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26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属于冶金行业冷轧生产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卷取机和设置在卷取机前与卷取机芯轴相配合的转向辊和压辊,其特征在于:压辊为与转向辊相配合的两个,转向辊直径为400~550mm,两个压辊的直径均为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属于冶金行业冷轧生产


技术介绍

[0002]参照附图1,在冷轧和镀锌生产作业线上,都安装有卷取机,卷取机主要由可胀缩卷筒(芯轴)的扇形块组成,由液压控制涨缩,在可胀缩卷筒(芯轴)的扇形外面一般都装有橡胶套筒,常用的套筒公称直径为508mm和610mm两种,根据订单的要求可以在线方便拆装更换。用于防止扇形块产生的压印缺陷,橡胶套筒随卷筒(芯轴)一起胀缩,用于完成钢卷的卷取功能和下卷功能。
[0003]卷取机前方一般都配置一个转向辊和一个压辊,转向辊和压辊配合在一起,将带钢引导进入卷取机,其中:转向辊设计直径为800~1200mm,压辊直径设计为200~250mm。
[0004]钢带带头经过转向辊进入卷取机芯轴后几乎没有任何弯曲,导致带头与第1圈带钢会发生一个瞬间的碰撞接触,产生“棱角”,即带头印缺陷,如附图2所示。随着带钢的卷取,第1圈带钢的“棱角”会咯伤下一圈带钢表面,如附图3所示。一个7~10吨的钢卷,钢卷的芯部带钢会造成几十公斤甚至几吨的带头印缺陷,给下游顾客造成极大的损失,尤其是家电板和汽车板对此缺陷更为敏感。
[0005]针对带钢在卷取过程中出现的带头印缺陷,常用的做法是开发一种“心型套筒”,即在橡胶套筒的局部填充软区,带头在穿带卷取时,带头正好处在“心型套筒”的软区部分,进而缓解芯轴液压涨力和卷取张力的联合作用,进而起到消除或者减轻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钢穿带速度和芯轴卷取速度同步,软驱宽度一般为30~80mm,带头在穿带卷取时,受带钢厚度规格和带头平直度的影响,带头处在“心型套筒”的软区部分即概率为70~95%,即便带头正好处在软驱,也只能是起到一定的减轻作用,因为在第一圈卷取时带头高速撞击带钢形成了屈服变形的棱角,棱角在后续的卷取过程中会依此硌伤带钢。再加上部分带头定位不准,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这种带有软驱的“心型套筒”价格比较高,各家都曾经试用过,且普遍因使用效果不明显,并没有推广开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实现带头的预弯曲功能,使带头与第一圈卷取带钢接触时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避免棱角的产生,从而消除带头印,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包含卷取机和设置在卷取机前与卷取机芯轴相配合的转向辊和压辊,压辊为与转向辊相配合的两个,通过两个压辊与转向辊的配合,使卷取机芯轴卷取带钢时,带钢头部与第一圈带钢为面接触。
[0008]所述转向辊直径为400~550mm,两个压辊的直径均为150

200mm。
[0009]所述两个压辊与转向辊轴线连线的夹角为50
°‑
70
°

[0010]所述两个压辊的轴线中心间距为275~377mm。
[0011]所述两个压辊按照带钢的运行方向分为前压辊和后压辊。
[0012]所述转向辊和前压辊为从动辊,后压辊为主动辊,或者转向辊为主动辊,前压辊和后压辊为从动辊。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压辊与转向辊的配合,实现了带头的预弯曲功能,使带头与第一圈卷取带钢接触时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避免棱角的产生,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带头印缺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
技术介绍
示意图;图2为带钢第1圈起“棱角”示意图;图3为
ꢀ“
棱角”硌伤带钢示意图;图4为转向辊和压辊组合示意图;图5为整体布置示意图;图6为改进前后带头对比图;图中:1、芯轴;2、橡胶套筒;3、带头;4、带钢;5、棱角;6、转向辊;7、压辊。
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参照附图1

6,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包含卷取机和设置在卷取机前与卷取机芯轴相配合的转向辊和压辊,其特征在于:压辊为与转向辊相配合的两个,通过两个压辊与转向辊的配合,使卷取机芯轴卷取带钢时,带钢头部与第一圈带钢为面接触。
[0017]在本实施例中,参照附图1,卷取机主要由可胀缩卷筒(芯轴)的扇形块组成,由液压控制涨缩,在可胀缩卷筒(芯轴)的扇形外面一般都装有橡胶套筒,套筒公称直径为508mm或610mm两种。
[0018]如附图2、3所示,造成带头印缺陷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带头在卷取时联合受力导致带头印产生的,但是和带头有关系,事实上是因为带头在第一圈卷取时,带头和带钢有个高速的碰撞过程,导致经碰撞的部分带钢同宽方向变形,形成了一个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楞角”,此时带钢发生了屈服变形,这个“棱角”在后续的卷取过程中开始硌伤外面带钢,每卷取一圈铬一圈,但“棱角”逐圈减轻,直至消失不见。
[0019]带钢在生产过程中,退火产线和连续镀锌产线工艺速度都偏高,一般连退产线工艺速度为60~350m/min,穿带速度为10~40 m/min;罩退配套的重卷机组速度为30~200 m/min,穿带速度为10~40 m/min;镀锌机组的速度为50~180 m/min,穿带速度为10~40 m/min。为确保连续生产的节奏,一般产线的穿带速度30 m/min左右,这样钢板带头在第一圈卷取时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一个瞬间高速碰撞点接触,进而带钢产生“棱角”,导致带头印缺陷。
[0020]参照附图4、5、6,在卷取机前方都配置有一个转向辊和一个压辊,转向辊直径均按照800~1200mm范围设计,压辊直径设计为200~250mm。因辊径大导致钢带带头经过转向辊
时,带头几乎没有任何弯曲,直接导致了带头在芯轴卷取时第1圈会发生一个瞬间的碰撞接触,产生了“棱角”,进而成为带头印缺陷的直接原因。
[0021]本专利技术将转向辊辊径改为400~550mm的小转向辊,将辊径为200~250mm的一支大压辊改为两支直径为150~200mm的小压辊,两个小压辊与小转向辊轴线连线的夹角为50
°‑
70
°
,两个小压辊的轴线中心间距为275~377mm,实现带头的预弯曲效果。如附图4、5所示。
[0022]附图4、5中,红色部分为原转向辊、压辊和带头的位置,黑色部分为改进后的转向辊、压辊和带头的位置,带头曲率半径发生了变化,实现了带头在进入卷取机前已经有一个较大预弯曲变形,当带头接触第1圈的时候,有接触但没有了碰撞,所以不会产生“棱角”,如附图6所示。
[0023]附图6中,红色箭头部分为原带头的方向,黑色带头为预弯后的带头,没有了快速冲击,带头与第1圈接触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棱角未产生,带头印缺陷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包含卷取机和设置在卷取机前与卷取机芯轴相配合的转向辊和压辊,其特征在于:压辊为与转向辊相配合的两个,通过两个压辊与转向辊的配合,使卷取机芯轴卷取带钢时,带钢头部与第一圈带钢为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直径为400~550mm,两个压辊的直径均为150

2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冷轧和镀锌产品卷取带头印缺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辊与转向辊轴线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弓俊杰张彩东张青米罗刚宋立柱潘玉发王利锋张爱臣周研赵林林赵燕青石帅高云哲赵轶哲宋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集团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