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548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不稳定脚踏器及与不稳定脚踏器相配套的脚踏支撑架,不稳定脚踏器包括固定箱、转动球、转动轴及转动脚踏板,固定箱固定在地面上,转动球容置在所述固定箱内部空腔内,转动轴穿过转动球与固定箱可转动连接,转动脚踏板固定安装在转动球上,且位于转动轴上方,踩动转动脚踏板能够带动转动球沿着所述转动轴轴心进行转动。既起到了患者受伤的一侧下肢能够受力,避免了患者习惯性的朝没有受伤的一侧下肢发生重心偏移,也锻炼了患者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同时,能够多次锻炼患者受伤的一侧下肢受力能力,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缩短了康复治疗时间。短了康复治疗时间。短了康复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交通意外及施工意外事故的发生,人员下肢的一侧受伤,如骨折、肌肉撕裂等,会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当患者患有脑卒中时,也会造成下肢运动障碍,当患者经过治疗后,转移到病床康复期间,患者会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下肢康复训练。
[0003]随着康复训练的持续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指导患者下地行走,当患者下地行走时,由于下肢一侧受伤,如左腿骨折后,患者踩到地面上时,左腿吃痛,患者会习惯于将自己的重心倾向于右腿处,左腿受力小,右腿受力大,导致患者不能够掌握身体平衡,而人体习惯性的将自己的重心偏向于没有受伤的下肢一侧,没有受伤的下肢一侧受力较大,受伤的下肢一侧受力较小,导致患者的身体平衡不稳定,患者容易摔倒,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由于患者不能够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导致下肢康复训练效果差,康复治疗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体习惯性的将自己的重心偏向于没有受伤的下肢一侧,没有受伤的下肢一侧受力较大,受伤的下肢一侧受力较小,导致患者的身体平衡不稳定,同时,下肢康复训练效果差,康复治疗时间长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不稳定脚踏器及与不稳定脚踏器相配套的脚踏支撑架,所述不稳定脚踏器包括固定箱、转动球、转动轴及转动脚踏板,所述固定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动球容置在所述固定箱内部空腔内,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球与所述固定箱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脚踏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球上,且位于所述转动轴上方,踩动所述转动脚踏板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球沿着所述转动轴轴心进行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脚踏支撑架包括手扶支撑杆、左脚固定脚踏板、右脚固定脚踏板,所述手扶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沿所述手扶支撑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及右脚固定脚踏板,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及右脚固定脚踏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不稳定脚踏器两侧,且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转动脚踏板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右脚固定脚踏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转动脚踏板的上端面平齐。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脚踏板包括套板及插接踏板,所述套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球上,所述套板上开设有方孔,所述插接踏板套接在所述方孔内。
[0009]优选地,所述不稳定脚踏器还包括重力复位组件,所述重力复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球下方,所述重力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重力复位件包括固定座、柔性绳及重力球,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
定箱下底端,所述柔性绳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球下端面连接,所述重力球固定在所述柔性绳上。
[0011]优选地,所述不稳定脚踏器还包括防转动组件,所述防转动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箱侧壁上,且穿过所述固定箱侧壁与所述转动球表面相接触。
[0012]优选地,所述防转动组件包括套筒、螺纹杆、橡胶块及转动把手,所述套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侧壁上,所述螺纹杆套接在所述套筒内,且能够在所述套筒内进行螺旋转动,所述橡胶块与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连接,且设置在靠近所述转动球的一侧,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不稳定脚踏器还包括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下底端,用于带动所述固定箱转动。
[0014]优选地,所述转动底座包括上转动盘、下转动盘及转动轴承,所述上转动盘设置在所述固定箱下底端,且与所述固定箱下端面相互贴合,所述下转动盘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下方,所述转动轴承设置在所述上转动盘与所述下转动盘之间,所述上转动盘与所述下转动盘能够相互转动。
[0015]优选地,所述转动底座还包括限位块,所述上转动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下转动盘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对齐,所述限位块能够同时卡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内,用于防止所述上转动盘与所述下转动盘相互转动。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7]既起到了患者受伤的一侧下肢能够受力,避免了患者习惯性的朝没有受伤的一侧下肢发生重心偏移,也锻炼了患者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同时,能够多次锻炼患者受伤的一侧下肢受力能力,提高了康复训练效果,缩短了康复治疗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轴测图。
[0019]图2为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正视图。
[0020]图3为不稳定脚踏器轴测图。
[0021]图4为不稳定脚踏器正视图。
[0022]图5为不稳定脚踏器左视剖视图。
[0023]图6为不稳定脚踏器正视剖视图。
[0024]图中:不稳定脚踏器10、固定箱110、转动球120、转动轴130、转动脚踏板140、套板141、插接踏板142、重力复位组件150、固定座151、柔性绳152、重力球153、防转动组件160、套筒161、螺纹杆162、橡胶块163、转动把手164、转动底座170、上转动盘171、下转动盘172、转动轴承173、限位块174、脚踏支撑架20、手扶支撑杆210、左脚固定脚踏板220、右脚固定脚踏板230。
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
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7]请参看图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不稳定脚踏器10及与不稳定脚踏器10相配套的脚踏支撑架20,所述不稳定脚踏器10包括固定箱110、转动球120、转动轴130及转动脚踏板140,所述固定箱110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动球120容置在所述固定箱110内部空腔内,所述转动轴130穿过所述转动球120与所述固定箱110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脚踏板140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球120上,且位于所述转动轴130上方,踩动所述转动脚踏板140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球120沿着所述转动轴130轴心进行转动。使用过程中,患者先站立在所述脚踏支撑架20上,转动身体,受伤的一侧下肢站立在所述脚踏支撑架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稳定脚踏器及与不稳定脚踏器相配套的脚踏支撑架,所述不稳定脚踏器包括固定箱、转动球、转动轴及转动脚踏板,所述固定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转动球容置在所述固定箱内部空腔内,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转动球与所述固定箱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脚踏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球上,且位于所述转动轴上方,踩动所述转动脚踏板能够带动所述转动球沿着所述转动轴轴心进行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支撑架包括手扶支撑杆、左脚固定脚踏板、右脚固定脚踏板,所述手扶支撑杆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沿所述手扶支撑杆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及右脚固定脚踏板,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及右脚固定脚踏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不稳定脚踏器两侧,且所述左脚固定脚踏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转动脚踏板的上端面平齐,所述右脚固定脚踏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转动脚踏板的上端面平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脚踏板包括套板及插接踏板,所述套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球上,所述套板上开设有方孔,所述插接踏板套接在所述方孔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稳定脚踏器还包括重力复位组件,所述重力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转动球下方,所述重力复位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球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箱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复位件包括固定座、柔性绳及重力球,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固定箱下底端,所述柔性绳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萍艳王锋刘壮蒙璐薛小卫徐创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