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47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端部支撑机构和中部支撑机构,所述端部支撑机构设置为两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设置在两组端部支撑机构之间,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和中部支撑机构的顶部通过钢索稳定机构相连,所述钢索稳定机构的中部设有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且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为对称设置,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和腰部防侧倾机构之间还设有气囊支撑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气囊支撑机构和传动机构,可以根据光伏板的振动状态和角度变化实现气囊内层的充气压力调节,实现对光角度调节以及振动状态调节,操作简便、灵活可调、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够显著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支架领域,具体为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光伏领域中,由于光伏板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光伏板发电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传统的支架系统则无法满足光伏板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的灵活调节,另外还存在着减震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解决了传统的支架系统则无法满足光伏板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的灵活调节,另外还存在着减震不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端部支撑机构和中部支撑机构,所述端部支撑机构设置为两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设置在两组端部支撑机构之间,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和中部支撑机构的顶部通过钢索稳定机构相连,所述钢索稳定机构的中部设有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且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为对称设置,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和腰部防侧倾机构之间还设有气囊支撑机构,所述端部支撑机构的中部设有传动机构。
[0005]优选的,所述端部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内顶部分别焊接在上钢梁的两端,所述三角支架的内底部分别焊接在下钢梁的两端,所述三角支架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石墩。
[0006]优选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部一侧安装有风向风力传感器,所述横梁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太阳光追踪传感器。
[0007]优选的,所述钢索稳定机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索,所述主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端部支撑机构的内侧端顶部,所述钢索稳定机构还包括两个稳定索,所述稳定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钢梁和横梁的内侧端中部。
[0008]优选的,所述主索的顶部通过若干个锚索安装有多个光伏板,所述稳定索靠近横梁的一侧均安装有振幅传感器。
[0009]优选的,所述腰部防侧倾机构包括两个架框,所述架框分别固定连接在主索的底部两侧,所述架框的底端四角均焊接有内倾斜设置的斜撑杆,所述斜撑杆的末端均焊接在支撑件的顶部,所述支撑件的底部两侧均通过卷簧连接在稳定索的外径上。
[0010]所述气囊支撑机构包括橡胶外层,所述橡胶外层设有两组且分别固定连接在优选的,架框的外侧端两侧,所述橡胶外层的内部均设有气囊内层。
[0011]优选的,所述下钢梁的顶端中部均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输气管,
所述输气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管,所述支管的末端均延伸至对应侧气囊内层的内部,所述支管和输气管的交界处安装有电磁换向阀。
[0012]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摆杆,所述摆杆的中部分别活动连接在上钢梁的内部两侧,所述下钢梁的顶端两侧均活动连接在电动缸的一端,所述电动缸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对应侧摆杆的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均活动连接在对应侧橡胶外层的末端。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增加气囊支撑机构和用于控制气囊的传动机构,同时在横梁和稳定索上增加风力风向传感器、太阳光追踪传感器和振幅传感器,可以根据光伏板的振动状态和角度变化实现气囊内层的充气压力调节,传动机构通过电动缸和摆杆将运动传导至光伏板,实现对光角度调节以及振动状态调节,操作简便、灵活可调、稳定可靠等优点,能够显著提升光伏发电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腰部防侧倾机构,由架框、斜撑杆、支撑件和卷簧组成四角锥架,使主索与稳定索之间形成联系,既大幅度提高了钢索稳定机构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利用卷簧的弹性势能,使支撑结构具有一定柔性的情况下,增加缓冲和减震能力,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端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中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腰部防侧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气囊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架设光伏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端部支撑机构;101、三角支架;102、上钢梁;103、下钢梁;104、石墩;2、中部支撑机构;201、立柱;202、横梁;203、风向风力传感器;204、太阳光追踪传感器;3、钢索稳定机构;301、主索;302、稳定索;303、锚索;304、振幅传感器;4、腰部防侧倾机构;401、架框;402、斜撑杆;403、支撑件;404、卷簧;5、气囊支撑机构;501、橡胶外层;502、气囊内层;503、气泵;504、输气管;505、支管;506、电磁换向阀;6、传动机构;601、摆杆;602、电动缸;7、光伏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请参阅附图1

附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端部支撑机构1和中部支撑机构2,端部支撑机构1设置为两组,中部支撑机
构2设置在两组端部支撑机构1之间,端部支撑机构1和中部支撑机构2的顶部通过钢索稳定机构3相连,钢索稳定机构3的中部设有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4且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4为对称设置,端部支撑机构1和腰部防侧倾机构4之间还设有气囊支撑机构5,端部支撑机构1的中部设有传动机构6。
[0026]本实施例中,端部支撑机构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三角支架101,形状成三角形,具有更好得稳定性,三角支架101的内顶部分别焊接在上钢梁102的两端,三角支架101的内底部分别焊接在下钢梁103的两端,连接固定作用,三角支架1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石墩104,增加底部重量,提高稳定性。
[0027]进一步的,中部支撑机构2包括立柱201,立柱201的顶端焊接有横梁202,采用双端部支撑和单中部支撑的结构,可以提高安装效率,铺设更多的光伏板7,横梁20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风向风力传感器203,用于感应风力和风向,横梁202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太阳光追踪传感器204,用于感应光照方向。
[0028]进一步的,钢索稳定机构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索301,用于安装和支撑光伏板7的主要结构,主索3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端部支撑机构1的内侧端顶部,钢索稳定机构3还包括两个稳定索302,用于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稳定索30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钢梁102和横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包括端部支撑机构(1)和中部支撑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机构(1)设置为两组,所述中部支撑机构(2)设置在两组端部支撑机构(1)之间,所述端部支撑机构(1)和中部支撑机构(2)的顶部通过钢索稳定机构(3)相连,所述钢索稳定机构(3)的中部设有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4)且两组腰部防侧倾机构(4)为对称设置,所述端部支撑机构(1)和腰部防侧倾机构(4)之间还设有气囊支撑机构(5),所述端部支撑机构(1)的中部设有传动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机构(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三角支架(101),所述三角支架(101)的内顶部分别焊接在上钢梁(102)的两端,所述三角支架(101)的内底部分别焊接在下钢梁(103)的两端,所述三角支架(101)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石墩(1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支撑机构(2)包括立柱(201),所述立柱(201)的顶端焊接有横梁(202),所述横梁(202)的顶部一侧安装有风向风力传感器(203),所述横梁(202)的顶部另一侧安装有太阳光追踪传感器(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索稳定机构(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主索(301),所述主索(3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端部支撑机构(1)的内侧端顶部,所述钢索稳定机构(3)还包括两个稳定索(302),所述稳定索(30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钢梁(102)和横梁(202)的内侧端中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的自适应对光及减震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索(30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耀平袁丙青张鑫曹冬梅胡洋王中平邓霞冯飞冯禹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羲和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