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及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296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2
提供了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及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容器主要包括内包容壳、外包容壳和隔热结构。隔热结构包括隔热筒、隔热底和隔热盖,分别位于内包容壳、外包容壳隔开的环形、底部和顶部空腔内以起到隔热作用,三者结构形式类似,主要由隔热块与支撑块组成,其中隔热块采用硅酸铝复合纤维浇注料且将支撑块、内包容壳、外包容壳等其他构件浇注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结构。如此,隔热结构可以适用于狭小的安装空间,实现紧凑型的精确设计,使其对运输容器兼具隔热和减振缓冲功能,确保新燃料组件运输期间一旦发生与GB11806所列耐热试验相同或级别相当的运输事故时也绝对不会发生核燃料外泄的核事件/核事故。对不会发生核燃料外泄的核事件/核事故。对不会发生核燃料外泄的核事件/核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及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


[0001]本申请涉及运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及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

技术介绍

[0002]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New Fuel Assembly Transport Container)是一种专为运输刚从核燃料厂生产的核燃料组件(新燃料组件)而设计的容器,用于确保新燃料组件的临界安全。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1806

2019,在耐热试验(俗称30分钟火烧试验)中,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应能够防止燃料组件过热熔化或破损进而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从而避免核事件或核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使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能够经受与耐热试验相同或级别相当运输事故的考验,隔热结构的设计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0003]然而,目前缺乏适用于低温堆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现有的隔热结构主要采用隔热毯等固体成型材料。这些固体材料难以安装到狭小空间内,不利于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紧凑化设计。安装空间尤其是犄角旮旯处也难以被固体隔热材料均匀地填充,无法实现精确化设计,使得隔热结构需要留有较大的设计余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做出本申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及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其能够克服或减轻上述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缺点中的至少一个缺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如下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所述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包括内包容壳和外包容壳,所述内包容壳用于容纳新燃料组件,所述外包容壳用于容纳所述内包容壳,所述隔热结构用于分隔所述内包容壳和所述外包容壳,所述隔热结构包括:隔热筒,其包括筒隔热块,所述筒隔热块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筒隔热块被配置为浇注于所述内包容壳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包容壳的内周面之间;隔热底,其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内包容壳的轴向一侧端部和所述外包容壳的轴向一侧端部之间,所述隔热底包括底隔热块和底支撑块,所述底隔热块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底支撑块包括木材,所述底隔热块和所述底支撑块在所述隔热底的轴向上层叠地布置;以及隔热盖,其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内包容壳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和所述外包容壳的轴向另一侧端部之间,所述隔热盖包括顶隔热块和顶支撑块,所述顶隔热块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顶支撑块包括木材,所述顶隔热块和所述顶支撑块在所述隔热盖的轴向上层叠地布置。
[0007]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热底还包括底盒环圈、底盒封板以及底销,所述底盒封板设置于所述底盒环圈的轴向一侧端部,所述底盒封板与所述底盒环圈固定连接,所述底隔热块被配置为以浇注的方式沉积于所述底盒环圈的轴向一侧端部,所述底盒封板位于所述底隔热块的轴向一侧,所述底支撑块的轴向一侧端面和所述底隔热块的轴向另一侧端
面彼此粘接,所述底销由木材制成,所述底盒环圈套设于所述底支撑块,所述底盒环圈和所述底支撑块通过所述底销彼此销连接。
[0008]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底盒环圈限定底排气口,所述底排气口为所述底盒环圈的轴向一侧端部的缺口,所述底盒环圈套设于所述底盒封板,所述底盒封板和所述底排气口在所述底盒环圈的径向上彼此错开,所述外包容壳的内侧空腔能够经由所述底排气口与所述内包容壳内的空腔连通。
[0009]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底盒环圈限定排气槽,所述排气槽设置于所述底盒环圈的外周面,并且沿所述底盒环圈的周向延伸,所述外包容壳的内侧空腔能够经由所述排气槽与所述内包容壳内的空腔连通。
[0010]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底支撑块限定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底支撑块的轴向另一侧端部,所述内包容壳的轴向一侧端部被配置为插入所述定位孔。
[0011]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热盖还包括盖盒环圈、盖盒封板以及顶销,所述盖盒封板设置于所述盖盒环圈的轴向另一侧端部,所述盖盒封板与所述盖盒环圈固定连接,所述顶隔热块被配置为以浇注的方式沉积于所述盖盒环圈的轴向另一侧端部,所述盖盒封板位于所述顶隔热块的轴向另一侧,所述顶支撑块的轴向另一侧端面和所述顶隔热块的轴向一侧端面彼此粘接,所述顶销由木材制成,所述盖盒环圈套设于所述顶支撑块,所述盖盒环圈和所述顶支撑块通过所述顶销彼此销连接。
[0012]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盖盒环圈限定顶排气口,所述顶排气口为所述盖盒环圈的轴向另一侧端部的缺口,所述盖盒环圈套设于所述盖盒封板,所述盖盒封板和所述顶排气口在所述盖盒环圈的径向上彼此错开,所述外包容壳的内侧空腔能够经由所述顶排气口与所述内包容壳内的空腔连通。
[0013]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热盖还包括环体、补偿垫以及连接板,所述环体包括木材,所述环体套设于所述盖盒环圈,所述环体和所述盖盒环圈彼此粘接,所述环体的轴向另一侧端部用于抵靠所述外包容壳,所述环体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供气体储存的环状空间,所述补偿垫由木材或橡胶制成,所述补偿垫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顶支撑块粘接,所述补偿垫的轴向一侧端部抵靠所述内包容壳。
[0014]在另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所述隔热筒还包括筒支撑块,所述筒支撑块由木材制成,所述筒支撑块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内包容壳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包容壳内周面之间。
[001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包括:上述的隔热结构;所述内包容壳;以及所述外包容壳。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要通过采用硅酸铝复合纤维浇注料和以木材作为骨架,隔热结构能够适用于狭小的安装空间,其均匀的隔热性能可以实现精确化设计,因此无需留有较大的设计余量,并具有减振缓冲功能。
附图说明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端部视图。
[0019]图3示出了图1中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爆炸图。
[00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剖视图。
[0021]图5示出了图1中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内包容壳的示意图。
[0022]图6示出了图1中的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7示出了图6中的隔热结构的隔热底的剖视图。
[0024]图8示出了图7中的隔热底的底盒环圈的示意图。
[0025]图9示出了图6中的隔热结构的隔热盖的剖视图。
[0026]图10示出了图9中的隔热盖的盖盒环圈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内包容壳;
[0029]11内壳体;111内筒体;112内壳底板;113内壳盖板;
[0030]12 加速度计安装部件;
[0031]2 外包容壳;
[0032]21外壳体;211外筒体;212外壳底板;213端盖;
[0033]22 减振结构;
[0034]3 隔热结构;
[0035]31隔热筒;311筒隔热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的隔热结构,所述新燃料组件运输容器包括内包容壳(1)和外包容壳(2),所述内包容壳(1)用于容纳新燃料组件(4),所述外包容壳(2)用于容纳所述内包容壳(1),所述隔热结构用于分隔所述内包容壳(1)和所述外包容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3)包括:隔热筒(31),其包括筒隔热块(311),所述筒隔热块(311)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筒隔热块(311)被配置为浇注于所述内包容壳(1)的外周面和所述外包容壳(2)的内周面之间;隔热底(32),其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内包容壳(1)的轴向一侧端部和所述外包容壳(2)的轴向一侧端部之间,所述隔热底(32)包括底隔热块(323)和底支撑块(324),所述底隔热块(323)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底支撑块(324)包括木材,所述底隔热块(323)和所述底支撑块(324)在所述隔热底(32)的轴向(A)上层叠地布置;以及隔热盖(33),其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内包容壳(1)的轴向另一侧端部和所述外包容壳(2)的轴向另一侧端部之间,所述隔热盖(33)包括顶隔热块(334)和顶支撑块(335),所述顶隔热块(334)包括硅酸铝复合纤维,所述顶支撑块(335)包括木材,所述顶隔热块(334)和所述顶支撑块(335)在所述隔热盖(33)的轴向(A)上层叠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底(32)还包括底盒环圈(321)、底盒封板(322)以及底销(325),所述底盒封板(322)设置于所述底盒环圈(321)的轴向一侧端部,所述底盒封板(322)与所述底盒环圈(321)固定连接,所述底隔热块(323)被配置为以浇注的方式沉积于所述底盒环圈(321)的轴向一侧端部,所述底盒封板(322)位于所述底隔热块(323)的轴向一侧,所述底支撑块(324)的轴向一侧端面和所述底隔热块(323)的轴向另一侧端面彼此粘接,所述底销(325)由木材制成,所述底盒环圈(321)套设于所述底支撑块(324),所述底盒环圈(321)和所述底支撑块(324)通过所述底销(325)彼此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环圈(321)限定底排气口(32c),所述底排气口(32c)为所述底盒环圈(321)的轴向一侧端部的缺口,所述底盒环圈(321)套设于所述底盒封板(322),所述底盒封板(322)和所述底排气口(32c)在所述底盒环圈(321)的径向(R)上彼此错开,所述外包容壳(2)的内侧空腔能够经由所述底排气口(32c)与所述内包容壳(1)内的空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环圈(321)限定排气槽(32b),所述排气槽(32b)设置于所述底盒环圈(32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跃元张亚军王鼎渠李松阳杨星团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