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特异抗体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83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特异抗体及应用,涉及基因工程抗体技术领域。双特异抗体GMC5由抗G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特异抗体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因工程抗体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特异抗体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Crohn

s病、牛皮癣型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新生儿多系统炎症疾病(Neonatal onset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disease,NOMID)等的防治是当前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抗细胞因子如TNF

α、IL

1β、IL

6及IL

17的单克隆抗体仍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为有效的药物。参与自身免疫病理损伤的免疫效应分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由T细胞和巨噬细胞为反应中心的炎性细胞因子如TNF

α、IL

1β、IL

6及IL

17等,另一个是来源于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产生的自身抗体,体液免疫的炎症效应则是通过自身抗体激活补体通路实现。目前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的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主要针对TNF

α、IL

1β、IL

6及IL

17。这种单靶点阻断T细胞和巨噬细胞来源细胞因子通路的治疗方式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仍有大约50%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对此不够敏感或无反应。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的抗细胞因子治疗忽略了B细胞免疫的下游炎症因子的病理损伤作用。我们认为,只有同时阻断T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免疫的下游效应分子的信号通路才能达到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为彻底的治疗。
[0003]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

CSF)是一个造血生长因子,参与调节髓系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增殖。巨噬细胞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炎症的中心效应细胞,而GM

CSF则是巨噬细胞炎症效应的中心细胞因子。GM

CSF刺激滑膜巨噬细胞极化成为M1型,还可诱导T细胞分化为Th17,激活巨噬细胞和Th17分泌细胞因子TNF

α、IL

1β、IL

6及IL

17等。由于GM

CSF能同时调节Th1和Th17细胞因子,其作为靶点在RA的治疗上比TNF

α、IL

1β、IL

6、IL

17更有优势。抗GM

CSF单抗Mavrilimumab用于RA治疗已进入临床IIb,显示出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因而,GM

CSF是RA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治疗靶点。
[0004]补体蛋白C5a是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中由C5转化酶或丝氨酸蛋白酶切割而形成的一个炎症效应分子。在自身免疫炎症中,C5a由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成的免疫复合物(ICs)激活补体通路产生。C5a是一个重要的炎性因子,还是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重要趋化因子,可激活并诱导中性粒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TNF

α、IL

1β及IL

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参与炎症过程和组织损伤,还可吸引(诱导)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跨血管内皮进入炎症组织。由于C5a由自身抗体

抗原免疫复合物(ICs)激活补体通路形成,是一个来源于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炎症效应分子,其产生及作用不受T细胞或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调节,因而阻断C5a信号通路能有效抑制B细胞免疫导致的炎症效应和组织损伤,克服当前单纯阻断T细胞或巨噬细胞炎性因子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炎症治疗上的不足,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治疗指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特异抗体及应用,一种同时靶向GM

CSF和C5a的双特异抗体GMC5,为了克服目前单靶点抗细胞因子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不足,同时解决小分子抗体血浆半衰期较短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特异抗体,包括所述双特异抗体为GMC5,所述GMC5由抗GM

CSF抗体、抗C5a抗体、及20T小肽依次串联连接而成。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GM

CSF抗体可变区为VH1和VL1,所述抗C5a抗体可变区为VH2和VL2;所述GMC5的串联连接顺序为VH1

VL1

VH2

VL2

20T,所述VH1与VL1之间、VH2与VL2之间均用(GGGGS)3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VL1与VH2之间用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一个小肽(HSA Linker)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VL2与20T之间用GGGGS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所述20T小肽为20个氨基酸小肽,其能与新生儿受体(FcRn)相互作用,抗体C末端添加有组氨酸标签。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GM

CSF抗体为抗GM

CSF的单链抗体片段、Fab片段或单域抗体片段中的一种;所述抗C5a抗体为抗C5a的单链抗体片段、Fab片段或单域抗体片段中的一种。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GM

CSF抗体可变区VH1的氨基酸序列为:
[0010]QLQESGPGVVKPSETLSLTCSVSDSAIRKYYWSWIRQPPGQGLEYIGYIYASGSS FYNPSFKSRVSMSVDATNNQFYLKLTSVTAADTAVYYCAAITGTTDLWGRGTLVTVS;
[0011]所述抗GM

CSF抗体可变区VL1的氨基酸序列为:
[0012]IQMTQSPSSVSASVGDRVTITCRASQGINRRLAWYQQKPGKAPKRLIYAVSTLQS GVPSRFNGSGSGTDFTLTVNNVQPDDLAMYFCLQSNNYPLTFGGGTKVEI;
[0013]所述抗C5a抗体可变区VH2的氨基酸序列为:
[0014]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AISGSG GST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DDYEEWPWYYGMDVW GQGTMVTVS;...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特异抗体,其特征是:所述双特异抗体为GMC5,所述GMC5由抗GM

CSF抗体、抗C5a抗体、及20T小肽依次串联连接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特异抗体,其特征是:所述抗GM

CSF抗体可变区为VH1和VL1,所述抗C5a抗体可变区为VH2和VL2;所述GMC5的串联连接顺序为VH1

VL1

VH2

VL2

20T,所述VH1与VL1之间、VH2与VL2之间均有(GGGGS)3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VL1与VH2之间有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一个小肽(HSALinker)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VL2与20T之间有GGGGS作为连接肽进行连接;所述20T小肽为20个氨基酸小肽,其能与新生儿受体(FcRn)相互作用,抗体C末端添加有组氨酸标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特异抗体,其特征是:所述抗GM

CSF抗体为抗GM

CSF的单链抗体片段、Fab片段或单域抗体片段中的一种;所述抗C5a抗体为抗C5a的单链抗体片段、Fab片段或单域抗体片段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特异抗体,其特征是:所述GM

CSF抗体可变区VH1的氨基酸序列为:QLQESGPGVVKPSETLSLTCSVSDSAIRKYYWSWIRQPPGQGLEYIGYIYASGSS FYNPSFKSRVSMSVDATNNQFYLKLTSVTAADTAVYYCAAITGTTDLWGRGTLVTVS;所述抗GM

CSF抗体可变区VL1的氨基酸序列为:IQMTQSPSSVSASVGDRVTITCRASQGINRRLAWYQQKPGKAPKRLIYAVSTLQS G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元田鑫何忠会刘喜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