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8127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温阳法内服中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组方塌渍治疗,可达到缩短治疗病程,减少外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接受度,方便患者使用,减少患者经济压力的有益效果。减少患者经济压力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女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病情较为复杂,且容易复发,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非哺乳期乳腺炎与自身免疫异常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机体免疫亢进,会促使患者发病,该疾病可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造成众多不利影响。单纯采用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治愈率降低。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医称为“粉刺性乳痈”,以肝郁与淤热为主要病因,其主要治法以疏肝散结、养血清火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柴胡清肝汤为其代表方。除此之外,联合中医外治已成为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必然趋势,炎性肿块期外治方面目前以贴敷治疗为主,根据阳肿或阴肿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0003]非哺乳期乳腺炎即粉刺性乳痈,历代以清通思想为指导的医家认为,粉刺性乳痈患者往往呈现出急性病容,脸色绯红,患侧乳房明显增大,伴有红肿热痛,一派阳热之象,这类患者属实实之症,即邪气炽盛,正气尚存,故多用养血清火、疏肝散结的方法来治疗。代表方即为柴胡清肝汤:方中柴胡与黄芩相伍,具有疏散、清解少阳郁热之效,牛蒡子、栀子、连翘、天花粉清热而消结块,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四药合用,得四物汤之补血之效又加强活血之功,并可防诸药寒凉太过,甘草调和诸药以缓其急,全方共奏疏肝清火之效。但在临床实际中,诸多医家在运用清通法治疗乳腺炎的过程中注意到,过多使用清热解毒药物会造成乳房结块"欲消不消,欲脓不脓"而形成僵块,或转化成慢性或亚急性迁延性乳腺炎。且哪怕治疗有一定效果,往往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不能够坚持长期用药,导致治疗失败。
[0004]中药贴敷疗法贴敷面积较小,无法治疗肿块较大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同时贴敷疗法往往使用刺激性比较大辛辣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时还会引起局部皮肤的红肿,发痒,灼热,疼痛甚至水泡等不良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塌渍组方组合物,塌渍组方为外用方剂,配合红外线照射。所述塌渍组方组合物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0008]草乌1

12份、南星1

6份、干姜1

12份、白芍1

6份、肉桂1

3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塌渍组方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0010]草乌1

9份、南星1

3份、干姜1

9份、白芍1

3份、肉桂1

1.5份。
[0011]进一步地,所述塌渍组方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草乌9份、南星3份、干姜9份、白芍3份、肉桂1.5份。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内服中药组合物,所述内服中药组合物为阳和汤。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阳和汤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0014]熟地4份,皂角刺5份,王不留行5份,鹿角片5份,白芥子4份,炙麻黄2份,炮姜炭3份,甘草2份,丝瓜络4份。
[0015]一种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称取配方量草乌、南星、干姜、白芍、肉桂;
[0017]将所述草乌、南星、干姜、白芍、肉桂水煎浓缩得到中药组合物。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治疗乳房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乳房疾病为乳房炎性肿块。
[0019]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将温阳治法与中药塌渍法相结合,通过抓住寒凝血瘀的病机,通过草乌、南星、干姜、白芍、肉桂五位中药外用,达到散寒气、消痰浊、化瘀血、平炎症的最终治疗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温阳法结合中药组方塌渍法的治疗,达到缩短疗程(2

3月可治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接受度,方便使用,减少经济压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病例1首诊的超声图;
[0021]图2为病例1二诊的超声图;
[0022]图3为病例1三诊的超声图;
[0023]图4为病例2首诊的超声图;
[0024]图5为病例2二诊的超声图;
[0025]图6为病例2三诊的超声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专利专利技术人所在科室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合理提出“粉刺性乳痈属乳房阴证”的创新观点,并以多年临床实践成功验证,将粉刺性乳痈细辨为“阳虚寒凝证”,具体阐述如下。
[0027]非哺乳期乳腺炎,包括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乳房慢性难治性疾患,病情复杂,病程迁延难愈,西医临床尚无确切、高效的治疗方式。本专利专利技术人所在科室在研究中发现,此类疾病肿块初起大多皮色不异,平塌、质硬,无疼痛或有疼痛,无发烧;受外力、情绪、饮食等刺激后,肿块可能突然增大,皮色或红或紫,自觉局部皮温升高,伴刺痛甚至有鸡啄样痛,不及时处理则破溃流脓,然而患者整体并无明显热相,反而喜温热,舌质淡,苔白偏腻,脉沉缓或滑;到疾病中后期,肿块皮色黯淡,质地较硬,溃破日久,不易收敛,重则有瘘管、窦道。由此可见,非哺乳期乳腺炎临床表现属于典型阴证。根据其发病特征、病变过程,细辨其为“阳虚寒凝”证,本质类似阴疽;而在化脓期,气机郁久化热,蒸酿肉腐凝痰化为脓肿,使红、肿、热、痛等阳证在表显现,“红活光润者,气血拘毒出外”,实为托脓排毒的伴发症状。
[002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继承并突破全生派“内吹乳痈为阴疽”的观点,认为粉刺性乳痈属于阴证,可归于“阳虚寒凝”的范畴,可根据“温阳解凝,活血止痛”的温阳法思想进行辨证和治疗。温阳法是通过温里祛寒、温补阳气以折其有余之邪,补其不足之阳,同时用辛散通达之品温化、温消、温散寒邪所致的病理产物,使阳气通达全身。方药主要以阳和汤为代表。
[0029]本专利在温阳治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对于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给予塌渍法治疗,内外并重以缩短病程,减少副作用,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0030]中药塌渍属于中医外治法,《玉篇
·
水都》中记载:“塌,湿也。”《辞海》曰:“渍,浸,泡。”“塌”是指将含有药液的棉布敷于患处,“渍”是指将患处浸泡在药液里,因为两种方法常常一起使用,所以称为塌渍法。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内病外治,由表透里,活络散寒,活血止痛,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其治疗效果好,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没有副反应,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0031]中药塌渍的主要作用有三点:一是中药材里的活化物质穿过皮肤组织到达病灶,避免经过血脑屏障,有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疗效稳定等特点;二是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温阳法治疗非哺乳期乳房炎性肿块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塌渍组方,所述塌渍组方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草乌1

12份、南星1

6份、干姜1

12份、白芍1

6份、肉桂1

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塌渍组方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草乌1

9份、南星1

3份、干姜1

9份、白芍1

3份、肉桂1

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雷来顾锡冬谢小红胡萍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东方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