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253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属于小龙虾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稻田准备、秧苗移栽、苗种选择、苗种投放、饲料投放、饲料投喂、水位调控和日常管理及虾苗捞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由于大多数养殖户为粗放式育苗而导致小龙虾虾苗出的晚、数量少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人工进行条件控制与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小龙虾种质资源,提高生产性能,出苗时间上可实现小龙虾苗种至少提前1个月左右孵化出售,数量上可从亩单产1万尾左右提高至10万尾左右,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龙虾养殖
,特别涉及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而广受人们欢迎,是目前虾类养殖的主要品种。小龙虾的天然资源在面对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急剧减少,因此需要大规模的人工养殖来满足市场需求。
[0003]目前大多数养殖户为粗放式育苗,在7

8月投放亲虾,没有人工控制条件进行干扰,导致小龙虾虾苗出的晚,在11

12月左右才可初见1cm幼苗,于此同时,在养殖过程中未加防护,小龙虾成虾及幼苗易被敌害侵蚀,导致收获的虾苗数量少,整体上生产性能较低,无法大批量供售,导致小龙虾售价高,无法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小龙虾亲本培育与秋苗早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通过择优筛选引入外地的亲虾并进行培育,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龙虾的种质资源,提高生产性能,使得1cm虾苗得以提前孵化出售,且产量大大增加。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方法包括:
[0006]稻田准备:在稻田环沟内设立独立排水系统,亲虾投放前对环沟进行消毒,并在4

5月和9

10月移栽水草;
[0007]秧苗移栽:4

5月完成秧苗移栽,8月中旬前完成水稻收割,并将秸秆堆置于稻田中;
[0008]苗种选择:就近选择优质亲虾,运输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0009]苗种投放:待栽插的秧苗返青后,将亲虾投放于环沟中;
[0010]饲料投喂:定时定点将饲料投至投喂区;
[0011]水位调控:水稻收割前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水位调节,收割后即刻全田回水,稻田进水完成后观察水质和虾情,并保证水体溶氧量;
[0012]日常管理:每日三次巡田,结合喂食情况进行幼虾活动观察以及水质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0013]虾苗捞捕:8

10月收集1cm虾苗,次年3月捞捕3cm幼虾和成虾。
[0014]进一步地:在稻田准备阶段,所述环沟包括但不限于回型、田字型、井字型的沟渠,在环沟内设立的排水系统采用高灌低排的方式,进水口处设置80

100目规格的过滤筛网,阻止敌害生物侵入的同时利于过水;环沟的规格根据塘口面积及地域条件设置,环沟内侧无内田埂,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亲虾投放前15

20天用生石灰对环沟进行消毒,消毒后栽种水草。
[0015]进水口处设置的过滤筛网80

100目最为合适,目数低于80目会有野杂鱼卵等敌害生物侵入,高于100目不利于过水。
[0016]进一步地:所诉环沟的规格为顶宽4

5m,底宽2m

3m,深度1.5m

2m,坡比为1:3

1:2;生石灰的每亩用量为50

100kg;水草覆盖率不超过环沟面积的60%,水草包括但不限于伊乐藻、菹草和水花生。
[0017]为小龙虾生长和栖息构建优良的生境条件而种植水草,水草覆盖率高于60%时,会大面积遮挡阳光,水里的藻类微生物无法光合作用,水中溶氧降低,同时老草死亡腐烂,影响水质,也对水面形成阻碍,影响饲料投喂和地笼无法下笼,因此要控制水草面积,生长过多时,要及时割断多出的部分。
[0018]所栽种的水草,伊乐藻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5℃以上即可生长,在寒冷冬季能以营养体帮助小龙虾越冬;菹草在秋季发芽,冬春生长,作为小龙虾养殖中补充的优质水草;小龙虾对水花生的采食率不高,但是水花生高于水面,在夏季高温时节,能减少池水温度,提供庇荫场所,当水体缺氧时,龙虾可以爬到水草上,在水面与空气交界处栖息,能减少缺氧对龙虾造成的影响。
[0019]进一步地:在秧苗移栽阶段,秧苗移栽前进行全田旋耕,旋耕后选择国际一级、二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栽插,保证亩产不低于500公斤标准的株数,水稻栽插的间距和行距不小于20cm;待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分条间隔旋耕,收割后的所有秸秆分堆堆置在稻田中,整齐排布,留后待用,残留的秸秆高度为20

30cm。
[0020]秸秆堆放田中,在后期全田回水后可以增加水体的保温效果,为小龙虾越冬期起保暖作用,增加小龙虾的生长积温,从而提高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同时,腐败后的秸秆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可以为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提供养分,还可以直接或间接为虾苗提供天然饵料。
[0021]进一步地:在苗种选择阶段,优质亲虾的选择标准为体质健壮、附肢齐全、体色纯正为深红或黑红、规格均匀、有光泽以及无伤病;雌雄亲虾分筐来源自不同田块,投放时亲虾的规格一致,剔除掉过大、过小、残肢以及活力欠佳的个体。
[0022]通过从外地或其他田块筛选引入优质亲虾,在正常捞捕小龙虾时期,将水体中原有的小龙虾捞出,始终保证有新的亲虾进入养殖水体,避免了近亲繁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小龙虾的种质资源。
[0023]进一步地:所述亲虾的规格为35g以上,投放量为20kg/亩,雌雄性比为2:1

3:1。
[0024]亲虾雌雄性比在该范围下,精子数量多,能够使更多的雌性小龙虾抱卵,提高虾苗孵化率。
[0025]进一步地在苗种投放阶段,投放亲虾时,要求两地水温的温差为
±
3℃以内,且避免在11:00

16:00气温、水温过高时投放,投放时将亲虾分散轻轻投放在环沟内的水草上,让亲虾自己爬入水中,3

6小时后将残留在水草上的已死亡或即将死亡的亲虾一并移出稻田,并按移出数量进行补足。
[0026]投放亲虾时尽量保持两地水温温差最小,避免因环境的改变造成小龙虾的应激反应发生打斗或死亡的情况,从而浪费购虾成本。投放时不直接将亲虾放入水中,而是先放在水草上等待亲虾自己爬入水中,这样可以进一步筛选体质好的亲虾,提高进入养殖水体中亲虾的种质资源。
[0027]进一步地:在饲料投喂阶段,饲料选用蛋白含量至少为36%的商业饲料或鱼块、螺蚌,每日18:00投喂一次饲料,投喂量为亲虾的总质量的1

2%;投喂区为环沟两侧的浅水处,避免饲料投至过密的水草丛中,待后期全田回水后再进行全池投喂。
[0028]从养殖成本上36%的蛋白饲料已满足了小龙虾的生长需求,为小龙虾更好地生长,可适当提高饲料的蛋白含量。
[0029]进一步地:在水位调控阶段,水稻生长期间的水位调控总体遵循薄水插秧、浅水返青、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及扬花期浅灌的原则;水稻收割后即刻全田回水,进水深度至田面之上20

30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稻田准备:在稻田环沟内设立独立排水系统,亲虾投放前对环沟进行消毒,并在4

5月和9

10月移栽水草;秧苗移栽:4

5月完成秧苗移栽,8月中旬前完成水稻收割,并将秸秆堆置于稻田中;苗种选择:就近选择优质亲虾,运输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苗种投放:待栽插的秧苗返青后,将亲虾投放于环沟中;饲料投喂:定时定点将饲料投至投喂区;水位调控:水稻收割前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进行水位调节,收割后即刻全田回水,稻田进水完成后观察水质和虾情,并保证水体溶氧量;日常管理:每日三次巡田,结合喂食情况进行幼虾活动观察以及水质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虾苗捞捕:8

10月收集1cm虾苗,次年3月捞捕3cm幼虾和成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稻田准备阶段,所述环沟包括但不限于回型、田字型、井字型的沟渠,在环沟内设立的排水系统采用高灌低排的方式,进水口处设置80

100目规格的过滤筛网,阻止敌害生物侵入的同时利于过水;环沟的规格根据塘口面积及地域条件设置,环沟内侧无内田埂,环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亲虾投放前15

20天用生石灰对环沟进行消毒,消毒后栽种水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诉环沟的规格为顶宽4

5m,底宽2m

3m,深度1.5m

2m,坡比为1:3

1:2;生石灰的每亩用量为50

100kg;水草覆盖率不超过环沟面积的60%,水草包括但不限于伊乐藻、菹草和水花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苗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秧苗移栽阶段,秧苗移栽前进行全田旋耕,旋耕后选择国际一级、二级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栽插,保证亩产不低于500公斤标准的株数,水稻栽插的间距和行距不小于20cm;待水稻收割后对稻田进行分条间隔旋耕,收割后的所有秸秆分堆堆置在稻田中,整齐排布,留后待用,残留的秸秆高度为20

3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小龙虾亲本培育与1cm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芝秀张克磊黄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