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车辆车速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基于所述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以及,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和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根据所述疲劳程度进行疲劳预警。本技术方案,能够提高驾驶员疲劳程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疲劳预警的可靠性。提高疲劳预警的可靠性。提高疲劳预警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疲劳驾驶极易引起交通事故,因此,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预警是十分必要的。
[0003]现阶段车辆驾驶员监控系统中针对驾驶员疲劳的非接触式检测主要有两种实现策略:一是基于图像通过对眼睛状态、嘴巴状态、头部姿态、凝视方向等动作的检测,得到PERCLOS(单位时间内眼睛闭合程度超过某一阈值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眨眼频率、嘴巴张开程度、嘴巴张开时长等特征,再基于规则或分类器判断疲劳程度;二是基于图像与毫米波雷达,通过IPPG技术估算心率变异性、皮肤电阻、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年龄、性别等生理指标,再根据规则或分类器判断疲劳程度。
[0004]由于不同驾驶员眼睛大小、眼睛结构、嘴巴大小、嘴巴结构的不同,第一种方法对不同的人检测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对于小眼睛驾驶员,算法的误报率明显高于其它驾驶员。虽然生理指标对疲劳的判断比较精准,但是由于IPPG技术其对运动物体与人体侧脸的检测精度较低,使得生理指标的获取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驾驶员疲劳程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疲劳预警的可靠性。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在车辆车速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
[0008]基于所述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
[0009]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以及,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其中,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是基于与驾驶员身份对应的配置文件计算得到的;
[0010]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和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根据所述疲劳程度进行疲劳预警。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装置,该装置包括:
[0012]人脸特征获取模块,用于在车辆车速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
[0013]人脸特征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
[0014]闭眼时长和打哈欠时长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以及,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
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其中,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是基于与驾驶员身份对应的配置文件计算得到的;
[0015]疲劳预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和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根据所述疲劳程度进行疲劳预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0017]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18]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0019]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车辆车速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然后基于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根据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以及,根据嘴巴张开程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并根据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和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根据疲劳程度进行疲劳预警。本技术方案,通过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并基于疲劳驾驶检测结果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预警,能够提高驾驶员疲劳程度检测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疲劳预警的可靠性。
[0022]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疲劳预警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过程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
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1]实施例一
[003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预警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装置来执行,该驾驶员疲劳预警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驾驶员疲劳预警装置可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员疲劳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辆车速不为零的情况下,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基于所述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以及,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其中,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是基于与驾驶员身份对应的配置文件计算得到的;根据所述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和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确定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根据所述疲劳程度进行疲劳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驾驶员的人脸特征,包括:获取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流;对所述视频流进行人脸特征点检测,得到驾驶员的人脸特征;其中,所述人脸特征包括上眼睑与眼球中心距离、左右眼角距离、上下嘴唇距离和左右嘴角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人脸特征,计算眼睛闭合程度和嘴巴张开程度,包括:对所述上眼睑与眼球中心距离、左右眼角距离之间的比值进行计算,得到眼睛闭合程度;以及,对所述上下嘴唇距离、左右嘴角距离之间的比值进行计算,得到嘴巴张开程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包括:根据所述眼睛闭合程度和预设初始眼睛闭合程度,判断驾驶员是否闭眼;若闭眼,则统计预设检测时间内的闭眼时长,并基于所述闭眼时长和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闭眼时长所占百分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度、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包括:根据所述嘴巴张开程度和预设初始嘴巴张开程度,判断驾驶员是否打哈欠;若打哈欠,则统计预设检测时间内的打哈欠时长,并基于所述打哈欠时长和检测时间,确定单位时间内打哈欠时长所占百分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超,袁鲁峰,李振洋,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