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519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包括底板、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和硅胶头垫,底部充气垫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硅胶头垫顶部设置有脸部槽,硅胶头垫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硅胶头垫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所述太阳穴槽位于面罩槽之间;上半身垫包括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脚关节垫包括脚踝垫、脚踝槽和脚背支撑垫,脚踝槽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脚踝垫顶部,还包括纠偏机构,纠偏机构包括控制器、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采用本方案,能够减缓长时间俯卧位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伤。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俯卧位通气,也称作俯卧位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一些重症ADRS患者,特别是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方法。该方法可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及氧和情况,但患者长时间的俯卧位状态,其面颊、前额、鼻、下颌双侧耳廓、双侧肩部、锁骨、胸腹部、髂前上棘、膝关节髌骨面及脚趾又是压力性损伤容易发生的部位,因此,长时间的俯卧容易对上述部位造成损伤,同时,在俯卧时,患者需要佩戴供氧面罩,侧转头部使得面颊支撑在枕头上,其中面部和太阳穴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位。
[0003]针对患者在俯卧位机械通气时,需长时间保持俯卧位的状态,如何缓解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压力性损伤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能够缓解因长时间压迫造成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包括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上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
[0007]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顶部的硅胶头垫,所述底部充气垫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
[0008]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设置有脸部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所述太阳穴槽位于面罩槽之间;
[0009]所述上半身垫包括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
[0010]所述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
[0011]所述脚关节垫包括脚踝垫、脚踝槽和脚背支撑垫,所述脚踝槽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脚踝垫顶部,所述脚背支撑垫连接在脚踝垫下表面;
[0012]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控制器、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
[0013]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底板上且分别位于上半身垫的左右两侧,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0014]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的启闭。
[0015]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在底板上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的配合使用,通过第一微型气泵调节头部垫的底部充气垫,从而调节头部垫的高度,使得患者的头部处于舒适的高度,硅胶头垫上的脸部槽用于将患者脸部侧脸置入,同时面罩槽用于将患者的供氧面罩置入,减轻了面罩对患者面部的
压力性损伤,太阳穴槽避免患者的太阳穴受压,提高了患者面部的整体舒适度;上半身垫的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减少胸腹部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会阴槽的设置以避免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部位的受压;膝关节垫的膝关节槽、脚踝垫的脚踝槽分别减少了对膝关节和脚踝的受压,脚背支撑垫用于支撑脚背,避免脚背受压,同时设置了控制器、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通过红外距离传感器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控制器预设的距离范围内,患者则没有趴偏移,当检测的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在远超预设的距离范围时,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打开,并提示偏移的方向,便于患者能够及时调整俯卧位置,避免患者因俯卧位置偏移造成对胸腹部位的压力性损伤。
[0016]进一步,还包括侧翻机构,所述侧翻机构包括第二微型气泵、充气管和侧翻气垫,所述上半身垫顶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翻气垫置入槽,所述侧翻气垫固定安装在侧翻气垫置入槽内,所述侧翻气垫通过充气管与第二微型气泵连通。
[0017]有益效果:在长时间需要俯卧状态下,患者需要向左侧和右侧的侧翻身时,通过在上半身垫顶部的两侧设置侧翻气垫,当患者需要往左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向右侧的侧翻气垫充气;反之,当患者需要往右侧翻身时,通过第二微型气泵向左侧的侧翻气垫充气,减少翻身的体力工作。
[0018]进一步,所述胸部槽包括与肋骨相贴合的矩形槽和两个与胸部相贴合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相连通。
[0019]有益效果:减轻了对患者胸腔和肋骨的压力,有利于胸腔更轻松的起伏呼吸,圆形槽便于安放女性患者乳房,从而较少对乳房的压迫,避免对乳房造成损害。
[0020]进一步,所述圆形槽和矩形槽的相接处均倒圆过渡。
[0021]有益效果:通过倒圆过渡的边角位置可以提高患者俯卧位时的舒适性,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胸腔的肌肤。
[0022]进一步,所述腹部槽内设置有弧形支撑垫,所述弧形支撑垫设置在腹部槽内壁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垫能够与人体腰部相贴合。
[0023]有益效果:通过弧形支撑垫对腰部进行支撑,避免棱角位置挤压患者腰部的肌肤,提高舒适度,同时减少腹部的受压,避免消化道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0024]进一步,所述膝关节槽底部设有膝盖置入槽。
[0025]有益效果:便于将膝盖放入膝盖置入槽内,减少对膝关节的压力性损伤。
[0026]进一步,所述脚背支撑垫顶部呈弧形结构。
[0027]有益效果:脚背支撑垫顶部设置呈弧形结构能够更好的贴合脚背,避免足下垂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底板1、底部充气垫2、硅胶头垫3、第一微型气泵4、脸部槽5、面罩槽6、太阳穴槽7、上半身垫8、胸部槽9、腹部槽10、会阴槽11、膝关节垫12、膝关节槽13、脚踝垫14、脚踝槽15、脚背支撑垫16、第二微型气泵17、充气管18、侧翻气垫19、弧形支撑垫20、膝盖置入槽21、红外距离传感器22。
[0031]实施例1:
[0032]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
[0033]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包括底板1、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1上的头部垫、上半身垫8、膝关节垫12和脚关节垫;
[0034]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2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2顶部的硅胶头垫3,所述底部充气垫2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4;
[0035]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设置有脸部槽5,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6,所述硅胶头垫3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7,所述太阳穴槽7位于面罩槽6之间;
[0036]所述上半身垫8包括胸部槽9、腹部槽10和会阴槽11;
[0037]所述膝关节垫12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13;
[0038]所述脚关节垫包括脚踝垫14、脚踝槽15和脚背支撑垫16,所述脚踝槽15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脚踝垫14顶部,所述脚背支撑垫16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底板上的头部垫、上半身垫、膝关节垫和脚关节垫;所述头部垫包括底部充气垫和固定设置在底部充气垫顶部的硅胶头垫,所述底部充气垫连通有第一微型气泵;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设置有脸部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两侧设置有面罩槽,所述硅胶头垫顶部还设置有太阳穴槽,所述太阳穴槽位于面罩槽之间;所述上半身垫包括胸部槽、腹部槽和会阴槽;所述膝关节垫顶部开设有两个侧面呈U型且对称分布的膝关节槽;所述脚关节垫包括脚踝垫、脚踝槽和脚背支撑垫,所述脚踝槽设置为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脚踝垫顶部,所述脚背支撑垫连接在脚踝垫下表面;还包括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控制器、红外距离传感器和提示器;所述红外距离传感器设置为两个,设置在底板上且分别位于上半身垫的左右两侧,检测患者肩部与相应红外距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反馈距离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距离检测信号,控制提示器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缓解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俯卧位体位垫,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平张芳蒋宇晗刘颖郭义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