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725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球形结构的浮式结构物,其外表面下部敷设融冰系统,位于融冰系统上方的浮式结构物外壁面上安装辅助结冰系统,辅助结冰系统向着浮式结构物与冰层相接处喷水;浮式结构物前、后、左、右均安装桨舵合一的动力装置,工作状态的动力装置位于冰层高度并相对于浮式结构物向外凸出;浮式结构物上部安装探照灯系统,探照灯系统包括沿着周向间隔布设的多盏强力探照灯;以浮式结构物为中心、沿着周向间隔向外布设四组以上浮冰系泊系统;从而能够经由海上漂流基地与稳定浮冰之间的冻结,随冰漂流,为极地科考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基地,并且能够自主破冰移动,绿色节能,使用灵活,实用性好。实用性好。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极地科考装备
,尤其是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极地的科学考察对于极区生态多样性、世界气候变化、极地资源勘探等领域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极地的科学考察能够推进“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0003]现有技术中,陆基工作站限制了在相关核心关键区域的科考救援。此外,我国拥有的极地考察船仅仅是轻型破冰船,能够前往极地的时间和深入的空间也存在着很大限制,即便是国际上重型破冰船破冰能力也是有限的,并且担负着大量补给任务,航程大部分时间在路上,留给实际极地探索的纯研究时间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极地科学研究的需求。
[0004]因此,加快极地科学考察新站和新装备的能力建设,研发并设计一种连续、长期的装备及其使用模式应用在极地的科考救援过程中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及其使用方法,从而为极地科考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基地,并且能够自主破冰移动,绿色节能,使用灵活,实用性好。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包括球形结构的浮式结构物,浮式结构物外表面下部敷设有融冰系统,位于融冰系统上方的浮式结构物外壁面上安装有辅助结冰系统,辅助结冰系统向着浮式结构物与冰层相接处喷水;所述浮式结构物前、后、左、右均安装有桨舵合一的动力装置,工作状态的动力装置位于冰层高度并相对于浮式结构物向外凸出;所述浮式结构物上部安装有探照灯系统,探照灯系统包括沿着周向间隔布设的多盏强力探照灯。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浮式结构物下部下压曲线位置与冰层接触,浮式结构物底面为平面结构,浮式结构物底平面中部配装有探测仪系统,探测仪系统位于平面结构内侧。
[0010]所述浮式结构物由低温高强钢建造,融冰系统布设于浮式结构物外表面的低温钢材内,融冰系统位于浮式结构物与冰层相接处,融冰系统沿着浮式结构物水平周向布设;所述融冰系统包括有调温层与隔热层,隔热层将调温层与浮式结构物内侧隔离开,调温层内敷设电热丝。
[0011]还包括以浮式结构物为中心、沿着周向间隔向外布设的四组以上浮冰系泊系统,单组浮冰系泊系统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浮式结构物上部壁面上的绞车,绞车上连接有缆绳,缆绳另一端经锁扣安装有冰塞,冰塞钻入冰层;所述绞车收紧缆绳,缆绳保持预张力。
[0012]所述浮式结构物内设置有容纳动力装置的容纳舱,动力装置沿着容纳舱外移伸出
浮式结构物,动力装置沿着浮式结构物下移至工作高度。
[0013]还包括安装于浮式结构物上部壁面的破冰系统,破冰系统为高能激光破冰装置,破冰系统向着冰层发出长波的激光束;所述浮式结构物顶面设置有直升机收容系统和新能源供应系统,直升机收容系统为直升机提供起降、收纳,新能源供应系统为垂直轴风力涡轮发电机。
[0014]还包括将发电机发电废热回收利用的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将冷却水中的热量用于底板采暖;所述浮式结构物壁面上配装带热回收的通风设备,浮式结构物上配装双层保温窗。
[0015]一种所述的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的使用方法,包括海上漂流基地与浮冰的固定过程和解除固定过程;
[0016]与浮冰的固定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17]海上漂流基地运输至极地目标海域后,启动动力装置在目标海域中游弋,寻找目标浮冰;
[0018]寻找到目标浮冰后,由动力装置工作,结合动力装置、破冰系统的破冰工作,使得海上漂流基地行进至目标浮冰的中央区域;
[0019]关闭破冰系统、动力装置,待海上漂流基地与目标浮冰冻结,结合辅助结冰系统的工作,增加结冰量和粘结力;
[0020]将浮冰系泊系统中的冰塞由雪地车拖带到冰面上,将冰塞固定嵌入锚固点位置的冰层中,由绞车收紧缆绳保持预张力;
[0021]完成海上漂流基地与目标浮冰的固定;
[0022]与浮冰的解除固定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0023]拔出插入冰层的冰塞,由绞车收回缆绳;
[0024]融冰系统工作,将海上漂流基地与目标浮冰之间的冻结融化;
[0025]动力装置工作,结合破冰系统的工作,在海域中游弋,寻找下一个目标浮冰或是驶离浮冰海域。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27]寻找目标浮冰的方法为:
[0028]步骤一:由X波段雷达扫测,获得海上漂流基地周围海冰的分布、破碎情况,由直升机悬挂声呐设备飞离冰面后对冰面进行扫描,获得海冰厚度的空间分布,包括浮冰上冰脊、融池、裂缝的分布;
[0029]步骤二:寻找直径大于3km、平均厚度大于1m的浮冰,浮冰由声呐设备扫描不含贯穿整个冰层的裂缝;
[0030]步骤三:对浮冰进行钻孔,测量实际冰厚,并采样进行冰力学性能试验;
[0031]步骤四:满足步骤二、步骤三的基础上,选择位于洋流上游区域、冰质和空间位置支持1

2年漂流的浮冰为目标浮冰。
[0032]冰层较薄时,采用动力装置结合浮式结构物线型直接破冰航行;冰层较厚时,采用在运行方向前方的动力装置的螺旋桨来切削冰层破冰,结合破冰系统对冰层破冰,使得海上漂流基地行进至目标浮冰的中央区域。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4]本专利技术能够经由海上漂流基地与稳定浮冰之间的冻结,随冰漂流,为极地科考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基地,在该基地上开展科考救援活动,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科研人员深入极地核心地带开展大范围、长周期科学考察与研究的空间活动能力,并且海水漂流基地能够自主破冰移动,绿色节能,使用灵活,实用性好;
[0035]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36]海上漂流基地球形结构的外形,可以有效承载海冰挤压,并减小风载荷作用;
[0037]浮冰系泊系统使得海上漂流基地与浮冰之间能够更紧密的相互固定,以提升承受洋流、暴风的能力,达到稳定、可靠的随冰漂流。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海上漂流基地在浮冰上的系泊状态示意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海上漂流基地由驳船运输时的状态示意图。
[0042]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海上漂流基地破冰系统工作状态示意图。
[0044]其中:1、探测仪系统;2、融冰系统;3、浮式结构物;4、动力装置;5、辅助结冰系统;6、探照灯系统;7、新能源供应系统;8、直升机收容系统;9、破冰系统;10、冰塞;11、缆绳;12、绞车;13、水层;14、冰层;15、半潜驳船;16、激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6]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结构的浮式结构物(3),浮式结构物(3)外表面下部敷设有融冰系统(2),位于融冰系统(2)上方的浮式结构物(3)外壁面上安装有辅助结冰系统(5),辅助结冰系统(5)向着浮式结构物(3)与冰层(14)相接处喷水;所述浮式结构物(3)前、后、左、右均安装有桨舵合一的动力装置(4),工作状态的动力装置(4)位于冰层(14)高度并相对于浮式结构物(3)向外凸出;所述浮式结构物(3)上部安装有探照灯系统(6),探照灯系统(6)包括沿着周向间隔布设的多盏强力探照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结构物(3)下部下压曲线位置与冰层(14)接触,浮式结构物(3)底面为平面结构,浮式结构物(3)底平面中部配装有探测仪系统(1),探测仪系统(1)位于平面结构内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结构物(3)由低温高强钢建造,融冰系统(2)布设于浮式结构物(3)外表面的低温钢材内,融冰系统(2)位于浮式结构物(3)与冰层(14)相接处,融冰系统(2)沿着浮式结构物(3)水平周向布设;所述融冰系统(2)包括有调温层与隔热层,隔热层将调温层与浮式结构物(3)内侧隔离开,调温层内敷设电热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浮式结构物(3)为中心、沿着周向间隔向外布设的四组以上浮冰系泊系统,单组浮冰系泊系统的结构为:包括安装于浮式结构物(3)上部壁面上的绞车(12),绞车(12)上连接有缆绳(11),缆绳(11)另一端经锁扣安装有冰塞(10),冰塞(10)钻入冰层(14);所述绞车(12)收紧缆绳(11),缆绳(11)保持预张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结构物(3)内设置有容纳动力装置(4)的容纳舱,动力装置(4)沿着容纳舱外移伸出浮式结构物(3),动力装置(4)沿着浮式结构物(3)下移至工作高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地科考救援海上漂流基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浮式结构物(3)上部壁面的破冰系统(9),破冰系统(9)为高能激光破冰装置,破冰系统(9)向着冰层(14)发出长波的激光束(16);所述浮式结构物(3)顶面设置有直升机收容系统(8)和新能源供应系统(7),直升机收容系统(8)为直升机提供起降、收纳,新能源供应系统(7)为垂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俊程小明屈毫拓路振叶永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