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预混炉头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54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预混炉头及其制作工艺,其中高效预混炉头包括炉头组件,炉头组件包括炉头本体和引射管,炉头本体和引射管固定连接,炉头本体具有内腔,内腔与引射管连通,引射管包括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相配合形成混合通道,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内壁上设有卡槽和多个紊流叶片,在高效预混炉头的混合通道内设有多孔材料层,并且在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内壁上设有多个紊流叶片,由于多孔材料层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增加了空气与燃气的接触表面积,配合紊流叶片使气体形成剧烈的紊流,以便空气与燃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燃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预混炉头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
,具体为一种高效预混炉头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燃气灶是对食物进行加热烹饪的厨房用品,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现有技术中,燃气灶的炉头组件包括引射管和炉头本体,炉头本体具有内腔,引射管连接在炉头本体上并且与炉头本体的内腔连通。引射管用于将燃气和空气引入内腔,燃气和空气在沿引射管流动的过程中混合。
[0003]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炉头组件普遍选择将引射管设计成文丘里管的样子,根据文丘里管的原理,引射管内可以形成负压提高空气进入量,但是这种设计结构很简单,引射的空气和燃气在燃气流道内的混合效果较差,导致输出至火盖上燃烧时,可能会产生不充分燃烧的现象,燃气的利用率不高,浪费燃气且不利于用户的安全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预混炉头,以解决现有炉头空气和燃气混合效果差,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难题,本高效预混炉头经过结构改进,在引射管的混合通道内设置多孔材料层,由于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增加了空气与燃气的接触表面,形成剧烈的紊流,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高效预混炉头包括炉头组件,炉头组件包括炉头本体和引射管,炉头本体和引射管固定连接,炉头本体具有内腔,内腔与引射管连通,引射管包括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相配合形成混合通道,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内壁上设有卡槽和多个紊流叶片,卡槽用于卡接多孔材料层。/>[0006]进一步的,炉头组件采用不锈钢、铁、铜、铝以及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作。
[0007]进一步的,多孔材料层至少有两层间隔设置于混合通道内。
[0008]进一步的,相邻多孔材料层之间的距离为混合通道当量直径的1.5至3倍。
[0009]进一步的,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采用固定方式或可拆卸方式连接,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的内壁光滑无毛刺。
[0010]进一步的,多孔材料层包括多孔材料层本体,多孔材料层本体上设有多个孔,每个孔均贯穿多孔材料层本体。
[0011]进一步的,多孔材料层本体采用不锈钢、铁、铜、铝以及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作。
[0012]进一步的,多孔材料层本体厚度为0.1mm至5mm。
[0013]进一步的,孔的直径为混合通道当量直径的1/6至1/10。
[0014]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制作上述高效预混炉头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5]制作炉头本体,采用铜材料制得所述内衬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得中间层,将中间
层套设于所述内衬层,然后中间层外部涂覆一层环氧树脂材料,等待环氧树脂材料固化成型形成防腐阻燃层,将内衬层、中间层和防腐阻燃层三者固定,内衬层内壁光滑无毛刺;
[0016]制作引射管模具,然后采用不锈钢、铁、铜、铝以及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铸造一次成形得到引射管的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成形后,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的内壁光滑无毛刺且均自带宽度为0.11mm至5.1mm的卡槽,且上混合腔内壁上的卡槽与下混合腔内壁上的卡槽相对,用于保证多孔材料层卡接在卡槽上后与混合通道垂直;
[0017]制作多孔材料层,采用激光切割将不锈钢管或铜管切割成厚度为0.1mm至5mm的多孔材料层本体,再用激光对多孔材料层本体切割出直径为混合通道当量直径的1/6至1/10的孔,最终得到光滑无毛刺的多孔材料层;
[0018]将多孔材料层放置在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的卡槽上,然后将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通过铆接、螺接或者焊接或卯榫卡接任一方式固定;
[0019]将卡接有多孔材料层的引射管与炉头本体焊接在一起。
[0020]有益效果在于: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高效预混炉头的混合通道内设有多孔材料层,并且在上混合腔和下混合腔内壁上设有多个紊流叶片,由于多孔材料层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增加了空气与燃气的接触表面积,配合紊流叶片使气体形成剧烈的紊流,以便空气与燃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燃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高效预混炉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高效预混炉头爆炸示意图;
[0024]图3为高效预混炉头剖切图;
[0025]图中:
[0026]1炉头组件;11炉头本体;111内腔,12引射管;121上混合腔;122下混合腔;123混合通道;124多孔材料层;125紊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8]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实施例
[0031]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高效预混炉头结构示意图,图2为高效预混炉头爆炸示意图,图3为高效预混炉头剖切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预混炉头用以解决现有炉头空气和燃气混合效果差,燃烧不充分的技术难题。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效预混炉头,包括炉头组件1,炉头组件1包括炉头本体11和引射管12,炉头本体11和引射管12固定连接,炉头本体11具有内腔111,内腔111与引射管12连通,引射管12包括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相配合形成混合通道123,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内壁上设有卡槽和多个紊流叶片125,卡槽用于卡接多孔材料层124,多孔材料层124与混合通道123垂直设置。
[0032]通过在混合通道123设置多孔材料层124和多个紊流叶片125,由于多孔材料层124的比表面积非常大,增加了空气与燃气的接触表面积,同时多孔材料层124配合多个紊流叶片125作用使得通道内形成剧烈的紊流,使空气与燃气充分混合,从而燃气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相较于在混合通道123单独设置多孔材料层124或多个紊流叶片125,这种将多孔材料层124与多个紊流叶片125配合使用能让空气与燃气更加紊乱进而混合更加充分。
[0033]优选的,炉头组件1为三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组件(1),所述炉头组件(1)包括炉头本体(11)和引射管(12),炉头本体(11)和引射管(12)固定连接,所述炉头本体(11)具有内腔(111),所述内腔(111)与所述引射管(12)连通,所述引射管(12)包括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所述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相配合形成混合通道(123),所述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内壁上设有卡槽和多个紊流叶片(125),所述卡槽用于卡接多孔材料层(1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本体(11)为三层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防腐阻燃层、中间层和内衬层;其中所述内衬层由铜材料制成;所述中间层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防腐阻燃层是在所述中间层外部涂覆一层环氧树脂材料并固化成型而形成的;三者固定为一体;所述内衬层厚度大于所述防腐阻燃层厚度,所述中间层厚度大于所述内衬层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层(124)至少有两层间隔设置于所述混合通道(12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多孔材料层(124)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混合通道(123)当量直径的1.5到3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混合腔(121)和下混合腔(122)采用固定方式或可拆卸方式连接,所述上混合腔及下混合腔的内壁光滑无毛刺。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预混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层(124)包括多孔材料层本体,所述多孔材料层本体上设有多个孔,所述每个孔均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发恩艾包华田小荣李洲承陈皓彬陈子军鲁汇韬梁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利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