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首先,于1月份,将成熟的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亲鱼促熟产卵,卵孵化成仔鱼并开口摄食后,将仔鱼放置于流水养殖池中培育2个月,培育期间的种群密度为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主要分布于图们江、黑龙江和绥芬河流域,历史上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经济鱼类之一,年捕捞量达50万吨。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无节制捕捞、增殖放流资源不足等原因,马苏大麻哈鱼自然种群濒临灭绝,全国各流域年洄游量总和不足1万尾,且分布区狭小,仅在吉林省密江河保存有陆封型种群;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003]马苏大麻哈鱼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其幼鱼在淡水生活期间分化为两个生活史类型,即洄游型与陆封型种群。洄游型种群将进入大海完成个人发育成长历程,4
‑
5年后返回出生地河流再次重复生活史过程。马苏大麻哈鱼的资源养护和物种保护主要以放流洄游型种群为主,并通过捕捞成熟后的洄游型马苏大麻哈鱼完成新一代鱼苗的培育和增殖放流。但我国目前可获得的洄游型亲鱼个体极少,不足以满足增殖放流的数量。因此,利用人工养殖的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繁育后代进行增殖放流,是解决目前洄游型马苏大麻哈鱼亲鱼资源量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后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通常为20
‑
30%,因此提高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后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满足增殖放流的数量,将极大促进我国马苏大麻哈鱼的渔业资源量的恢复和该物种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子一代个体重洄游型个体比率的马苏大麻哈鱼培育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首先,于1月份,将成熟的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亲鱼促熟产卵,卵孵化成仔鱼并开口摄食后,将仔鱼放置于流水养殖池中培育2个月,培育期间的种群密度为200
‑
300尾/m3,培养水温6
‑
8℃,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2%,在完成上述的第一阶段培育后,在3月底,挑选体长2
‑
3cm,体重1
±
0.2g的幼鱼,对幼鱼进行3
‑
4个月的流水养殖,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8000
‑
10000尾/m3,养殖水温为8
‑
10℃,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0.2%,或者,在完成上述的第一阶段培育后,对幼鱼进行循环水养殖3
‑
4个月,循环水系统的每天换水量20
‑
30%,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2000
‑
3000尾/m3,养殖水温为8
‑
10℃,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0.2%。
[0006]在第二阶段培养的后期,即7月中旬,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的幼鱼开始陆续分化为
陆封型或洄游型个体,其中洄游型个体所占比例可达到70
‑
80%。
[0007]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马苏大麻哈鱼培育方法,操作简单,相关条件简便易行,它与传统的养殖或培育方法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仔鱼的培育阶段结束后,进行幼鱼的培育时,大幅提高种群的培育密度,同时每日的投饵量也大幅降低,这样可以加剧种群内个体间对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竞争压力,促使个体大量分泌皮质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等,诱发个体向大海洄游以寻找食物和生存空间的生态习性,从而让子一代幼鱼分化为洄游型个体的比率大大提高,可达到70
‑
80%,这样便能够显著提高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增殖放流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首先,于1月份,将成熟的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亲鱼促熟产卵,卵孵化成仔鱼并开口摄食后,将仔鱼放置于流水养殖池中培育2个月,培育期间的种群密度为200
‑
300尾/m3,培养水温6
‑
8℃,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2%,此过程为第一阶段的培育;在完成上述的第一阶段培育后,在3月底,挑选体长2
‑
3cm,体重1
±
0.2g的幼鱼,对幼鱼进行3
‑
4个月的流水养殖,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8000
‑
10000尾/m3,养殖水温为8
‑
10℃,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0.2%,或者,在完成上述的第一阶段培育后,对幼鱼进行循环水养殖3
‑
4个月,循环水系统的每天换水量20
‑
30%,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2000
‑
3000尾/m3,养殖水温为8
‑
10℃,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0.2%。
[0010]在第二阶段培养的后期7月中旬,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的幼鱼开始陆续分化为陆封型或洄游型个体,其中洄游型个体所占比例可达到70
‑
80%,在判断幼鱼是否为洄游型个体时,可观察鱼体两侧的黑色斑点,如果黑色斑点的颜色明显变浅,则说明该个体为洄游型个体。
具体实施例
[0011]2023年1月10日,将马苏大麻哈鱼的开口仔鱼放置于2m3的矩形养殖池中进行淡水流水培育,期间种群密度为250尾/m3,培养水温6℃,溶解氧8.5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2%。
[0012]2023年3月20日,挑选体长2.5cm、体重1.1g的幼鱼,在100L桶状水槽中进行循环水养殖,循环水系统的每天淡水换水量20%,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2500尾/m3,养殖水温为10℃,溶解氧9.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0.2%。此为养殖实验组。
[0013]2023年3月20日同期,挑选体长2.5cm、体重1.1g的幼鱼,在100L桶状水槽中进行循环水养殖,循环水系统的每天淡水换水量20%,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250尾/m3,养殖水温为10℃,溶解氧9.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2%。
此为养殖对照组。
[0014]2023年7月10
‑
20日,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的幼鱼开始陆续分化为陆封型或洄游型个体,洄游型个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高马苏大麻哈鱼子一代中洄游型个体比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按照以下步骤依次进行:首先,于1月份,将成熟的陆封型马苏大麻哈鱼的亲鱼促熟产卵,卵孵化成仔鱼并开口摄食后,将仔鱼放置于流水养殖池中培育2个月,培育期间的种群密度为200
‑
300尾/m3,培养水温6
‑
8℃,溶解氧8
‑
10 mg/L,每日喂食人工配合饲料两次,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为鱼苗湿重的2%,在完成上述的第一阶段培育后,在3月底,挑选体长2
‑
3cm,体重1
±
0.2g的幼鱼,对幼鱼进行3
‑
4个月的流水养殖,养殖期间种群密度为8000
‑
10000尾/m3,养殖水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旭旺,郑伟,梁珊,刘春晶,孙诗涵,刘钢,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