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425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应用在阻尼元件试验技术领域,通过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对油气弹簧的内部液压油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向加载缸伺服阀输入控制信号,让液压油充入加载油缸的工作腔内,经加载缸推杆传递推动油气弹簧作往复运动,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分别由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录入得出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试验、示功图试验和速度特性试验数据的设置,实现了对现有油气弹簧综合试验设备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使油气弹簧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工况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弹簧验数据和实际应用都不理想的缺陷,为油气弹簧科学的试验验证平台。为油气弹簧科学的试验验证平台。为油气弹簧科学的试验验证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元件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

技术介绍

[0002]油气弹簧是阻尼元件的一种,油气弹簧主要是通过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充入压缩油气,利用油气的可压缩性实现其弹簧作用的,这种弹簧的刚度是可变的,因为作用在弹簧上的载荷增加时,容器内的定量气体气压升高,弹簧的刚度增大,反之,当载荷减小时,弹簧内的气压下降,刚度减小,故它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
[0003]目前,公告号为CN107015081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包括电源、电源开关、第一半桥功率模块、第二半桥功率模块、负载电抗和n个待试阻尼模块,n为自然数;其中,第一、第二半桥功率模块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相互并联的电阻、储能电容和桥臂,且第一、第二半桥功率模块同向并联;电源与电源开关串联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半桥功率模块的两端连接;所述负载电抗与n个待试阻尼模块相串联后,两端分别与第一、第二半桥功率模块的桥臂输出中点连接。此种试验装置可在若干个阻尼模块上等效再现稳态工况和暂态工况下的电压应力、电流应力和热应力。本专利技术还公开分别基于前述结构的阻尼模块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0004]在油气弹簧生产出时,需要使用试验设备对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示功图和速度特性进行一系列的试验,但是现有的油气弹簧试验运用通常受限于偏载影响,各种温升、磨损等比较严重,试验数据和实际应用都不如理想,无法满足油气弹簧的实际使用工作状况。
[0005]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其优点是对现有油气弹簧综合试验设备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使油气弹簧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工况。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包括液压站组件和立柱式试验台架,所述液压站组件包括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油箱,所述油箱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立柱式试验台架包括加载油缸,所述加载油缸的顶部安装的一侧有第二蓄能器,所述加载油缸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位移传感器和拉压力传感器,所述液压站组件和立柱式试验台架之间分别安装有同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配合使用的加载缸静压进油软管和加载缸静压泄油管与同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和加载泵阀组配合使用的伺服阀控制油软管和伺服阀泄油软管以及同加载泵阀组配合使用的加载高压软管和加载缸回油软管;
[0008]所述加载泵阀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柱塞泵,所述柱塞泵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柱塞泵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电磁溢流阀,所述柱塞泵靠近第一电机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
器,所述柱塞泵的另一侧安装有蝶阀;
[0009]所述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泵,所述齿轮泵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安装有滤油器结构,所述齿轮泵远离滤油器结构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单向溢流阀和第二电磁阀;
[0010]所述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包括电机泵组,所述电机泵组的输出端安装有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和溢流阀,所述电机泵组靠近第一电磁阀和溢流阀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压力过滤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
[0011]所述冷却循环过滤阀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杆泵,所述螺杆泵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安装有安全阀,所述螺杆泵远离第二电机的另一侧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一端安装有回油滤油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对油气弹簧的内部液压油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向加载缸伺服阀输入控制信号,让液压油充入加载油缸的工作腔内,经加载缸推杆传递推动油气弹簧作往复运动,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分别由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录入得出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试验、示功图试验和速度特性试验数据的设置,实现了对现有油气弹簧综合试验设备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使油气弹簧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工况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弹簧试验运用通常受限于偏载影响,试验数据和实际应用都不理想的缺陷,为油气弹簧科学的试验验证平台。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底部的一侧对称安装有两个球阀。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油箱内部的液压油通过球阀进行排出。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靠近球阀的一侧安装有加热器。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油箱内部的液压油进行加热。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的一侧安装有液位计,所述油箱顶部的一侧安装有同液位计配合使用的液位控制器。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并控制油箱内部液压油的液位高度。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油箱的顶部和一侧分别安装有空气滤清器和温度继电器。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油箱内部的空气进行滤清和温度控制。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齿轮泵靠近单向溢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一侧安装有测压接头。
[00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与测压器连接,从而测量压力。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柱塞泵靠近蝶阀的一侧安装有接头。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蝶阀进行安装连接和拆卸。
[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载油缸靠近第二蓄能器的一侧安装有伺服阀,所述加载油缸远离第二蓄能器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蓄能器。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合第二蓄能器进行使用,提高使用寿命。
[002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压站组件包括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的内部均安装有压力显示表。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观察液压油的压力数值。
[002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式试验台架远离液压站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多通道电气控制采集装置。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液压站组件合和立柱式试验台架进行控制。
[003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对油气弹簧的内部液压油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向加载缸伺服阀输入控制信号,让液压油充入加载油缸的工作腔内,经加载缸推杆传递推动油气弹簧作往复运动,运动速度和受力情况分别由位移传感器、拉压力传感器录入得出油气弹簧的刚度特性试验、示功图试验和速度特性试验数据的设置,实现了对现有油气弹簧综合试验设备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使油气弹簧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工况的效果,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弹簧试验运用通常受限于偏载影响,试验数据和实际应用都不理想的缺陷,为油气弹簧科学的试验验证平台。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弹簧综合试验台,包括液压站组件和立柱式试验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站组件包括加载泵阀组、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冷却循环过滤阀组、油箱(1),所述油箱(1)顶部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单向阀(31);所述立柱式试验台架包括加载油缸(34),所述加载油缸(34)的顶部安装的一侧有第二蓄能器(32),所述加载油缸(3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位移传感器(35)和拉压力传感器(36),所述液压站组件和立柱式试验台架之间分别安装有同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配合使用的加载缸静压进油软管(60)和加载缸静压泄油管(61)与同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和加载泵阀组配合使用的伺服阀控制油软管(58)和伺服阀泄油软管(59)以及同加载泵阀组配合使用的加载高压软管(56)和加载缸回油软管(57);所述加载泵阀组包括第一电机(20),所述第一电机(20)的输出端安装有柱塞泵(21),所述柱塞泵(21)的两侧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过滤器(26)和第二过滤器(27),所述柱塞泵(21)远离第一电机(20)的一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24)和电磁溢流阀(25),所述柱塞泵(21)靠近第一电机(2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9),所述柱塞泵(21)的另一侧安装有蝶阀(18);所述加载缸伺服阀控制油阀组包括第三电机(51),所述第三电机(51)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泵(52),所述齿轮泵(52)远离第三电机(51)的一端安装有滤油器结构(8),所述齿轮泵(52)远离滤油器结构(8)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单向溢流阀(10)和第二电磁阀(40);所述加载缸静压支承阀组包括电机泵组(9),所述电机泵组(9)的输出端安装有分别安装有第一电磁阀(16)和溢流阀(38),所述电机泵组(9)靠近第一电磁阀(16)和溢流阀(38)的一侧分别安装有压力过滤器(15)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7);所述冷却循环过滤阀组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勇熊艳伦郭伟戴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蕴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