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49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及新能源汽车,其中,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电驱安装孔、至少三个压缩机安装孔和一个悬置衬套安装孔,电驱安装孔用于与电驱总成连接,压缩机安装孔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悬置衬套,悬置衬套安装在悬置衬套安装孔内,用于与车身的悬置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电驱总成和压缩机的安装固定以及压缩机支架与车身的连接,形成了一体化电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及新能源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及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整车零部件的设置也越来越多,同时,对于汽车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及布置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空调压缩机作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心脏,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汽的作用,一般通过配备相应的压缩机支架将压缩机安装在汽车电动机机仓内,与电驱总成连为一体,由于压缩机或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和振动,所以压缩机支架的设计与结构对固定压缩机、电驱总成以及降低振动起了很大作用。
[0003]在中国专利CN215435926U公开了一种汽车压缩机安装支架总成,包括支架本体和三个第一衬套,还包括三个第二衬套,支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支架本体上开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第一安装孔和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第二安装孔,其中一个第一安装孔位于三个第二安装孔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其中一个第二安装孔位于三个第一安装孔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三个第一衬套分别过盈装配在三个第一安装孔内,与连接压缩机总成的螺栓螺接,三个第二衬套分别过盈装配在三个第二安装孔内,与连接车体总成的螺栓螺接,减小了安装空间的占用,能够提高装配稳定性和改善振动隔离效果。但该汽车压缩机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不能安装电驱,不能形成一体化的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另外,此压缩机安装支架需要六个衬套,成本较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支架不能与电驱连接以及压缩机支架的制作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电驱安装孔、至少三个压缩机安装孔和一个悬置衬套安装孔,所述电驱安装孔用于与电驱总成连接,所述压缩机安装孔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悬置衬套,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在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内,用于与车身的悬置系统连接。
[0007]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安装孔包括第一电驱安装孔、第二电驱安装孔和第三电驱安装孔,所述第一电驱安装孔、所述第二电驱安装孔和所述第三电驱安装孔呈第一三角形分布,所述压缩机安装孔包括第一压缩机安装孔、第二压缩机安装孔和第三压缩机安装孔,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孔、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压缩机安装孔呈第二三角形分布。
[0008]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外轮廓呈四边形,内部呈镂空状结构,所述支
架本体以所述四边形的上顶点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角部、第二角度、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
[0009]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角部,所述第二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形外,所述第三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形内,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孔设置在第二角部,所述第三压缩机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三角形内,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四角部。
[0010]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外围设置有外围加强筋,各安装孔上设置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用于与其它至少两个安装孔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围、所述各安装孔外围与所述连接支架两侧所形成的内围上设置有内围加强筋。
[0011]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悬置衬套与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过盈连接。
[0012]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驱总成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支架安装孔,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支架安装孔,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各电驱安装孔分别与各第一支架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各压缩机安装孔分别与各第二支架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以形成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所述悬置衬套与所述车身中的悬置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以使所述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与所述车身连接。
[0013]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的模态和动刚度根据电机

压缩机组合系统的质量特性设置。
[001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使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
[0015]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新能源汽车包括电驱总成和压缩机,所述电驱总成与所述压缩机支架的一侧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支架的另一侧连接,以使所述电驱总成和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压缩机支架构成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
[0016]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驱总成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支架安装孔,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支架安装孔,各第一支架安装孔分别与各电驱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各第二支架安装孔分别与各压缩机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
[0017]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驱总成上设置有两个悬置安装孔,所述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以所述压缩机支架上的悬置衬套、所述悬置安装孔与车身上的悬置系统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
[0018]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驱总成包括电机、减速器、电控箱体和电机壳体,以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线与电机

减速器形成的第一结合面的交点为原点,以电控箱体

电机壳体所形成的第二结合面的法向为Z轴,以所述转子轴线为Y轴,根据右手定则确定X轴,建立所述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的基准坐标系。
[0019]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悬置系统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所述左悬置、所述右悬置和所述后悬置所形成的悬置系统弹性面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的质心的连线在XY平面上的投影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长度阈值,所述质心到所述悬置系统弹性面的距离小于等于第二预设长度阈值,所述XY平面为所述X轴与所述Y轴所形成的平面。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支架本体上的多个电驱安装孔和多个压缩机安装孔分别与电驱总成连接和压缩机连接,实现了电驱总成和压缩机的共同连接,形成了一体化电驱

压缩机组合系统,使得压缩机支架具备连接、限位、支撑和避频的作用,然后通过压缩机支架上的安装的悬置衬套,实现了与车身悬置系统的连接,在有效隔离电驱总成和压缩机产生的振动,降低电机、压缩机运作所产生的噪音的同时,也简化了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整车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的轴侧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的主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至少三个电驱安装孔、至少三个压缩机安装孔和一个悬置衬套安装孔,所述电驱安装孔用于与电驱总成连接,所述压缩机安装孔用于与压缩机连接;悬置衬套,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在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内,用于与车身的悬置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安装孔包括第一电驱安装孔、第二电驱安装孔和第三电驱安装孔,所述第一电驱安装孔、所述第二电驱安装孔和所述第三电驱安装孔呈第一三角形分布,所述压缩机安装孔包括第一压缩机安装孔、第二压缩机安装孔和第三压缩机安装孔,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孔、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压缩机安装孔呈第二三角形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轮廓呈四边形,内部呈镂空状结构,所述支架本体以所述四边形的上顶点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第一角部、第二角度、第三角部和第四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三角部,所述第二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形外,所述第三电驱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三角形内,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角部,所述第二压缩机安装孔设置在第二角部,所述第三压缩机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三角形内,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四角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外围设置有外围加强筋,各安装孔上设置有至少两根连接支架,用于与其它至少两个安装孔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内围、所述各安装孔外围与所述连接支架两侧所形成的内围上设置有内围加强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衬套与所述悬置衬套安装孔过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压缩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总成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一支架安装孔,所述压缩机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支架安装孔,在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各电驱安装孔分别与各第一支架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侧,各压缩机安装孔分别与各第二支架安装孔通过螺栓进行锁紧连接,以形成电驱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显诚周正杨廷翠蔡鹏冯琴
申请(专利权)人: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