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多个集热器,多个集热器配合形成环绕筒体的集热管束,筒体和多个集热器之间安装有多个转轴,多个转轴上分别连接有隔热板,当筒体集热器需要正常运行时,将所有隔热板都转动到全开位置,筒体外壁的辐射热就能够通过多个隔热板之间的传热通道与集热器进行换热,当筒体集热器处于间断性供热的运行工况时,将所有隔热板都转动到隔热位置,筒体外壁的辐射热就会被多个隔热板形成的隔热层阻挡而不会传递至集热器。通过控制转轴带动隔热板的转动角度,就能改变相邻两个隔热板之间的传热通道的宽度,对所传递的辐射的热量大小进行调控,实现供热系统的间断运行的要求。实现供热系统的间断运行的要求。实现供热系统的间断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窑集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主要通过燃料的燃烧,在窑内对物料进行高温煅烧,从而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目前,回转窑在冶金、建材、化工等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多。回转窑筒体表面的温度很高,以水泥窑为例,通过测温枪实际检测筒体外壁的表面温度,高温段约为350~400℃,低温段约为250~300℃,这部分筒体外壁的热量向大气中进行辐射,不仅浪费,还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为了利用筒体外壁的热量,筒体集热器应运而生,即在窑体周围设置集热管束,管束内不断通过循环水来吸收辐射出来的热量,循环水加热后,可以用于采暖或者生活用热水等。但是这种筒体集热方式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夏季工厂间断性淋浴供热水的条件下,存在一定问题。
[0003]当工厂淋浴停供时间段,筒体外壁还在不断辐射热量,势必使得系统温度越来越高,将会导致阀组、仪表甚至设备的高温损坏。为解决该问题,目前主要的做法有:一、将集热器管束前后段阀组关闭,目的是将这部分循环水隔离在此段管束中,任由筒体表面辐射热烘烤。二、将集热器管束前后段阀组关闭,将该段的循环水进行排空,一旦进入淋浴供热时段,再次打开两侧阀组,让循环水通过管束。三、停供淋浴供热时,打开集热管束外侧的隔热盖板,进行散热,降低辐射热量。
[0004]以上几种处置方式存在各自的缺点:第一种管束内循环水隔离的方式,由于这部分水保持静止,一直在辐射热的烘烤下,温度接近筒体表面温度,最终会汽化,需要在管段上方设置安全阀进行排放,而且安全阀会频繁动作,对阀体本身的性能和安全性都存在很大隐患,一旦失效就容易爆管。第二种排空循环水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在上端设置通气管,下端设置排水口。排水时需要打开上端通气口的阀组,再次充水时还得打开通气口,直到排除大部分空气才能关闭,操作起来很是麻烦,此外排水之后的空管束在辐射热的烘烤下,温度接近筒体表面的温度,最低也在250℃以上,此时如果打开前后端阀组,将管道中的循环水流经该段管束时,会形成冷水经过热管的情况,瞬间形成水蒸汽,长期对焊口以及弯头等处的应力都会形成很大影响。第三种采用打开隔热板的方式,由于隔热板是罩在整个集热管的外部,所以盖板的尺寸很大,再加上隔热板上还有隔热浇注料等,重量很大,想要打开和关闭,电机功率消耗也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此外由于只能通过打开一组或者几组集热器的盖板进行散热,热量通过集热器再通过盖板进入大气,因此难以对热量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辐射热与集热器管束之间仍然存在换热过程,达不到所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从控制热源的角度实现了供热系统的间断运行的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筒体外侧的多个集热器,多个集热器配合形成环绕筒体的集热管束,筒体和多个集热器之间安装有多个转轴,多个转轴上分别连接有隔热板,转轴沿筒体轴向的一端安装有主齿轮,相邻两个转轴之间还设有副齿轮,所有主齿轮的尺寸规格相同,副齿轮与相邻两个转轴的主齿轮同时啮合,且所有副齿轮的尺寸规格相同,从而使多个转轴能够带动各自的隔热板在隔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同步转动,当位于隔热位置时,通过多个隔热板配合形成环绕筒体的隔热层,以限制从筒体外壁传递至集热器的热量,当位于全开位置时,通过相邻的隔热板配合形成多个环绕筒体间隔分布的传热通道,以便于筒体外壁的热量传递至集热器。
[0007]优选的,隔热板的厚度小于转轴的直径,当位于隔热位置时,隔热板与筒体的径向相互垂直,当位于全开位置时,隔热板与筒体的径向相互平行。
[0008]优选的,筒体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梁,其中一个支撑梁上安装有n个轴承座,n个转轴沿筒体轴向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轴承座连接,另一个支撑梁上安装有2n个轴承座,其中一组的n个轴承座分别与n个转轴连接,另一组的n个轴承座分别通过各自的齿轮轴与副齿轮连接。
[0009]优选的,其中一个转轴的一端贯穿轴承座并延伸至支撑梁远离隔热板的一侧,该转轴贯穿轴承座的一端与电机连接传动。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主齿轮和副齿轮的相互啮合,使得多个转轴能够带动多个隔热板同步转动,当筒体集热器需要正常运行时,将所有隔热板都转动到全开位置,筒体外壁的辐射热就能够通过多个隔热板之间的传热通道与集热器进行换热,当筒体集热器处于间断性供热的运行工况时,将所有隔热板都转动到隔热位置,筒体外壁的辐射热就会被多个隔热板形成的隔热层阻挡而不会传递至集热器。通过控制转轴带动隔热板的转动角度,就能使隔热板停止在全开位置与隔热位置之间的任意位置角度,从而改变相邻两个隔热板之间的传热通道的宽度,对所传递的辐射的热量大小进行调控,控制系统的间断性供热,满足工厂淋浴间断供热的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从控制热源的角度去实现供热系统的间断运行的要求,避免了采用将集热器部分进行隔离并干烧的不利方式,同时也比现有的通过打开集热器上方盖板的方式更加可调可控,本专利技术操作简便,只需要操作其中一个转轴的转动就能实现所有隔热板的同步开启与闭合,控制简单、准确。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全开状态的多个隔热板的示意图;图3为隔热状态的多个隔热板的示意图;图4为电机和隔热板的示意图。
[0012]图中标记:1、筒体,2、集热器,3、主齿轮,4、副齿轮,5、转轴,6、隔热板,7、支撑梁,8、轴承座,9、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筒体1外侧的多个集热器2,多个集热器2配合形成环绕筒体1的集热管束,筒体1和多个集热器2之间安装有多个转轴5,多个转轴5上分别连接有隔热板6,转轴5沿筒体1轴向的一端安装有主齿轮3,相邻两个转轴5之间还设有副齿轮4,所有主齿轮3的尺寸规格相同,副齿轮4与相邻两个转轴5的主齿轮3同时啮合,且所有副齿轮4的尺寸规格相同,从而使多个转轴5能够带动各自的隔热板6在隔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同步转动。
[0014]当位于隔热位置时,通过多个隔热板6配合形成环绕筒体1的隔热层,以限制从筒体1外壁传递至集热器2的热量,当位于全开位置时,通过相邻的隔热板6配合形成多个环绕筒体1间隔分布的传热通道,以便于筒体1外壁的热量传递至集热器2。隔热板6的厚度小于转轴5的直径,当位于隔热位置时,隔热板6与筒体1的径向相互垂直,当位于全开位置时,隔热板6与筒体1的径向相互平行。
[0015]本实施例中,筒体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梁7,其中一个支撑梁7上安装有n个轴承座8,n个转轴5沿筒体1轴向的一端分别与各自的轴承座8连接,另一个支撑梁7上安装有2n个轴承座8,其中一组的n个轴承座8分别与n个转轴5连接,另一组的n个轴承座8分别通过各自的齿轮轴与副齿轮4连接。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转轴5的一端贯穿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间断供热的回转窑筒体集热系统,包括设置在筒体(1)外侧的多个集热器(2),多个集热器(2)配合形成环绕筒体(1)的集热管束,其特征在于:筒体(1)和多个集热器(2)之间安装有多个转轴(5),多个转轴(5)上分别连接有隔热板(6),转轴(5)沿筒体(1)轴向的一端安装有主齿轮(3),相邻两个转轴(5)之间还设有副齿轮(4),所有主齿轮(3)的尺寸规格相同,副齿轮(4)与相邻两个转轴(5)的主齿轮(3)同时啮合,且所有副齿轮(4)的尺寸规格相同,从而使多个转轴(5)能够带动各自的隔热板(6)在隔热位置和全开位置之间同步转动,当位于隔热位置时,通过多个隔热板(6)配合形成环绕筒体(1)的隔热层,以限制从筒体(1)外壁传递至集热器(2)的热量,当位于全开位置时,通过相邻的隔热板(6)配合形成多个环绕筒体(1)间隔分布的传热通道,以便于筒体(1)外壁的热量传递至集热器(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锋,邢宏智,周冬生,魏戈,高轲,李晨光,位海峰,朱云清,文凤,韩正阳,陈奎良,邓国威,刘琦玉,李蓓宁,李军棋,冯占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重工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