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04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悬架和电池组向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的电池组。电池组(100)具备多个单电池(111)、以及收纳多个单电池(111)的电池壳体(120),并且配置于车辆(1)的地板下。电池壳体(120)具备固定车辆(1)的后悬架(5)的柔性衬套(52)的悬架固定部(126)。性衬套(52)的悬架固定部(126)。性衬套(52)的悬架固定部(12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了能够确保更多的人获得符合自身状况、可靠且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正在积极地研究开发有助于能源的效率化的二次电池。
[0003]二次电池收纳于壳体,并且作为电池组搭载于车辆。以往,在将电池组搭载于车辆时,需要进行将后悬架安装于车身、然后将电池组安装于车身的作业。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电池组向车身的安装,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柔性衬套向车身的安装。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85948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302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以往的作业工序需要将后悬架安装于车身的作业、以及将电池组安装于车身的作业,存在组装花费时间这样的课题。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使悬架和电池组向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而且,其有助于能源的效率化。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具备:
[0013]多个单电池;以及
[0014]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单电池,
[0015]该电池组配置于车辆的地板下,其中,
[0016]所述电池壳体具备对所述车辆的悬架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
[0017]专利技术效果<br/>[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将电池组和悬架一体地搭载于车辆,因此能够削减组装工时和组装时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搭载有电池组100的车辆1的车身下部构造的概略仰视图。
[0020]图2是表示电池组100的内部的概略俯视图。
[0021]图3是单电池111的立体图。
[0022]图4是表示固定于电池组100的后悬架5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固定于电池组100的后悬架5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车辆
[0026]5后悬架
[0027]52柔性衬套(compliance bush)
[0028]100电池组
[0029]111单电池
[0030]120电池壳体
[0031]121侧框架
[0032]123前框架
[0033]124后框架
[0034]126悬架固定部(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参照图1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按附图标记的方向观察的,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上下按照从驾驶员观察的方向,在附图中,将车辆的前方表示为Fr,将后方表示为Rr,将左方表示为L,将右方表示为R,将上方表示为U,将下方表示为D。
[003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0例如搭载于具有图1所示那样的车身下部构造的车辆1的地板下。图1所示的车辆1是利用马达动力(或马达动力和发动机动力)行驶的电动车辆,具备:车身2;左右的前轮4,其经由前悬架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身2的前部;左右的后轮6,其经由后悬架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车身2的后部;以及电池组100,其搭载于车身2的底部。
[0037]如图4和图5所示,后悬架5例如具备:向左右延伸的悬架梁50;左右一对悬架臂51,它们设置于悬架梁50的左右两端部,并且具备后轮6的安装部511;左右一对柔性衬套52,它们介于车身2与悬架臂51之间,并且将悬架臂51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2;左右一对螺旋弹簧53,它们介于车身2与悬架臂51之间,并且弹性地支承车身2;以及左右一对减震器54,它们介于车身2与悬架臂51之间,并且使螺旋弹簧53的动作衰减。
[0038]如图4所示,柔性衬套52具备:衬套部521,其嵌合于悬架臂51的筒部内周侧(未图示);以及轴部522,其贯通衬套部521。衬套部521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轴部522的两端部以两端支承状固定支承于车身2侧。由此,柔性衬套52将悬架臂51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2,并且抑制从悬架臂51侧向车身2侧的振动的传递。
[0039]如图1至图3所示,电池组100具备:单电池组110,其分割为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而配置;以及电池壳体120,其对多个单电池组110进行收纳。单电池组110是将多个单电池111在左右方向上层叠而构成的,但单电池111的数量、层叠方向、单电池组110的数量等能够适当变更。
[0040]单电池111例如是固态电池。如图3所示,由固态电池构成的单电池111具有连结有正极极耳111a的正极、连结有负极极耳111b的负极、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固态电解质、以及收纳该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的层压膜111c,通过经由固态电解质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锂离子的授受来进行充放电。
[0041]作为固态电解质,只要具有锂离子传导性和绝缘性即可,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通常用于全固态型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含锂盐等无机固态电解质、聚环氧乙烷等聚合物系的固态电解质、含有含锂盐或锂离子传导性离子液体的凝胶系的固态电解质等。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出粒子状。
[0042]如图2等所示,电池壳体120具有俯视大致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该框架结构中,包括:一对侧框架121、122,它们以夹着单电池组110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对置;以及前框架123和后框架124,它们以夹着单电池组110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对置。另外,电池壳体120在周缘部上具有多个车身固定部125,通过将这些车身固定部125紧固于车身2,从而将电池组100固定于车身2的底部。
[0043]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电池壳体120具备左右一对悬架固定部126,该一对悬架固定部126固定后悬架5的一部分。悬架固定部126具有:一对侧壁部126a,它们在左右方向上对置;以及上壁部126b,其将一对侧壁部126a的上端部彼此连结,柔性衬套52的轴部522以两端支承状固定支承于左右的侧壁部126a。
[0044]根据这样的电池壳体120,能够使电池组100和后悬架5一体地搭载于车辆1,因此能够削减组装工时和组装时间。另外,通过将后悬架5的一部分固定于电池壳体120,能够减少后悬架5的车身2侧的固定部位,提高车身2侧的布局性。另外,将柔性衬套52固定于电池壳体120的悬架固定部126,因此能够由电池组100承受从后悬架5输入的载荷。
[0045]另外,从左右方向观察,电池壳体120的悬架固定部126以与电池壳体120的后框架124重叠的方式设置。这样一来,电池壳体120的后框架124与后悬架5成为一体,车宽方向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0046]另外,从前后方向观察,电池壳体12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具备:多个单电池;以及电池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单电池,该电池组配置于车辆的地板下,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具备对所述车辆的悬架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固定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一部分是柔性衬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悬架是后悬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中,所述电池壳体具备:一对侧框架,它们以夹着所述多个单电池的方式对置;以及一对的前框架和后框架,它们以夹着所述多个单电池的方式对置,从左右方向观察,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后框架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竿尾周太郎安井健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