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91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4
本申请涉及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自体CD1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
[0001]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80043147.1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中的干细胞治疗”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是205年06月05日提交的PCT国际申请PCT/IB2015/001715于2017年02月1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
[0002]相关申请
[0003]本申请根据35U.S.C.
§
119(e)要求于2014年6月1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013,121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4]本专利技术一般地涉及自体CD133
+
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DSC)用于诱导子宫内膜再生和治疗子宫内膜病理状况(例如子宫腔粘连综合征(Asherman

s Syndrome)和子宫内膜萎缩)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5]在育龄妇女中,可以区分两层子宫内膜:(i)邻近子宫腔的功能层,和(ii)邻近子宫肌层并在功能层下面的基底层。功能层在先前月经周期的第一部分期间月经结束之后建立。增生是由雌激素诱导的(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并且此层中的后来的变化由来自黄体的孕酮产生(黄体期)。其适于为胚胎的植入和生长提供最佳环境。该层在月经期间完全脱落。相反,在月经周期期间的任何时间,基底层不脱落。在每个月经周期中,在全身性卵巢类固醇变化下人子宫内膜的再生对于该器官的主要功能(即发生子宫内膜植入窗口以接待植入的胚泡,从而允许发生妊娠)的准备是必需的。因此,每个月经周期补充子宫内膜功能层的所有细胞区室对于正常生殖功能是必需的。
[0006]子宫腔粘连综合征(Asherman

s Syndrome,AS)是其中由重复或侵略性刮除术和/或子宫内膜炎引起的子宫内膜破坏的病症。它在许多区域产生带有子宫内粘连的子宫腔闭塞和功能性子宫内膜的缺失。患有这种疾病以及萎缩性子宫内膜(<4mm)的妇女通常与不孕、月经不调(包括闭经、月经过少)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pregnancy loss)斗争。目前没有针对这些子宫内膜病理状况的特异性治疗。因此,仍然需要开发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来治疗这些病理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内容至少部分地涉及自体CD133
+
骨髓衍生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BMDSC)可使血管形成再生的研究结果,所述血管形成导致自体功能性子宫内膜从头产生。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提供了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自体CD133
+
骨髓衍生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em cell,BMDSC)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
[000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已知对象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曾有过一次或
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prior embryo implantation failure)。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
+
BMDSC通过以下来制备:向对象施用用于将BMDSC从骨髓动员到对象外周血中的药剂;并从对象的外周血中分离CD133
+
BMDSC。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动员BMDSC的药剂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

CS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
+
BMDSC通过使用抗CD133抗体的单采血液成分术(apheresis)从对象的外周循环中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133
+
BMDSC通过导管施用到子宫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CD133
+
BMDSC施用到对象的子宫螺旋小动脉(uterine spiral arteriole)中。
[0009]本公开内容的一些方面提供了用于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有此需要的对象中分离自体CD133
+
骨髓衍生干细胞(BMDSC);和向所述对象的子宫动脉中施用有效量的所分离的CD133
+
BMDSC以诱导子宫内膜再生。
[00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分离自体BMDSC之前向对象施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自体CD133
+
BMDSC通过使用抗CD133抗体的单采血液成分术从对象的外周循环中分离。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CD133
+
BMDSC通过导管施用到子宫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将CD133
+
BMDSC施用到对象的子宫螺旋小动脉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已知对象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对象曾有过一次或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每个限制可涵盖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案。因此,预期涉及任何一个要素或要素组合的本专利技术的每个限制可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方面中。本专利技术在其应用中不限于在以下描述中阐述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构造细节和部件布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案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践或执行。此外,本文中使用的措辞和术语是为了描述的目的,并且不应被视为限制。本文中使用的“包括”、“包含”或“具有”、“含有”、“涉及”及其变化形式意在包括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另外的项目。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图1A所示事件的研究设计(A)和时间线(B)的示意图。
[0013]图2是示出探针从子宫动脉通过螺旋小动脉之路径的血管造影,其中CD133
+
细胞通过非侵入性放射学进行定位。
[0014]图3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3

6个月和9个月之后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的一个患者的子宫腔的宫腔镜检查。
[0015]图4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和3个月之后在本研究中包括的6例患有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腔粘连综合征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
[0016]图5示出了在自体BMSC治疗之前和3个月之后的平均值+SD子宫内膜厚度。
[0017]图6示出了显示与预处理基础状态相比,自体BMSC治疗后3个月获得的子宫内膜体积改善的3D超声图像。
[0018]图7A

7B示出了术前和术后宫腔镜检查图像。在患有子宫腔粘连综合征(图7A)或子宫内膜萎缩(图7B)的患者中,在干细胞治疗之前(第一次视检(look)),和干细胞治疗后2

3个月(第二次视检)和4

6个月(第三次视检)的宫腔镜检查的研究结果。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的CD133
+
骨髓衍生干细胞(BMDSC)在制备用于在有此需要的人对象中治疗子宫腔粘连综合征或子宫内膜萎缩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分离的CD133
+
BMDSC配制成用于施用至所述对象的子宫动脉中,并且其中所述对象患有抵抗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萎缩。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对象曾有过一次或更多次先前的胚胎植入失败。3.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分离的CD133
+
BMDSC是从所述对象的外周血中分离而制备的;其中向所述对象施用用于将BMDSC从骨髓动员到所述对象外周血中的药剂。4.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用于动员BMDSC的所述药剂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5.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洛斯
申请(专利权)人:艾基诺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