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及其抹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433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及其抹灰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抹灰装置在使用安拆比较麻烦,导致其重新更换操作位置对其它区域进行抹灰施工时比较麻烦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无需将移动抹灰装置的导轨组件安装在墙体上,使得不仅大大简化了导致重新更换操作位置对其它区域进行抹灰施工时操作步骤,使得本装置能够快速调整至下一个施工工位,而且无需在墙体上打膨胀螺栓以对导轨组件进行固定,避免了在墙体上打孔过多也会破坏墙体的防水性能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及其抹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及其抹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外墙粉刷是房屋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序,传统的粉墙施工主要靠人工完成,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现有技术的处理过程中,水泥浆料大多是经由抹灰工具涂抹于墙面上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将其压实来实现与墙面的附着,如申请号为202110693306.X的专利文件即公开了一种用于房屋外墙体的施工装置。
[0003]然而改装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该装置在使用时,其抹灰机构需要进行横向移动,导致作为该抹灰机构的水平行进导轨的水平滑移组件,必须要安装在墙体上才能对抹灰机构进行承载,导致该装置在室外使用时,需要在墙体上打膨胀螺栓才能对水平滑移组件进行固定,不仅导致重新更换操作位置对其它区域进行抹灰施工时比较麻烦,而且墙体上打孔过多也会破坏墙体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存在的现有的抹灰装置在使用安拆比较繁琐,导致其重新更换操作位置对其它区域进行抹灰施工时比较麻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及其抹灰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包括侧立架和移动抹灰机构,侧立架包括底部水平支撑架、顶部水平支撑架和竖支撑杆,顶部水平支撑架位于底部水平支撑架的正上方,顶部水平支撑架和底部水平支撑架之间通过竖支撑杆固定连接;底部水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顶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设有卷扬机;侧立架的前侧可拆固定设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滑轨,滑轨沿上下方向延伸,滑轨的底部高于行走轮的底部,滑轨的顶部高于侧立架的顶部,滑轨的前部滑动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滑块;滑块前侧可拆固定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后侧与移动抹灰机构可拆固定连接;移动抹灰机构包括壳体,壳体为方形箱体结构,壳体内设有隔板结构,壳体内通过隔板结构隔离出有缓存腔,壳体的前面板上开设有灰浆出口,灰浆出口与缓存腔前后连通;壳体的顶部设有注浆口,注浆口的底部与缓存腔连通,注浆口的顶部与注浆管的一端连接,注浆管为可弯折的柔性管,注浆管的另一端与灰浆泵送机构连接;两个滑轨相对一侧的上端之间可拆连接有横杆,横杆沿左右方向延伸;壳体的后侧固定设有吊环,吊环与吊索的一端可拆固定连接,吊索的另一端绕过横杆与卷扬机连接。
[0006]优选的,灰浆泵送机构包括灰浆箱和混凝土泵;灰浆箱设在底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混凝土泵固定设在顶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
混凝土泵的入口与抽浆管的一端连接,抽浆管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灰浆箱内,混凝土泵的出口与注浆管的另一端连接。
[0007]优选的,隔板结构从后向前依次设有后挡板、斜底板和平底板,后挡板为竖向设置,斜底板为前高后低的倾斜设置,平底板为水平设置;后挡板的上端与壳体的顶板固定连接,后挡板的下端与斜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斜底板的后端与平底板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挡板、斜底板和平底板的左右两侧均抵靠在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上。
[0008]优选的,后挡板、斜底板和平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侧挡板,侧挡板的顶部与壳体的顶板固定连接,两个侧挡板分别与临近的壳体的左右两侧板之间存有间隙;侧挡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能够前后移动的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的板厚与侧挡板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限位挡板的后部与电控伸缩杆的前端连接,电控伸缩杆的后端与壳体的后侧板固定连接;限位挡板的前端能够在电控伸缩杆的推动下伸出至壳体的前方,且限位挡板的前端能够在电控伸缩杆拉动下进入平底板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内。
[0009]优选的,壳体内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抹平机构,第一抹平机构位于隔板结构的下方;第一抹平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后端与壳体的后侧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转轴的前端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抹平板,第一抹平板为圆板结构;壳体的前面板上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圆形凹槽,第一圆形凹槽与第一抹平机构一一对应,第一圆形凹槽的中心处设有前后通透的第一轴孔,第一转轴的前端转动穿过第一轴孔,第一抹平板转动设在第一圆形凹槽内,第一抹平板的前侧面与壳体的前面板上下平齐;壳体的后侧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穿过壳体的后侧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驱动齿轮,驱动电机的后端与横杆之间存有间隙,驱动齿轮和第一齿轮上绕设与相互啮合的传动链条。
[0010]优选的,壳体内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抹平机构,第二抹平机构位于第一抹平机构的下方;第二抹平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后端与壳体的后侧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齿轮,传动链条同时绕设在驱动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第二转轴的前端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抹平板,第二抹平板为圆板结构;壳体的前面板上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二圆形凹槽, 第二圆形凹槽与第二抹平机构一一对应,第二圆形凹槽的中心处设有前后通透的第一轴孔,第二转轴的前端转动穿过第一轴孔,第二抹平板转动设在第二圆形凹槽内,第二抹平板的前侧面与壳体的前面板上下平齐;第二抹平板与第一抹平板在左右方向上错位安装,以使第二抹平板能够对相邻的第一抹平板之间的间隙进行抹平工作。
[0011]优选的,两个滑轨相对一侧的上端均固定设有转动连接件,横杆的端部与转动连
接件固定连接,横杆通过转动连接件与滑轨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转动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固定设在两个滑轨的相对一侧,第二连接板远离滑轨的一侧固定设有上开口的弧形托板,弧形托板的弧度大于度,弧形托板内设有能够左右滑动的第一轴承,横杆的端部插设在左右两个第一轴承内;横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存有间隙,且横杆的端部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宽度大于第一轴承的左右厚度。
[0013]优选的,滑轨包括多节能够上下对接的滑轨节,滑轨节远离横杆的外侧上设有上下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内螺纹孔,上下对接后的滑轨节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上转动穿设有两个上下间隔设置的连接螺杆,两个连接螺杆的一端分别插设在两个滑轨节的第一内螺纹孔内,连接螺杆与第一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滑轨节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有上下对应的多个呈矩形分布的校准孔,上下相邻的两个滑轨节上的校准孔内插设有校准插杆,校准插杆的下端插设在下方的滑轨节的校准孔内,校准插杆的上端插设在上方的滑轨节的校准孔内。
[0014]一种建筑工程抹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根据需要施工的墙体高度,在侧立架上安装适配高度的滑轨,然后将横杆、移动抹灰机构安装在滑轨上,通过吊索将移动抹灰机构与卷扬机连接,吊索绕过横杆,使横杆作为吊索的转向和支撑之用;S2、将施工墙面上的毛刺去除,再将施工墙面润湿后,将本装置推动至需要施工的墙面旁,初始位置选择该墙面与另一侧墙面的拐角处,若该施工墙面为室内墙面,则将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抵靠在另一侧墙面上,若该施工墙面为室外墙面,则将壳体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与另一侧墙面对齐,将移动抹灰机构通过注浆管与灰浆泵送机构连接;S3、根据灰层设计厚度,通过移动侧立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立架(1)和移动抹灰机构,侧立架(1)包括底部水平支撑架、顶部水平支撑架和竖支撑杆(103),顶部水平支撑架位于底部水平支撑架的正上方,顶部水平支撑架和底部水平支撑架之间通过竖支撑杆(103)固定连接;底部水平支撑架的底部设有行走轮(5),顶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设有卷扬机(20);侧立架(1)的前侧可拆固定设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滑轨,滑轨沿上下方向延伸,滑轨的底部高于行走轮(5)的底部,滑轨的顶部高于侧立架(1)的顶部,滑轨的前部滑动设有能够上下移动的滑块(13);滑块(13)前侧可拆固定设有第二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4)的后侧与移动抹灰机构可拆固定连接;移动抹灰机构包括壳体(15),壳体(15)为方形箱体结构,壳体(15)内设有隔板结构,壳体(15)内通过隔板结构隔离出有缓存腔(29),壳体(15)的前面板上开设有灰浆出口,灰浆出口与缓存腔(29)前后连通;壳体(15)的顶部设有注浆口(16),注浆口(16)的底部与缓存腔(29)连通,注浆口(16)的顶部与注浆管(17)的一端连接,注浆管(17)为可弯折的柔性管,注浆管(17)的另一端与灰浆泵送机构连接;两个滑轨相对一侧的上端之间可拆连接有横杆(12),横杆(12)沿左右方向延伸;壳体(15)的后侧固定设有吊环(18),吊环(18)与吊索(19)的一端可拆固定连接,吊索(19)的另一端绕过横杆(12)与卷扬机(20)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灰浆泵送机构包括灰浆箱(3)和混凝土泵(4);灰浆箱(3)设在底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混凝土泵(4)固定设在顶部水平支撑架的顶部,混凝土泵(4)的入口与抽浆管(21)的一端连接,抽浆管(2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至灰浆箱(3)内,混凝土泵(4)的出口与注浆管(17)的另一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隔板结构从后向前依次设有后挡板(22)、斜底板(23)和平底板(23),后挡板(22)为竖向设置,斜底板(23)为前高后低的倾斜设置,平底板(23)为水平设置;后挡板(22)的上端与壳体(15)的顶板固定连接,后挡板(22)的下端与斜底板(23)的前端固定连接,斜底板(23)的后端与平底板(23)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挡板(22)、斜底板(23)和平底板(23)的左右两侧均抵靠在壳体(15)的左右两侧内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后挡板(22)、斜底板(23)和平底板(2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侧挡板,侧挡板的顶部与壳体(15)的顶板固定连接,两个侧挡板分别与临近的壳体(15)的左右两侧板之间存有间隙;侧挡板与壳体(15)之间的间隙内设有能够前后移动的限位挡板(28),限位挡板(28)的板厚与侧挡板与壳体(15)之间的间隙宽度相等,限位挡板(28)的后部与电控伸缩杆(27)的前端连接,电控伸缩杆(27)的后端与壳体(15)的后侧板固定连接;限位挡板(28)的前端能够在电控伸缩杆(27)的推动下伸出至壳体(15)的前方,且限位挡板(28)的前端能够在电控伸缩杆(27)拉动下进入平底板(23)和壳体(15)之间的间隙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抹灰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15)内设有多个左右
间隔设置的第一抹平机构,第一抹平机构位于隔板结构的下方;第一抹平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31),第一转轴(31)的后端与壳体(15)的后侧板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1)上设有第一齿轮(33),第一转轴(31)的前端固定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抹平板(32),第一抹平板(32)为圆板结构;壳体(15)的前面板上设有多个左右间隔设置的第一圆形凹槽,第一圆形凹槽与第一抹平机构一一对应,第一圆形凹槽的中心处设有前后通透的第一轴孔,第一转轴(31)的前端转动穿过第一轴孔,第一抹平板(32)转动设在第一圆形凹槽内,第一抹平板(32)的前侧面与壳体(15)的前面板上下平齐;壳体(15)的后侧固定设有驱动电机(37),驱动电机(37)的输出轴转动穿过壳体(15)的后侧板,驱动电机(37)的输出轴上固定设有驱动齿轮(37),驱动电机(37)的后端与横杆(12)之间存有间隙,驱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凯王英彬宋少卿钟山许纪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