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03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所述抗皱微针贴片包含一底层以及多个针体,该底层具有一上表面且该针体形成于该上表面上;其中,各针体的材料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据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抗皱微针贴片具有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能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效果。淡化皱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组成物、微针贴片及其制法,尤指一种抗皱组成物、抗皱微针贴片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0002]经皮输药(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为近年来受到瞩目的一种投药方式,其能利用非侵入性的投药方式,让活性物质(例如:药物或疫苗)通过皮肤吸收而发挥药效。经皮输药虽能避免口服投药因消化系统及肝脏初级代谢的破坏,同时亦能免除皮下注射所造成的恐惧感及疼痛感,但由于皮肤的角质层同时具有疏水和带负电荷的性质,故不适合通过传统经皮输药系统传递水溶性药物或水溶性疫苗。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已发展出一种微针贴片,其于基材上布满多个微米等级的针体,而这些针体可刺穿皮肤的角质层,将药物或疫苗等活性物质输送至表皮层而释放。因此通过微针贴片不仅能解决以往口服或皮下注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更能将欲投递的活性物质的类型拓展至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范畴,使前述不同类型的活性物质都能通过微针贴片上的针体直接输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释放药效,而不会有疼痛感产生。
[0004]基于微针贴片具有的诸多优点,目前除了将其应用于医药与疫苗相关领域之外,也逐渐扩展应用于皮肤美容等医美相关领域。
[0005]玻尿酸(hyaluronic acid,HA)由于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与保水性,且也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软骨组织、体液或表皮组织中而提供弹性与润滑效果,因此已成为众所皆知的皮肤美容保养品,并具有皮肤保湿、淡化皱纹等功效。目前含有玻尿酸的美容保养品仍多以直接涂抹于皮肤、口服饮品或锭剂,或者是采用皮下注射等方式来达到补充玻尿酸的目的,然而,如前述直接涂抹于皮肤以及口服皆难以具有好的吸收效果,而皮下注射则有疼痛与不易施用等限制;此外,若将玻尿酸制作成微针贴片的型式施用,则因为玻尿酸本身的特性而容易导致针体强度不足,在穿透皮肤时容易发生弯曲与破坏等问题,难以将玻尿酸确实输送至表皮层或真皮层释放。
[0006]而针对前述问题,CN 107207784 A已公开一种含有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其选用交联型玻尿酸作为微针针体的主要材料,进而可提高针体的结构强度,以减少穿透皮肤时针体发生弯曲的情况。然而,在微针贴片刺穿皮肤后,玻尿酸的溶解释放速率与保湿与淡化皱纹等皮肤美容效果密切相关,但所述专利提供的含有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并未能具有较高的溶解释出速率。
[0007]因此,目前仍有待开发与研究一种含玻尿酸的微针贴片,其具有良好的针体结构强度而可刺穿皮肤,并同时具有较高的玻尿酸溶解释出速率,以提供较快速的保湿与淡化皱纹等美容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且以所述抗皱组
成物作为针体的材料进一步制成抗皱微针贴片,其具有可刺穿人体皮肤的针体结构强度,并且同时能使玻尿酸较迅速溶解释出,进而较快速提供皮肤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作用,并且达到抚平、淡化皱纹的功效。
[0009]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皱组成物,其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
[0010]借由选用特定种类的玻尿酸并同时控制该特定种类玻尿酸之间的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抗皱组成物作为微针贴片的针体的材料,能使所制得的针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而可刺穿人体皮肤,并且同时使玻尿酸能较快速溶解与释出,进而能够达到较快速提供保湿、增加皮肤厚度与强度的效果,并达到抚平与淡化皱纹的目的。
[0011]较佳的,该小分子玻尿酸的平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千道尔顿(kilodalton,kDa)且小于或等于10kDa,该小分子玻尿酸以1重量百分比(weight percent,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
‑1下所测得的黏度小于2厘泊(centipoise,cP)。
[0012]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是以组胺酸(histidine)进行改质的玻尿酸。具体而言,以组胺酸对玻尿酸进行改质是指组胺酸接枝于玻尿酸的羟基上。更具体而言,该改质型玻尿酸的组成可包含组胺酸改质的玻尿酸、玻尿酸以及组胺酸,其中所述的玻尿酸与组胺酸为进行改质反应后所剩余的未反应者。
[0013]较佳的,该改质型玻尿酸以1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0,在25℃、剪切率为1s
‑1下所测得的黏度是2cP至9cP。
[0014]依据本专利技术,该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一交联剂使玻尿酸进行交联所制得。具体而言,该交联剂可为1,4

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4

butanediol diglycidyl ether,BDDE)、二乙烯基砜(divinyl sulfone,DVS)、己二酸二酰肼(adipic dihydrazide,ADH)、碳二亚胺(又称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1

ehtyl
‑3‑
(3

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lycidyl methacylate,GMA)。
[0015]较佳的,该交联型玻尿酸以1wt%至5wt%的含量溶于水中后,其pH值为5.0至7.5,在25℃、剪切率为1s
‑1下所测得的黏度是4000cP至8000cP。
[0016]较佳的,该抗皱组成物还可包含一抗菌剂。具体而言,所述抗菌剂包含对羟基苯乙酮(p

hydroxyacetophenone)、戊二醇(pentylene glycol)、己二醇(hexanediol)、辛甘醇(caprylyl glycol)、苯氧乙醇(phenoxyethanol)、苯甲醇(benzyl alcoh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苯甲酸(benzoic acid)、山梨酸(sorbic acid)、山梨酸钾(potassium sorbate)、丙酸(propionic acid)、去水醋酸(dehydroacetic acid)、氯苯甘醚(chlorophenesin)、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behentrimonium chloride)、氯化苯二甲羟铵(benzalkonium chloride)、芐索氯铵(benzethonium chloride)、苯甲酸丁酯(butyl benzoate)、二甲基恶唑烷(dimethyl oxazolidine)、溴氯芬(bromochlorophene)、二氯苯甲醇(dichlorobenzyl alcohol)、月桂酰精氨酸乙酯HCl(ethyl lauroyl arginate HCl)、7

乙基双环恶唑烷(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小分子玻尿酸、一改质型玻尿酸以及一交联型玻尿酸,且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大于或等于0.1且小于或等于4,该改质型玻尿酸相对于该交联型玻尿酸的重量比值小于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小分子玻尿酸的平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1kDa且小于或等于10kDa。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改质型玻尿酸是以组胺酸进行改质的玻尿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交联型玻尿酸是通过一交联剂使玻尿酸进行交联所制得。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皱组成物,其特征在于,该抗皱组成物还包含对羟基苯乙酮、戊二醇、己二醇、辛甘醇、苯氧乙醇、苯甲醇、水杨酸、苯甲酸、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去水醋酸、氯苯甘醚、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氯化苯二甲羟铵、芐索氯铵、苯甲酸丁酯、二甲基恶唑烷、溴氯芬、二氯苯甲醇、月桂酰精氨酸乙酯HCl、7

乙基双环恶唑烷、甲酸、戊二醛、脱氧苯比妥、亚硫酸钠、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甲基异噻唑啉酮、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氧异丙醇、醋酸苯汞、三氯碳酸苯胺、十一烯酸、活肤锌、5


‑5‑
硝基

1,3

二恶烷、甲醛苄醇半缩醛、二羟甲基二甲基乙内酰脲、重氮烷基咪唑脲、尿素醛、甲烯胺、季铵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佼叶修锋徐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怡定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