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土壤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壤修复是指将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或者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具体土壤修复手段有热力学修复、化学淋洗、生物堆肥等。
[0003]根据土壤修复位置的不同将修复技术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技术。水土两相抽提和抽出处理修复技术是较为常见的异位修复技术,异位修复技术对地下水进行抽提和回灌,对场地承载能力和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故使用比例逐渐降低。原位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成本低、对场地扰动小、易于控制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在污染土地修复中得到较多应用。空气/臭氧注入、化学氧化/还原和生物修复是比较常见的原位修复技术。
[0004]目前原位修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固定装置修复,需要将修复装置整体固定在修复地点,待此处修复作业完成后才可转移至下一修复地点,因此修复作业效率低,而且由于修复装置的转移和工作不连续也会造成修复装置的损坏,导致修复装置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可以实现整体装置在运动中连续注射土壤修复剂,既提高了装置修复作业效率,又提高了装置整体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输送系统、偏心系统、注射系统;所述偏心系统包括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所述定位盘安装在偏心盘上,所述偏心盘与定位盘构成转动副;所述偏心盘通过销轴安装于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构成转动副;所述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上开设圆孔用于安装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依次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的圆孔与注射系统连接,所述驱动盘与输送系统转动连接,所述定位盘与输送系统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连架杆、常开轴系统、多个连接管,所述连架杆一端与常开轴系统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所述常开轴系统另一端安装连接管用于连接注射系统,中间部分用于连接穿过驱动盘、偏心盘、定位盘与偏心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系统包括多个常闭轴系统、多个注射针、多个注射针头,每个注射针顶端对应连接一个常闭轴系统,底端连接一个注射针头;每个常闭轴系统对应与所述输送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管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开轴系统包括:左端盖、第一O型圈、左轴承、左轴套、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进液口、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右轴套、右轴承、第六O型圈、密封塞、旋转轴、右端盖、右挡圈、轴筒、左挡圈;连架杆一端与轴筒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牵引设备;轴筒侧面开有进液口,两端面均布有螺纹孔,分别与左端盖和右端盖通过螺栓连接,左端盖通过第一O型圈对轴筒左侧进行密封,右端盖通过第六O型圈对轴筒右侧进行密封;左轴承安装在轴筒的左侧,通过左端盖和阶梯孔固定,右轴承安装在轴筒的右侧,通过右端盖和阶梯孔固定,旋转轴通过左轴承和右轴承与轴筒连接,可以在轴筒内转动,旋转轴左侧与左轴承通过轴肩和左挡圈固定,旋转轴右侧与右轴承通过轴肩和右挡圈固定;旋转轴与轴筒通过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密封,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位于轴筒左侧,第四O型圈、第五O型圈位于轴筒右侧,旋转轴与轴筒之间还安装有左轴套、右轴套;旋转轴之间开有盲孔,靠近盲孔底端开有若干通孔,通孔与轴筒内部相通,土壤修复药液可以沿着进液口流进旋转轴内部,旋转轴盲孔另一端也开有若干通孔,土壤修复药液沿该通孔流出,进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四普,达雨轩,余靖涵,吴伟吉,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