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向修正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759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侧向修正带,包含有两壳体包覆着一蕊带装置、一固定架以及一粘贴头组件,所述的固定架被限制在所述的两壳体内,所述的固定架一端具有一枢部以及一挡止部,所述的黏贴头组件枢设在所述的固定架的枢部,使所述的黏贴头组件相对于所述的固定架产生转动关系,且所述的黏贴头组件与所述的固定架的转动关系受到所述的挡止部所限制,凭借所述的黏贴头组件枢设在固定架上,使黏贴头具有足够负荷修正带划带的力量,且所述的黏贴头组件的转动角度受到挡止部的限制,避免转动角度过大而影响划带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修正带,尤指 一种黏贴头可转动的侧向修正带
技术介绍
修正带渐渐取代了传统的修正液,轻巧的修正带属于文具消耗品,常常使 用文具用品的人都知道,文具用品常会因为掉落地面而损坏,以修正带而言, 当修正带掉落时,常会发生修正带内部的结构损坏,而影响操作便利性,甚至 让修正带无法继续正常使用而必须丢弃,随着节能减碳意识高涨,这种产品结 构脆弱的修正带日益不被接受。参照美国专利号第7228882号「 TAPE DISPENSER WITH A CUSHIONED APPLICATOR TIP」,揭示了一种侧向修正带,其翁贴头28固定在两壳体47、 49之内,且教贴头28的一端两侧分别突设有一连动部90,壳体49邻近开口端 设有两支撑柱92,支撑柱92上设有凹弧,凭借将粘贴头28的连动部90抵靠在 壳体49支撑柱92的凹弧,达到限制且定位祐贴头28的功效。这种将支撑柱92结合于壳体49的设计,容易因为修正带掉落、碰撞而使 得支撑柱92产生断裂,当具有限制与定位功效的支撑柱92断裂时,黏贴头28 失去了支撑,将会在两壳体47、 49内产生晃动,修正带在使用时会发生不易操 控的现象,使得修正带成为损坏品。除此之外,美国专利的修正带的翁贴头并未设有盖子,黏贴头容易沾染灰 尘或脏污,常见的设计是在黏贴头设活动式的盖子,然而,活动式的盖子因为 体积小容易遗失,依然存有缺失。再者,美国专利的修正带的黏贴头为固定式,黏贴头并无法相对两壳体转 动以及回正,使得私贴头接触纸面时会有无法服贴的现象发生,使得操控不顺 畅,而有加以改良的必要。因此,申请人极力寻求一种可以确实解决上述问题的设计,增加修正带的 耐用性与使用便利性,以求满足使用者的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修正带,解决现有的设计存有不耐用与使用不便利的缺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侧向修正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与一容纳部; 一第二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与一容纳部; 一蕊带装置,设在所述的两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一固定架,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限制在所述的两壳体的容纳 部内,第二端具有一枢部以及一挡止部;以及一黏贴头组件,所述的黏贴头组件枢设在所述的固定架的枢部,使所述的 黏贴头组件相对于所述的固定架产生转动关系,且所述的翁贴头组件与所述的 固定架的转动关系受到所述的挡止部所限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固定架不会在两壳体内产生移位,且黏贴头也不会脱 离固定架,确实达到结构稳固不会任意松动位移的目的。2. 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黏贴头具有转动功效,令操作时具有弹性,更容易达 到服帖于纸张的要求,且在转动后还可以自动回正,提供给使用者确实好用的 设计。3 .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包括有套盖可以选择性遮蔽私贴头或让黏贴头外露。4. 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所述的黏贴头组件枢设在固定架上,使黏贴头具有足 够负荷修正带划带的力量。5. 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所述的翻贴头组件的转动角度受到挡止部的限制,避 免转动角度过大而影响划带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 图2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 图3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 图4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 图5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一个实施例的套盖让黏贴头外露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套盖遮蔽黏贴头的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黏贴头转动的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黏贴头与固定环转动的示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黏贴头转动与回正器的示意图IO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7的延续,表粘贴头回复原位的示意图ll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8的延续,表粘贴头与固定环回复原位的示意图12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9的延续,表回正器使粘贴头回复原位的示意图13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个实施例的黏贴头相对固定环弹性摆动的示 意图14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5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二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7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16沿17-17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18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二个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19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17的延续,表黏贴头顺时钟转动; 图20是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图17的延续,表翁贴头逆时钟转动。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壳体;ll-第一部位;12-第二部位;13-容置空间; 14-抵柱;15-开口部;16-第一定位部;17-第二定位部;18-容纳部;19-挡部; 20-第二壳体;21-第一部位;22-第二部位;23-容置空间;24-轴;25-开口部; 26-第一定位部;27-第二定位部;28-容纳部;29-挡部;30-蕊带装置;31-穿孔; 40-固定架;41-第一端;411-底部;412-顶部;413-凹缺;42-第二端;43-沟槽; 45-枢部;451-限位部;;452-挡止部;50-翻贴头;51-端头;52-导正部;53-连 动部;54-身部;60-固定环;61-挡部;62-结合部;70-回正器;71-固定端;711-固定部;72-回正端;721-弹臂;722-破槽;80-套盖;81-本体;811-通道;812-定位部;813-槽;82-夹持脚;83-穿槽;10a-第一壳体;Ua-第一部位;12a-第二 部位;13a-容置空间;14a-抵柱;15a-开口部;16a-第一定位部;17a-第二定位 部;18a-容纳部;19a-挡部;101a-卡扣部;20a-第二壳体;21a-第一部位;22a-第二部位;23a-容置空间;24a-轴;25a-开口部;26a-第一定位部;27a-第二定 位部;28a-容纳部;29a-挡部;201a-卡扣部;40a-固 架;41a-第一端;414a-侧壁;415a-端壁;416a-凸部;42a-第二端;44a-卡榫孔;441a-卡沟;442a-枢部; 443a-挡止部;;50a-黏贴头;51a-端头;55a-枢轴;551a-卡部;56a-限位块;80a-套盖;81a-本体;811a通道;82a-夹持脚;821a-定位部;83a-穿槽。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 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向修正带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 图。第一实施例的侧向修正带包含有一第一壳体10与一第二壳体20对接结合, 两壳体10、 20之间包覆一蕊带装置30、 一固定架40、 一黏贴头组件、 一回正 器70与一套盖80。所述的两壳体IO、 20分别包括有一第一部位11、 21与一第二部位12、 22, 所述的第一壳体10的第一部位11形成一容置空间13,且容置空间13内设有一 抵柱14;所述的第二壳体20的第一部位21形成一容置空间23,且容置空间23 内设有一轴24。所述的两壳体IO、 20的容置空间13、 23容纳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向修正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与一容纳部; 一第二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与一容纳部; 一蕊带装置,设在所述的两壳体的容置空间内; 一固定架,其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一端限制在所述的两 壳体的容纳部内,第二端具有一枢部以及一挡止部;以及 一黏贴头组件,所述的黏贴头组件枢设在所述的固定架的枢部,使所述的黏贴头组件相对于所述的固定架产生转动关系,且所述的黏贴头组件与所述的固定架的转动关系受到所述的挡止部所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珑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