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泄压缓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28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尾气泄压缓冲罐,涉及尾气缓冲罐技术领域,该尾气泄压缓冲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降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该缓冲罐包括缓冲罐主体;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布气组件,缓冲罐主体的内侧预留有尾气冷却仓,缓冲罐主体的内侧预留有尾气缓冲仓,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缓冲罐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循环冷却组件,缓冲罐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脚,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检修门;该尾气泄压缓冲罐通过布气组件的回旋结构提高尾气的降温面积,通过尾气冷却仓对布气组件内部的尾气进行降温处理,实现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有效起到降温效果。有效起到降温效果。有效起到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泄压缓冲罐


[0001]本技术属于尾气缓冲罐
,具体涉及尾气泄压缓冲罐。

技术介绍

[0002]现今,尾气缓冲罐的使用在工业领域较为常见,尾气缓冲罐是使系统工作更平稳的设备,尾气缓冲罐通常会先通过冷却设备进行降温,然后再将冷却后的尾气通入到缓冲罐中,具体为尾气泄压缓冲罐。
[0003]目前,专利号为CN202021174716.0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尾气缓冲罐,该技术利用两个冷却罐对气体进行冷却,根据当前冷却情况来决定是否开启第二冷却罐进行冷却,达到了降至气体缓冲室适用的气体温度进行缓冲,使其降低损坏程度延长使用寿命;其采用的是通过二段冷却结构进行冷却,但该尾气泄压缓冲罐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的尾气温度较高,简单的回旋结构很难对尾气起到一个有效的降温,无法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降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尾气泄压缓冲罐,该尾气泄压缓冲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无法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降温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尾气泄压缓冲罐,该缓冲罐包括缓冲罐主体;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布气组件,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内侧预留有尾气冷却仓,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内侧预留有尾气缓冲仓,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所述缓冲罐主体的上端设置有循环冷却组件,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脚,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检修门。
[0008]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尾气泄压缓冲罐时,尾气通过进气管导入至布气组件中,通过布气组件的回旋结构提高尾气的降温面积,通过尾气冷却仓对布气组件内部的尾气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后的尾气进入尾气缓冲仓中进行缓冲,实现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有效起到降温效果,通过循环冷却组件的设置对尾气冷却仓内部冷却液进行集中制冷处理,实现对缓冲罐内部冷却液的循环处理。
[0009]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组件包括有第一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设置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分流管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二分流管设置有两组,尾气通过进气管导入至第一分流管中,通过第一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第二分流管中,通过第二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第三分流管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组件包括有第三分流管,所述第三分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一端,所述第三分流管的外侧设置有回旋管,所述回旋管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三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回旋管中,通过多组回旋管的回旋结构提高尾气的降温面积。
[0011]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组件包括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回旋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尾气缓冲仓的内部,通过连接管将尾气导入至尾气缓冲仓中。
[0012]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缓冲罐主体的上端,所述安装架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箱,通过冷却箱对冷却液进行集中制冷处理。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主体的上端,所述进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与所述冷却箱相互连接,通过第一泵体带动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导入至尾气冷却仓中。
[0014]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缓冲罐主体的外侧,所述出水管的上端设置有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与所述冷却箱相互连接,通过第二泵体带动尾气冷却仓内部吸热后的冷却也通过出水管导入至冷却箱中。
[0015](3)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本技术的尾气泄压缓冲罐利用尾气通过进气管导入至第一分流管中,通过第一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第二分流管中,通过第二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第三分流管中,通过第三分流管将尾气分布至回旋管中,通过多组回旋管的回旋结构提高尾气的降温面积,通过尾气冷却仓对回旋管内部的尾气进行降温处理,降温后的尾气进入尾气缓冲仓中进行缓冲,实现增大尾气的降温面积,有效起到降温效果;
[0018]2、本技术的尾气泄压缓冲罐通过第一泵体带动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液通过进水管导入至尾气冷却仓中,通过第二泵体带动尾气冷却仓内部吸热后的冷却也通过出水管导入至冷却箱中,通过冷却箱对冷却液进行集中制冷处理,实现对缓冲罐内部冷却液的循环处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局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1、缓冲罐主体;2、进气管;3、布气组件;4、尾气冷却仓;5、尾气缓冲仓;6、排气管;7、循环冷却组件;8、固定脚;9、检修门;10、第一分流管;11、第二分流管;12、第三分流管;13、回旋管;14、连接管;15、安装架;16、冷却箱;17、进水管;18、第一泵体;19、出水管;20、第二泵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于尾气泄压缓冲罐,其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缓冲罐包括缓冲罐主体1;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2,进气管2的一端设置有布气组件3,缓冲罐主体1的内侧预留有尾气冷却仓4,缓冲罐主体1的内侧预留有尾气缓冲仓5,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6,缓冲罐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循环冷却组件7,缓冲罐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脚8,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检修门9。
[0024]其中,布气组件3包括有第一分流管10,第一分流管10设置于进气管2的一端,第一
分流管1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分流管11,第二分流管11设置有两组,尾气通过进气管2导入至第一分流管10中,通过第一分流管10将尾气分布至第二分流管11中,通过第二分流管11将尾气分布至第三分流管12中,布气组件3包括有第三分流管12,第三分流管12设置于第二分流管11的一端,第三分流管12的外侧设置有回旋管13,回旋管13设置有两组,通过第三分流管12将尾气分布至回旋管13中,通过多组回旋管13的回旋结构提高尾气的降温面积。
[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是用于尾气泄压缓冲罐,其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布气组件3包括有连接管14,连接管14设置于回旋管13的一端,连接管14的一端位于尾气缓冲仓5的内部,通过连接管14将尾气导入至尾气缓冲仓5中,循环冷却组件7包括有安装架15,安装架15固定安装在缓冲罐主体1的上端,安装架15的上端设置有冷却箱16,通过冷却箱16对冷却液进行集中制冷处理。
[0026]同时,循环冷却组件7包括有进水管17,进水管17设置于缓冲罐主体1的上端,进水管17的上端设置有第一泵体18,第一泵体18与冷却箱16相互连接,通过第一泵体18带动冷却箱16内部的冷却液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尾气泄压缓冲罐,该缓冲罐包括缓冲罐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设置有布气组件(3),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内侧预留有尾气冷却仓(4),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内侧预留有尾气缓冲仓(5),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排气管(6),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循环冷却组件(7),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脚(8),所述缓冲罐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检修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泄压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组件(3)包括有第一分流管(10),所述第一分流管(10)设置于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所述第一分流管(1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分流管(11),所述第二分流管(11)设置有两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泄压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组件(3)包括有第三分流管(12),所述第三分流管(12)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管(11)的一端,所述第三分流管(12)的外侧设置有回旋管(13),所述回旋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爱春朱晓东郁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沙洲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