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留置导尿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88268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留置导尿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以解决留置导尿管使用过程中的漏尿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包含导尿管管身、引流通道、密封托、球囊、引流孔、防漏孔,导尿管管身设置有防漏孔,引流通道为上下贯通,球囊上端开有引流孔,球囊下端开有防漏孔,防漏孔与引流通道贯通,防漏孔下端有密封托,密封托由释放装置包裹。导尿管还可设置引流槽、释放装置,引流槽可以持续将膀胱内尿液引流至防漏孔。胱内尿液引流至防漏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留置导尿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领域,涉及患者导尿用品,具体是防漏留置导尿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导尿术是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的条件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临床上常用于解除尿潴留、测定残余尿、收集膀胱尿做检查、避免麻醉病人术中失禁、促进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术后恢复等。导尿管是导尿术中建立尿液引流通道的关键手术器械,是临床手术和护理过程中必须的医疗器械。
[000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留置导尿管99.9%都属于Foley导尿管,其在导尿管前端设置有一个可充起的球囊,当导尿管前端插入患者膀胱后,注水将球囊充起,可以将球囊卡在膀胱颈部,起到固定导尿管、防止导尿管脱落的目的。但是Foley球囊导尿管存在、漏尿、漏液以下风险和缺陷。漏尿是临床上常见的导尿管不良事件,造成患者漏尿的原因非常复杂,但究其根本是由于Foley球囊导尿管的设计缺陷。为了能够顺利充起球囊,导尿管的导尿孔开设在球囊前端,导致导尿过程中无法排尽膀胱中尿液,有少量残余尿,在各种外界因素和患者自身原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会导致漏尿发生;。
[0004]基于上述分析,本专利技术对传统导尿管结构进行改进,在满足导尿管引流和留置导尿功能的同时,解决Foley球囊导尿管的漏尿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Foley球囊导尿管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留置导尿管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包含导尿管管身、引流通道、密封托、球囊、引流孔、防漏孔,导尿管管身即导尿管头端到导尿管尾端部位,导尿管管身根据人体尿道大小不同设置不同直径即型号的导尿管;导尿管设置有球囊,在进入体内后,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者充气充起球囊,既可以防止导尿管从体内滑出,也可以确定导尿管位置;球囊上端开有引流孔,引流孔与内部引流通道连通,球囊下端开有防漏孔,防漏孔与引流通道贯通,防漏孔可以将残余尿液排出;为了更好的发挥防漏孔作用,防止尿液从导尿管与尿道的空隙漏尿,在防漏孔下端设置有密封托,密封托可以将尿液控制在防漏孔周围。
[0007]导尿管还可设置引流槽和释放装置,引流槽在球囊表面,可以持续将膀胱内尿液引流至防漏孔,密封托在自然状态下呈展开状态,展开形状为伞状、花瓣状、钟状、半圆形等,释放装置在密封托下面,释放装置上推时可以将密封托关闭,便于导尿管的置入和取出,释放装置下拉时将密封托打开;
[0008]或者,密封托采用功能材料,在体外时呈下垂状态,极细极薄,可直接入体,在进入体内后接触水、尿液以及升温后呈展开状态,打开为伞状、花瓣状、钟状、半圆形以及不规则形状,达到防止尿液从导尿管和尿道缝隙流出,同时为了使密封托在体内不呈下垂展开状
态,在密封托下方设置有套管,套管采用遇水软化膨胀材质,在体内膨胀1

2倍,可以使密封托以向上的方式展开,同时更好的达到防止尿液从导尿管和尿道缝隙流出的作用。
[0009]密封托展开面直径大于2 mm,最小直径应和导尿管管身直径保持一致,密封托的开合角度应大于10
°
,密封托距离球囊位置为15

60 mm;密封托厚度为0.2

2 mm,外径2.2

12 mm,长度大于5 mm,释放装置厚度为0.3

1mm,外径2

11 mm,长度大于80 mm,释放装置需要足够长,可以在导尿管入体后,在体外通过上推和下拉控制密封托的开合状态,为了医护人员操作方便,应保证释放装置与导尿管尾端分支接口有一定距离,可以达到释放装置任意上推和下拉的距离,为了保证释放装置上推和下拉方便,释放装置内外表面需光滑,可加或不加润滑剂。
[0010]球囊表面有引流槽,引流槽至少为一个,球囊充起后直径为20

60 mm,设置引流槽宽度为1

20 mm,引流槽深度为1

25 mm,为了保证引流槽的深度,在球囊充起后,深度无法满足3 mm时,可以在引流槽中加支撑筋,支持筋的宽度为1

50 mm,支撑筋可以使引流槽深度增加,引流槽能够将膀胱内尿液持续向防漏孔引流,使得防漏孔导岀残余尿,防漏孔下端有密封托,阻止尿液从尿道和导尿管之间的缝隙中流出,避免漏尿,引流槽和密封托的设置能够使膀胱中的剩余尿液更快地通过防漏孔排出体外,同时也避免了尿液从尿道和导尿管的缝隙中排除,防止尿道感染。
[0011]导尿管管身具有引流通道、引流孔和防漏孔,管身外径为2

10 mm,引流通道直径为1

6 mm,壁厚0.5

4 mm,引流孔和防漏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孔面积应为1

30 mm2,引流孔在球囊上方5

25 mm,防漏孔在球囊下方5

25 mm,引流孔和防漏孔各至少设置1个。
[0012]导尿管管身、引流通道、球囊、密封托和释放装置的材质可以是弹性材料、热塑性塑料或其混合的复合材料制作,弹性材料包括天然橡胶、乳胶、硅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热塑性塑料包括PVC、PP、PE、PLA、PLGA、PC、PA、PET;
[0013]或者,密封托和套管由聚丙烯酸酯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醋酸乙烯共聚物类、聚氨酯类、聚环氧乙烷类、淀粉接校共聚物类、聚乙烯醇(PVA)类、聚乙烯盐类等材料、PVA环氧树脂改性、PVA顺丁烯二酸改性、PVA纳米二氧化硅改性、PVA丁烯醛改性、PVA丁二酸改性等遇水软化材质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材料制作而成。
[0014]导尿管管身、引流通道、密封托、引流槽、球囊、引流孔、防漏孔、套管和释放装置可以是一次成型或多次成型后粘接、组装、热合凝固或压合而成,其材质可以是由一种热塑性材料、弹性材料或金属材料或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
[0015]制作而得的导尿管管身具有引流通道、引流孔和防漏孔,引流孔和防漏孔的形状可制作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引流孔和防漏孔各至少制作1个,球囊表面有引流槽,引流槽至少为一个,引流槽可以加或不加支撑筋制作,引流槽可以将膀胱中所有尿液引流至防漏孔中,制作的密封托最小直径应和导尿管管身直径保持一致,密封托展开形状可制作为伞状、花瓣状、钟状、半圆形,密封托下面可设置释放装置,由释放装置控制密封托开合状态,方便导尿管的置入和取出;密封托也可由特殊材质制成,在体内遇水、尿液或者由于温度升高,密封托呈展开状态,可以将防漏孔下面包围住,同时在密封托下面设置套管,既可以保证密封托呈向上展开形式,也可以防止尿液从导尿管和尿道的缝隙中流出。
[0016]同传统Foley球囊导尿管相比,本专利技术的防漏留置导尿管的创新主要有:本申请的
导尿管球囊增设引流槽,引流槽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漏留置导尿管,包含导尿管管身、引流通道、密封托、球囊、引流孔、防漏孔,导尿管管身设置有防漏孔,引流通道为上下贯通,球囊上端开有引流孔,球囊下端开有防漏孔,防漏孔与引流通道贯通;其特征在于,防漏孔下端有密封托,密封托由释放装置包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导尿管还可设置引流槽、释放装置,引流槽可以持续将膀胱内尿液引流至防漏孔,密封托在自然状态下是展开状态,密封托的展开形状为伞状、花瓣状、钟状、半圆形等,释放装置上推时可以将密封托关闭,便于置入和取出,释放装置下拉时将密封托打开;或者,密封托在进入体内后接触水、尿液以及升温后呈展开状态,打开为伞状、花瓣状、钟状、半圆形以及不规则展开,密封托下面有一小段套管,维持密封托相似展开。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球囊有引流槽,引流槽至少为一个,引流槽可以加或不加支撑筋,引流槽将膀胱内尿液充分向防漏孔引流,防漏孔下端有密封托,阻止尿液从尿道和导尿管之间的缝隙中流出。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密封托展开面直径大于2 mm,最小直径应和导尿管管身直径保持一致,密封托的开合角度应大于10
°
,密封托距离球囊位置为15

60 mm;密封托厚度为0.2

2 mm,外径2.2

10 mm,长度大于5 mm,释放装置厚度为0.3

1 mm,外径2

11 mm,长度大于60 mm,释放装置内外表面光滑,可加或不加润滑剂。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其特征在于,球囊表面有引流槽,引流槽至少为一个,球囊充起后直径为20

60 mm,引流槽宽度为1

20 mm,引流槽深度为1

25 mm,引流槽可以加或不加支撑筋,支持筋的宽度为1

50 mm。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漏留置导尿管,导尿管管身具有引流通道、引流孔和防漏孔,管身外径为2

10 mm,引流通道直径为1

6 mm,壁厚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东乔王铖锴王飞周攀文洪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莫瑞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