波,张露,殷博,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长岭特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