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464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包括控制芯片、监测单元、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连接引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充电过程中实时监测充电设施的温度,并且在不降低灵敏度的情况下增加信号准确度。号准确度。号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电池补能越来越频繁,而随着带来的就是电动汽车充电安全事故越来越频繁,更多的体现在长时间高功率导致温度过高,如果不能实时监测温度变化,无法因为温度过高而控制充电过程,线缆老化造成短路,起火造成安全事故问题。所以在充电过程中须要实时监测插头温度,控制盒温度,充电枪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包括控制芯片、监测单元、报警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一连接引脚PA_1,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1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链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相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和第一连接引脚PA_1连接,第一连接引脚PA_1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4]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三极管Q1、第二MOS管Q2、第二连接引脚PA_2、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二MOS管Q2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2源极和第八电阻R8一端、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MOS管Q2漏极和第二连接引脚PA_2连接,第二连接引脚PA_2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第九电阻R9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连接引脚PA_4、第一继电开关K1,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和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同相端和第二MOS管Q2源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U3输出端和第三三极管Q3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和第十电阻R10一端、第四三极管Q4集电极、第五三极管Q5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发射极和第十一电阻R11一端、第十二电阻R12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另一端和第五三极管Q5集电极、第三连接引脚PA_3、第一继电开关K1辅助触点一端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辅助触点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线圈一端和第四连接引脚PA_4连接,第一继电开关K1线圈另一端、第五三极管Q5发射极、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第三连接引脚PA_3、第四连接引脚PA_4和主控芯片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三电阻R13另一端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阴极和接地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四电阻R14,所述第十四电阻R14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四电阻R14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所述第十五电阻R15一端和电源连接,第十五电阻R15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第十六电阻R16一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七电阻R17,所述第十七电阻R17一端和第四三极管Q4基极连接,第十七电阻R17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第一蜂鸣器F1、第十八电阻R18、第五连接引脚PA_5,所述第十八电阻R18一端和第五连接引脚PA_5连接,第十八电阻R18另一端和第一蜂鸣器F1一端连接,第一蜂鸣器F1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第五连接引脚PA_5和主控芯片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实现对充电设施温度的实时监测,防止温度过高时引起火灾,并且在不降低监测灵敏度的情况下增加报警信号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监测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报警单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14]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包括控制芯片、监测单元、报警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第一连接引脚PA_1,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1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热敏电阻R1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U1同相端链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反相端和第三电阻R3一端、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U1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U2反相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同相端和第一连接引脚PA_1连接,第一连接引脚PA_1还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四电阻R4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15]具体地,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
第九电阻R9、第一三极管Q1、第二MOS管Q2、第二连接引脚PA_2、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输出端、第六电阻R6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集电极和第一电容C1一端、第七电阻R7一端、第二MOS管Q2栅极连接,第二MOS管Q2源极和第八电阻R8一端、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MOS管Q2漏极和第二连接引脚PA_2连接,第二连接引脚PA_2还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第七电阻R7另一端、第一电容C1另一端、第九电阻R9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
[0016]具体地,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四连接引脚PA_4、第一继电开关K1,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反相端和第一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芯片、监测单元、报警单元、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第一热敏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一连接引脚,所述第一热敏电阻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一热敏电阻另一端和第二电阻一端、第一运算放大器同相端链接,第一运算放大器反相端和第三电阻一端、第四电阻一端连接,第三电阻另一端和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二运算放大器反相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一连接引脚连接,第一连接引脚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二电阻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MOS管、第二连接引脚、第一电容,所述第五电阻一端和第二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第六电阻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另一端和第一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一电容一端、第七电阻一端、第二MOS管栅极连接,第二MOS管源极和第八电阻一端、第九电阻一端连接,第八电阻另一端和电源连接,第二MOS管漏极和第二连接引脚连接,第二连接引脚和主控芯片连接,第五电阻另一端、第七电阻另一端、第一电容另一端、第九电阻另一端和接地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单元还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连接引脚、第一继电开关,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反相端和第一电容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同相端和第二MOS管源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和第三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发射极和第十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利平张岳斌李忠兴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艾德迅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