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X光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包括探测器平移组件、探测器旋转组件、探测器本体、射线管平移组件、射线管旋转组件、射线管本体和工件夹持组件,探测器旋转组件设置于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探测器本体设置于探测器旋转组件的一侧,工件夹持组件设置于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射线管平移组件设置于工件夹持组件的一侧,射线管旋转组件设置于射线管平移组件的一侧,射线管本体设置于射线管旋转组件的一侧。实时计算出角度数据,实时更新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保证射线管本体和工件正确的对焦至探测器上,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提高对工件的检测效率。工件的检测效率。工件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X光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将探测器、零件和射线管依次排列,通过射线管对零件进行照射,使其光线投射至探测器上,通过算法对探测器和射线进行角度偏移和位置移动的同步调节,保证射线管和零件正确的对焦到探测器上,没有对焦会导致成像果不佳,在以往的设计中,不能实现实时对焦,当出现偏差后需要人工手动调节,这种方式影响检测效率,成像效果。
[0003]但现有技术中,对焦误差大,射线管和探测器对焦准确度不够,图像成像质量差,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焦误差大,射线管和探测器对焦准确度不够,图像成像质量差,检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包括探测器平移组件、探测器旋转组件、探测器本体、射线管平移组件、射线管旋转组件、射线管本体和工件夹持组件,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探测器本体设置于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工件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件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本体设置于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的一侧。
[0006]其中,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包括支撑板、探测器安装板、齿轮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探测器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端,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探测器安装板相互啮合,所述探测器本体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安装板的一侧。
[0007]其中,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射线管安装板和联轴器,所述射线管安装板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设置于所述射线管安装板的下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射线管安装板并与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射线管本体设置于所述联轴器的上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的有益效果为:根据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实时计算出角度数据,实时更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当前位置,保证所述射线管本体和工件正确的对焦至所述探测器上,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提高对工件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射线管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探测器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1‑
探测器平移组件、2
‑
支撑板、3
‑
探测器安装板、4
‑
齿轮、5
‑
第一伺服电机、6
‑
探测器本体、7
‑
射线管平移组件、8
‑
第二伺服电机、9
‑
射线管安装板、10
‑
联轴器、11
‑
射线管本体、12
‑
工件夹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包括探测器平移组件1、探测器旋转组件、探测器本体6、射线管平移组件7、射线管旋转组件、射线管本体11和工件夹持组件12,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1的一侧,所述探测器本体6设置于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工件夹持组件12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1的一侧,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7设置于所述工件夹持组件12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7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本体11设置于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的一侧。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包括支撑板2、探测器安装板3、齿轮4和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1的一侧,所述探测器安装板3与所述支撑板2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板2的上端,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的下端,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板2并与所述齿轮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4与所述探测器安装板3相互啮合,所述探测器本体6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安装板3的一侧。
[0016]进一步地,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8、射线管安装板9和联轴器10,所述射线管安装板9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7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7的一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设置于所述射线管安装板9的下端,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射线管安装板9并与所述联轴器10固定连接,所述射线管本体11设置于所述联轴器10的上端。
[001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探测器本体6:控制探测器旋转角度,与所述射线管本体11的水平距离和高度,由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和所述齿轮4完成运动;
[0018]所述射线管本体11:控制所述射线管旋转交底,与所述探测器本体6的水平距离,由所述第二伺服电机8和所述联轴器10完成运动;
[0019]A:所述射线管本体11与所述探测器本体6之间的高度;
[0020]B:所述射线管本体11与所述探测器本体6的水平距离;
[0021]a1:通过A和B计算出的角度数据;
[0022]a2:所述探测器本体6与所述射线管本体11的旋转角度(a1=a2);
[0023]所述射线管本体11与所述探测器本体6的高度为已知值,减去所述探测器本体6升
降轴电机的当前位置计算出高度A,根据所述探测器本体6的平移轴和所述射线管本体11的平移轴电机的当前位置计算出B,通过A和B的值计算出角度a1,所述探测器本体6和所述射线管本体11旋转轴实时运动到位置a1,就可以保证所述探测器本体6和所述射线管本体11实时对焦。
[0024]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测器平移组件、探测器旋转组件、探测器本体、射线管平移组件、射线管旋转组件、射线管本体和工件夹持组件,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探测器本体设置于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的一侧,所述工件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设置于所述工件夹持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射线管平移组件的一侧,所述射线管本体设置于所述射线管旋转组件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X光对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旋转组件包括支撑板、探测器安装板、齿轮和第一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探测器平移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探测器平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杞,程树刚,叶俊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