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88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通过在护筒孔内埋设护筒,使护筒顶部高于地面30cm,在护筒与护筒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粘性土,以防止地表水和混凝土从护筒的上方流入至护筒孔内的混凝土中。筒的上方流入至护筒孔内的混凝土中。筒的上方流入至护筒孔内的混凝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础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是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形式,用于对地基进行加固。
[0003]现时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包括:先在设定桩位上埋设护筒,再在护筒内钻孔并清渣,之后在护筒内安置钢筋笼,最后边灌注混凝土边上拔护筒,直至混凝土灌注完成,护筒完全拔出。但是,当护筒外侧的土层较为松散或存在裂隙和地表存在水时,水和混凝土要从护筒的上方落入至混凝土中,从而降低灌注桩的桩体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护筒外侧的土层较为松散或存在裂隙和地表存在水时,水和混凝土要从护筒的上方落入至混凝土中,从而降低灌注桩的桩体强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施工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
[0007]S2、根据灌注桩桩基的桩位开挖护筒孔,在护筒孔内埋设护筒,使护筒顶部高于地面30cm,在护筒与护筒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粘性土;
[0008]S3、泥浆制备,泥浆采用钠基膨润土和自来水搅拌而成;
[0009]S4、钻孔;
[0010]S5、第一次清孔;
[0011]S6、通过环形钢筋和竖直钢筋制作钢筋笼,将竖直钢筋焊接在环形钢筋周围,竖直钢筋以环形钢筋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竖直钢筋位于环形钢筋外部,环形钢筋和竖直钢筋的保护层为70mm;将钢筋笼对护筒孔中心放入护筒孔内;
[0012]S7、安装导管,将导管全部放入护筒孔后,导管底口至护筒孔孔底留有300~500mm的空间;导管顶部安装料斗;
[0013]S8、第二次清孔;
[0014]S9、浇筑水下混凝土,将足够首灌量的水下混凝土盛放到料斗中,通过导管进行浇筑;
[0015]S10、拔出导管和护筒。
[0016]可选的,第二次清孔应满足以下要求:护筒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无2~3毫米颗粒,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25。
[0017]可选的,所述步骤S8中,水下混凝土采用C50缓凝水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少于48h,终凝时间不大于72h。
[0018]可选的,在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在钻机就位后选用1.5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一桩孔;第一桩孔完成后选用2.2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二桩孔;第二桩孔完成后选用2.8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三桩孔;第三桩孔完成后选用
3.2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四桩孔。
[0019]可选的,所述步骤S9具体包括:
[0020]在水下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开始使用黏土和片石回填空桩部分,第一次回填至护筒底部,待24小时回填土自由沉淀下落后拔出导管和护筒。
[0021]可选的,所述竖直钢筋采用HRB400钢筋。
[0022]可选的,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下放导管至护筒孔孔底50

80cm,导管顶端与出浆管连接,出浆管的另一头连接在泥浆分离器上;紧贴导管下放一根风管至导管底,风管的另一头与空压机连接;开始清孔时,利用空压机向孔底送风,送风量为20m3/min,风压0.5MPa~0.7MPa。
[0023]可选的,在所述步骤S5之后,采用测绳对护筒孔孔深进行量取,钻孔前先用水准仪确定护筒标高,并以此作为基点,按设计要求的护筒孔孔底标高计算孔深,以钻具长度确定孔深,孔深偏差不短于设计深度,成孔深度不小于设计孔深,超钻深度不大于50cm。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护筒孔内埋设护筒,使护筒顶部高于地面30cm,在护筒与护筒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粘性土,以防止地表水和混凝土从护筒的上方流入至护筒孔内的混凝土中。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灌注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0029]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0030]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
[0031]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32]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003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4]S1、施工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以将施工场地进行整平,确保钻机能够在施工场地正常平稳钻进。
[0035]进一步地,做好基线复核等相关工作。根据控制点测放桩位、标高后会同监理,对
轴线、桩位、标高进行复核,并作记录,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
[0036]S2、根据灌注桩桩基的桩位开挖护筒孔,在护筒孔内埋设护筒,使护筒顶部高于地面30cm,在护筒与护筒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粘性土,以防止地表水和混凝土从护筒的上方流入至护筒孔内的混凝土中。
[0037]S3、泥浆制备,泥浆采用钠基膨润土和自来水搅拌而成。
[0038]S4、钻孔。
[0039]具体地,钻孔采用旋挖钻机“分级钻进”法,能够有效提升了成孔效率,在钻机就位后选用1.5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一桩孔。第一桩孔完成后选用2.2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二桩孔。第二桩孔完成后选用2.8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三桩孔。第三桩孔完成后选用3.2m直径钻头钻至护筒孔孔底以形成第四桩孔。
[0040]钻孔的具体流程如下:
[0041]1、启动旋挖钻机进行钻杆起立、安装钻头及调垂工作,旋挖钻机进入工作状态,检查各项仪表和显示器的工作画面,确保旋挖钻机的工作状态正常。
[0042]2、移动旋挖钻机使钻头中心与桩位中心对中,桩位中心通过“十”字护桩拉线交出,两点处于同一铅垂线上的偏差在验收标准允许偏差范围内即为对中完成,对中完成后设置钻机的平面位置记忆系统记住工作位置保证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S2、根据灌注桩桩基的桩位开挖护筒孔,在护筒孔内埋设护筒,使护筒顶部高于地面30cm,在护筒与护筒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粘性土;S3、泥浆制备,泥浆采用钠基膨润土和自来水搅拌而成;S4、钻孔;S5、第一次清孔;S6、通过环形钢筋和竖直钢筋制作钢筋笼,将竖直钢筋焊接在环形钢筋周围,竖直钢筋以环形钢筋的中心线为中心呈环形阵列,竖直钢筋位于环形钢筋外部,环形钢筋和竖直钢筋的保护层为70mm;将钢筋笼对护筒孔中心放入护筒孔内;S7、安装导管,将导管全部放入护筒孔后,导管底口至护筒孔孔底留有300~500mm的空间;导管顶部安装料斗;S8、第二次清孔;S9、浇筑水下混凝土,将足够首灌量的水下混凝土盛放到料斗中,通过导管进行浇筑;S10、拔出导管和护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清孔应满足以下要求:护筒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无2~3毫米颗粒,清孔后泥浆比重应小于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水下混凝土采用C50缓凝水下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少于48h,终凝时间不大于72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在钻机就位后选用1.5m直径钻头钻至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蒋鹏程聂楠高峰钟万才刘俊宋宝仓陈永刚王育凯袁允超陈祥杰崔万东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