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255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管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管理电路连接主控单元,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开关管Q1、运放U3、电阻R3、电阻R1和电阻R2,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电阻R1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源,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3连接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开关管Q1的控制端,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能电池充电装置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构复杂的问题。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管理
,具体的,涉及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是一种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电池放电后,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将这类电池称为储能电池(蓄电池),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储能电池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电池等,其中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点,因此在电子、空间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另外,锂电池可以做得更薄更小,任意面积化和任意形状化的特点,也大大提高了锂电池造型设计的灵活性,从而可以配合产品需求,做成任何形状与容量的电池。锂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如:电池过充、过放、充电电压不稳定等),锂电池将会出现很容易出现热鼓胀、冒烟、着火甚至爆炸等情况,从而影响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为了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充电装置上分别配置有过充保护模块和稳压模块,以防止储能电池过充或充电电压不稳定等,这样就导致充电装置电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储能电池充电装置电路结构复杂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开关管Q1、运放U3、电阻R3、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开关管Q7、开关管Q8、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源,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7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7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蓄电池U2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8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
[000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电阻R4、开关管Q5、电感L1和二极管D2,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4
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
[0006]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电阻R20和开关管Q10,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二端接地。
[0007]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过温保护电路,所述过温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5、稳压管D4、电阻R16、热敏电阻RT、运放U5、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和运放U6,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连接5V电源,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4的阴极,所述稳压管D4的阳极接地,所述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6连接所述稳压管D4的阴极,所述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热敏电阻RT接地,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7接地,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8连接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9连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2参考电源,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作为所述过温保护电路的输出,接入开关管Q10的控制端。
[0008]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或逻辑运算电路,所述或逻辑运算电路包括或门U1,所述或门U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或门U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所述或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
[0009]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过放保护电路,所述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5、稳压管D3、电阻R8、电阻R9、运放U4、电阻R10、电阻R11、开关管Q9、电阻R13、电阻R14和开关管Q6,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稳压管D3的阳极接地,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9接地,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管D3的阴极,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所述开关管Q9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9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13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9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14连接所述开关管Q6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6的第二端连接负载RL的第一端,所述负载RL的第二端接地。
[001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直流电源输出6V的直流电,6V直流电经充电管理电路为蓄电池U2充电,充电管理电路可以起到稳定充电电压、防止蓄电池U2过充以及防止电源反接的作用。
[0011]具体的,充电管理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充电时,6V电源经开关管Q1和二极管D1后为蓄电池U2充电,电阻R1和电阻R2构成分压电路,对直流电源输出的电压进行分压,取电阻R2上的电压为采样电压,并加至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运放U3构成减法电路,当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升高时,运放U3反相输入端电压升高,运放U3输出端电压减小,从而导致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压减小,开关管Q1的导通压降增加,开关管Q1的第二端电压减小,从而抑制直流电
源的输出电压升高;当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减小时,电阻R2上的分压减小,运放U3反相输入端电压减小,导致运放U3输出端电压升高,即开关管Q1的控制端电压升高,开关管Q1的导通压降减小,从而使开关管Q1第二端的电压升高,抑制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减小,从而保证蓄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和充电管理电路,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充电管理电路包括开关管Q1、运放U3、电阻R3、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开关管Q7、开关管Q8、电阻R6和电阻R7,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源,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7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7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蓄电池U2的负极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Q8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开关管Q3、开关管Q4、电阻R4、开关管Q5、电感L1和二极管D2,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4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开关管Q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开关管Q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8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感L1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蓄电池U2的正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能电池充电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管理电路还包括电阻R20和开关管Q10,所述电阻R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电阻R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0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0的第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宁泽夏军奇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巢河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