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15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所述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上开设圆孔用于安装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依次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的圆孔与注射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实现整体装置在运动中连续注射土壤修复剂的同时保证注射针垂直入土,避免因弯矩而造成的注射针变形,既提高了装置修复作业效率,又提高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修复是指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或者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具体土壤修复手段有热力学修复、化学淋洗、生物堆肥等。
[0003]根据土壤修复位置的不同将修复技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水土两相抽提和抽出处理修复技术是较为常见的异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对地下水进行抽提和回灌,对场地承载能力和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故使用比例逐渐降低。原位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对场地扰动小、易于控制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在污染土地修复中得到较多应用。空气/臭氧注入、化学氧化/还原和生物修复是比较常见的原位修复技术。
[0004]目前原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固定装置修复,需要将修复装置整体固定在修复地点,待此处修复作业完成后才可转移至下一修复地点,因此修复作业效率低,而且由于修复装置的转移和工作不连续也会造成修复装置的损坏,导致修复装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可以实现整体装置在运动中连续注射土壤修复剂,既提高了装置修复作业效率,又提高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所述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上开设圆孔用于安装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依次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的圆孔与注射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盘与输送系统转动连接,所述定位盘与输送系统固定连接;以上所述装置中,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连架杆、常开轴系统、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架杆一端与常开轴系统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所述常开轴系统另一端安装连接管用于连接注射系统,中间部分用于连接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与偏心系统连接;所述注射系统包括多个常闭轴系统、多个注射针、多个注射针头,每个注射针顶端对应连接一个常闭轴系统,底端连接一个注射针头;每个常闭轴系统对应与所述输送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管相连,将输送系统中的修复液输送到注射针。
[0007]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所述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上开设圆孔用于安装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依次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的圆孔与注射系统连接,所述输送系统属于常开式结构,可以保证始终供给土壤修复药液;而所述注射系统属于常闭式结构,只有当注射针进入土壤的时候才喷射土壤修复
药液,保证连续工作的同时又不浪费土壤修复药液;偏心系统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可以保证注射针垂直进入土壤,不会产生弯矩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实现了整体装置在运动中连续注射土壤修复剂的同时保证注射针垂直入土,避免因弯矩而造成的注射针变形,既提高了装置修复作业效率,又提高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在使用时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在使用时的另一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输送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输送系统的另一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偏心系统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偏心系统的另一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偏心系统隐藏驱动盘后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偏心系统隐藏驱动盘后的另一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注射系统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土壤修复装置注射系统的另一立体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常开轴系统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滚轮立体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常闭轴系统剖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定位盘主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释放环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注射系统注射针头接触地面时刻状态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注射系统注射针通孔上边缘接触地面时刻状态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注射系统注射针通孔上边缘离开地面时刻状态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1号注射系统注射针头离开地面时刻状态图;图中:1

输送系统、2

偏心系统、3

注射系统、101

连架杆、102

常开轴系统、103

连接管、201

驱动盘、202

偏心盘、203

定位盘、204

第一销轴、205

连接板、206

法兰、207

滚轮轴、208

滚轮、209

第二销轴、301

常闭轴系统、302

注射针、303

注射针头、1021

左端盖、1022

第一O型圈、1023

左轴承、1024

左轴套、1025

第二o型圈、1026

第三O型圈、1027

进液口、1028

第四O型圈、1029

第五O型圈、10210

右轴套、10211

右轴承、10212

第六O型圈、10213

密封塞、10214

旋转轴、10215

右端盖、10216

右挡圈、10217

轴筒、10218

左挡圈、3011

第一挡圈、3012

第七O型圈、3013

第八O型圈、3014

紧定螺钉、3015

第九O型圈、3016

第二挡圈、3017

第十O型圈、3018

第三挡圈、3019

释放轴、30110

释放筒、30111

通孔轴套、30112

释放环、30113

盲孔轴套、30114

第一出液孔、30115

第二出液孔、30116

第三出液孔。
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

2所示,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输送系统1、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所述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上开设圆孔用于安装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依次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的圆孔与注射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盘与输送系统转动连接,所述定位盘与输送系统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连架杆、常开轴系统、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架杆一端与常开轴系统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所述常开轴系统另一端安装连接管用于连接注射系统,中间部分用于连接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与偏心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系统包括多个常闭轴系统、多个注射针、多个注射针头,每个注射针顶端对应连接一个常闭轴系统,底端连接一个注射针头;每个常闭轴系统对应与所述输送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轴系统包括:左端盖、第一O型圈、左轴承、左轴套、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进液口、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右轴套、右轴承、第六O型圈、密封塞、旋转轴、右端盖、右挡圈、轴筒、左挡圈;连架杆一端与轴筒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轴筒侧面开有进液口,两端面均布有螺纹孔,分别与左端盖和右端盖通过螺栓连接,左端盖通过第一O型圈对轴筒左侧进行密封,右端盖通过第六O型圈对轴筒右侧进行密封;左轴承安装在轴筒的左侧,通过左端盖和阶梯孔固定,右轴承安装在轴筒的右侧,通过右端盖和阶梯孔固定,旋转轴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与轴筒连接,可以在轴筒内转动,旋转轴左侧与左轴承通过轴肩和左挡圈固定,旋转轴右侧与右轴承通过轴肩和右挡圈固定;旋转轴与轴筒通过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密封,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位于轴筒左侧,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位于轴筒右侧,旋转轴与轴筒之间还安装有左轴套、右轴套;旋转轴之间开有盲孔,靠近盲孔底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与轴筒内部相通,土壤修复药液可以沿着进液口流进旋转轴内部,旋转轴盲孔另一端也开有若干通孔,土壤修复药液沿该通孔流出,进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四普达雨轩余靖涵吴伟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