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309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涉及超高强韧汽车钢的技术领域。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超高强韧汽车钢的
,尤其涉及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双碳”背景的推动下,汽车轻量化研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汽车钢的材料也在不断更新。第一代汽车钢,低合金高强钢、DP钢等虽然工艺成熟,产品可靠,但其强塑积很难突破40GPa%,一般保持在20

30GPa%,只有TRIP钢能达到30GPa%以上;为实现更高的强塑积,高锰钢作为第二代汽车钢应运而生,TWIP钢就是其典型代表,其强塑积可达60GPa%,性能是相当可观的,但由于成分设计为高锰钢在其冶炼以及后续加工工艺上困难重重,导致其很难进一步发展;第三代汽车钢,即先进高强钢,最具备代表性的当属中锰钢,一般来说3

12%的Mn含量,使其更具备推广前景。但是与第二代TWIP钢相比,虽然中锰钢的强塑积可以达到40GPa%,但是突破60GPa%的相对较少。因此,为更好的完成“碳中和”和“碳达峰”,使汽车轻量化实现长足进步,提升中锰钢强塑积是实现中锰钢的高强韧化的重点研究方向。
[0003]目前,中锰钢的高强塑积大多数仅限于60

78GPa%,更高的难以达到或预期制备,且这些高强塑积的中锰钢制备过程中,存在屈服强度或延伸率过低的情形,制备成本也较高,制备方式中的温轧和临界退火处理结合提升强塑积的能力较差。
[0004]例如:中国专利CN112410681A公开了一种高强塑积中锰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所制备的中锰钢的高强塑积并没有大于90GPa%,且屈服强度和延伸率较低,抗拉强度较高,从而导致屈强比较低,这会使得钢材不能被有效利用,造成浪费;且其中的临界退火处理是在温轧之间进行,所获得的组织结构对提高屈服强度和强塑积的效果并不显著。
[0005]中国专利CN109666862A公开了一种强塑积大于60GPa
·
%的高强韧热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碳含量和锰含量的选择范围较窄,制备过程中的锻造、热轧和两相区退火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并不符合实际需求,特别是对延伸率和强塑积的提升方面效果较差。
[0006]中国专利CN109930078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热轧中锰钢及制备方法,其是通过将热轧板进行两次淬火冷却至室温,再进行200℃的回火制备得到中锰钢,但是中锰钢的强塑积最高也只能达到74GPa
·
%,显然抗拉强度较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并不能够得到协同提高。
[0007]中国专利CN115627328A公开了一种强塑积51GPa%级含铝冷轧中锰钢热处理方法,该中锰钢的成分已经固定并不可更改,保护范围较窄,且其中的高成本合金元素选择较多,提高了生产成本;而循环退火预处理和临界退火处理对延伸率的提升并不明显,从而使得强塑积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的技术
方案难以达到或预期,大多数都是在低于80GPa%的中锰钢研究领域,碳含量和锰含量的选择范围较窄,其他高成本的合金元素选择加大了制备成本,临界退火处理与热轧和温轧之间的匹配关系不利于提高强塑积等。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0.2

0.8%,Mn:2

8%,Si:1.10

3.35%,Al:2.00

4.45%,V+Nb:≤0.12%,S≤0.008%,P≤0.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1]优选地,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屈服强度最大超过896MPa,抗拉强度最大超过1165MPa,屈强比最大超过0.768,断口伸长率最大超过84%,强塑积最大超过97GPa%。
[0012]优选地,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屈服强度最小不低于869MPa,抗拉强度最小不低于1136MPa,屈强比最小不低于0.761,断口伸长率最小不低于82%,强塑积最小不低于26.9GPa%。
[0013]优选地,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室温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其中残余奥氏体比例在20

50%;且其微观结构表现为沿着轧制方向呈现交替排列的片层状特征。
[0014]一种用于上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制备铸锭
[0016]将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原料成分按照配比进行称量,经真空感应炉冶炼后,浇铸成铸锭;
[0017]S2、锻造成坯
[0018]将S1的铸锭经过热锻成方坯,锻后炉冷至室温,得到锻造方坯;
[0019]S3、高温加热
[0020]将S2的锻造方坯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得到加热方坯;
[0021]S4、多道次热轧
[0022]将S3的加热方坯进行多道次热轧,获得热轧板材;
[0023]S5、一次水冷
[0024]将S4的热轧板材进行一次快速水冷处理,获得一次水冷板材;
[0025]S6、多道次温轧
[0026]将S5的一次水冷板材进行切割,之后升温进行多道次温轧,获得温轧板材;
[0027]S7、二次水冷
[0028]将S6的温轧板材进行二次快速水冷处理,获得二次水冷板材;
[0029]S8、临界退火
[0030]将S7的二次水冷板材进行临界退火处理,之后快速水冷到室温,获得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
[0031]优选地,S2的方坯尺寸为50mm
×
50mm

70mm
×
70mm,终锻温度大于1100℃。
[0032]优选地,S3的高温加热处理之前需要在表面涂覆抗氧化涂料,高温加热处理温度为1150

1200℃,在抗氧化涂料保护下保温9

12h,出炉后需要去除表面涂料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
[0033]优选地,S4的多道次热轧开轧温度为1050

1100℃,终轧温度为950

1000℃,热轧板的厚度为7

8mm。
[0034]优选地,S6的多道次温轧需要升温到600

1000℃,保温20

60min。
[0035]优选地,S6的温轧板材的厚度为2

2.5mm。
[0036]优选地,S7的临界退火处理需要升温到600

850℃,保温20

60min,升温速率为8

15℃/s。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如下:C:0.2

0.8%,Mn:2

8%,Si:1.10

3.35%,Al:2.00

4.45%,V+Nb:≤0.12%,S≤0.008%,P≤0.01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屈服强度最大超过896MPa,抗拉强度最大超过1165MPa,屈强比最大超过0.768,断口伸长率最大超过84%,强塑积最大超过97G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屈服强度最小不低于869MPa,抗拉强度最小不低于1136MPa,屈强比最小不低于0.761,断口伸长率最小不低于82%,强塑积最小不低于26.9G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室温组织为马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其中残余奥氏体比例在20

50%;且其微观结构表现为沿着轧制方向呈现交替排列的片层状特征。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铸锭将所述的强塑积大于90GPa%的超高强韧中锰钢的原料成分按照配比进行称量,经真空感应炉冶炼后,浇铸成铸锭;S2、锻造成坯将S1的铸锭经过热锻成方坯,锻后炉冷至室温,得到锻造方坯;S3、高温加热将S2的锻造方坯进行高温加热处理,得到加热方坯;S4、多道次热轧将S3的加热方坯进行多道次热轧,获得热轧板材;S5、一次水冷将S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刚丁超武会宾于新攀王恩茂金东浩贾晓航张国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