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工件的打磨是加工零件的必备步骤之一,尤其是对于复杂表面的工件,对于打磨精度和打磨力控制要求较高。现有的打磨操作通常采用机器人来打磨,在打磨时,机器人使用旋转刚性磨头对复杂表面的工件进行打磨,但是旋转刚性磨头难以自适应于复杂曲面和局部特殊形状的工件表面,因此操作精度和效率不高。并且,虽然,机器人手臂能够实现多轴精确定位,但是机器人没有浮动功能,面对复杂的加工表面时,仅依靠机械臂运动进行加工,容易产生振动和误差,无法保证打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响应速度快、力控精度高、推力密度大、出力线性度好并且具有浮动功能的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打磨机器人在面对复杂的加工表面时打磨精度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包括:定子、动子和呈环形的连接机构;其中,动子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机构的内部,并且,动子沿第一方向在第一预设转动幅度内相对于连接机构转动;定子置于连接机构的外部,连接机构与定子可转动地连接,定子保持不动,并且,连接机构沿第二方向在第二预设转动幅度内相对于定子转动;动子用于产生磁场,磁场与定子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动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
[0005]进一步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动子(1)和呈环形的连接机构(2);其中,所述动子(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机构(2)的内部,并且,所述动子(1)沿第一方向在第一预设转动幅度内相对于所述连接机构(2)转动;所述定子置于所述连接机构(2)的外部,所述连接机构(2)与所述定子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定子保持不动,并且,所述连接机构(2)沿第二方向在第二预设转动幅度内相对于所述定子转动;所述动子用于产生磁场,所述磁场与所述定子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以驱动所述动子(1)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子(1)包括:呈环形的内轭(11)和多个永磁体(12);其中,各所述永磁体(12)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内轭(11)的外壁,每个所述永磁体(12)远离所述内轭(11)的一侧设置为球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呈环形的第一连接体(21)、两个第二连接体(22)和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机构(3);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1)内相对的两个位置处,并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体(21)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动子(1)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相连接;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二连接体(22),均用于对所述动子(1)的转动幅度进行限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均包括:支架(221)、两个支撑体(222)和两个连接板(223);其中,所述支架(221)与所述第一连接体(21)可转动地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体(222)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架(221)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地连接,两个所述支撑体(222)的第二端与两个所述连接板(223)一一对应地连接,并且,两个所述支撑体(222)向所述第一连接体(21)的中心处延伸;每个所述连接板(223)均置于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12)之间的间隙内,并且,每个所述连接板(223)均与所述内轭(11)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均包括:两个呈L型的第一限位板(31);其中,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的第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221)相对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体(21)的中心处延伸且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1)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31)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1)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直驱式机器人径向浮动打磨末端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两个端盖(5)、两个第一导磁结构(6)、至少两个第二导磁结构(7)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机构(4);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磁结构(6)分别置于所述第一连接体(21)外相对的两个位置处,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导磁结构(6)所处的位置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体(22)所处的位置为相错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导磁结构(6)均与所述第一连接体(21)相垂直且可转动地连接,每个所述
第一导磁结构(6)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端盖(5)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各所述第二导磁结构(7)与各所述第一导磁结构(6)为并列设置,各所述第二导磁结构(7)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两个所述端盖(5)之间;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导磁结构(6)和各所述第二导磁结构(7)分别与各所述永磁体(12)一一对应且具有预设距离;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4)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二导磁结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淼,吴哲,李建华,孙明杨,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