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微粒体中1-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MS/MS分析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103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肝微粒体中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肝微粒体酶又称肝药酶,该系统中的主要酶系为CYP450,CYP450酶系参与生物体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转化,是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包括CYP1、CYP2、CYP3、CYP4、CYP5、CYP7和CYP8等亚族。CYP3A4是CYP450s酶系的重要亚组,在肝脏和小肠中表达最丰富,参与50%以上临床药物的I相代谢。因此,研究CYP3A4酶代谢对评价药物代谢特征及研究药物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0003]CYP3A4酶活性的改变,会使经其代谢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减慢或增加,从而导致血药浓度的改变,反映出药物作用效果的强弱的改变甚至是否产生毒性。因此,在评价药物代谢过程中研究CYP3A4酶活性的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利用体外方法进行药物代谢研究,研究代谢酶对底物的选择性代谢和底物对酶的诱导或抑制,预测体内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等,从而可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
[0004]在CYP3A4代谢酶研究中,咪达唑仑经CYP3A4代谢酶M位点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1

羟基咪达唑仑。在国内外相关文献咪达唑仑作为CYP3A4的特征性探针底物,通过测定其在肝微粒体中其主要代谢产物1

羟基咪达唑仑的含量变化,对CYP3A4代谢酶的活性进行评价。
[0005]在体外代谢抑制研究过程中,常用评价酶活性体外方法为探针药物法即Cocktail鸡尾酒疗法,该方法通过建立肝微粒体温孵体系,建立药物代谢研究模型。但Cocktail法采用同一个孵育体系,统一终止反应时间,不能很好地控制每个酶的反应程度,很容易出现反应过量的现象。
[0006]目前报道定量检测咪达唑仑代谢物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其检测方法大都为梯度洗脱,检测物质多,分离度欠佳,且操作和样品预处理方法较为繁琐,难以实现对人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1

羟基咪达唑仑与咪达唑仑及其代谢产物的有效分离,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定量,且定量下限较高、线性范围窄及灵敏度低等;同时文献报道的还有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LC

MS/MS法),但方法中为梯度洗脱、分析检测时间较长等,无法实现1

羟基咪达唑仑的单独检测或分析检测时间长等。
[0007]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更快速、更稳定、灵敏度高及线性范围更大分离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提供一种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稳定精确,且提高了分析效率。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11]S1、建立肝微粒体温孵体系
[0012]在PBS缓冲溶液中加入混合的人肝微粒体、氯化镁溶液,以及底物预孵育,之后加入还原型辅酶Ⅱ启动反应,在恒温水浴锅中温孵;
[0013]S2、标准曲线样品及待测样品的配制
[0014]根据步骤S1中的肝微粒体温孵体系,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曲线样品、质控样品及空白样品,并进行孵育;其中,底物为系列浓度的1

羟基咪达唑仑;
[0015]根据S1中的肝微粒体温孵体系,配制待测样品,并进行孵育,其中底物为浓度0.5μM的咪达唑仑。
[0016]S3、样品进样前处理
[0017]在步骤S2中孵育后的标准曲线样品和待测样品中加入内标物终止反应,并进行涡旋振荡、离心,之后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至孔板中,每孔中加入乙腈水溶液复溶,并进行封膜、摇板;
[0018]S4、UPLC

MS/MS分析检测
[0019]将步骤S3处理后的样品进行UPLC

MS/MS分析检测,其中,
[0020]UPLC检测条件:
[0021]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0.1%甲酸乙腈溶液;
[0022]洗针液:异丙醇/甲醇/乙腈/超纯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3:3:3;
[0023]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
[0024]流速:0.4mL/min
[0025]保留时间:1

羟基咪达唑仑:0.59min;非那西汀:0.82min;
[0026]洗脱时间:1.5min
[0027]色谱洗脱程序为:0~1.5min流动相B的体积百分数为40%;
[0028]质谱条件为:
[0029]质谱离子源:Turbo Spray电喷雾电离源;极性:正离子模式;扫描类型:MRM多反应离子监测;碰撞气:Medium;气帘气:35psi;分辨率Q1/Q3:Unit/Unit;喷雾气:50psi;辅助加热气:50psi;喷雾电压:5500V;离子化温度:500℃;采集时长:1.50min;
[0030]根据检测结果得到1

羟基咪达唑仑的标准曲线,并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的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
[0031]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人肝微粒体的孵育浓度为0.01mg/mL,氯化镁溶液的孵育浓度为10mM,还原型辅酶Ⅱ的孵育浓度为1mM;预孵育时间为5min,启动反应后,在37℃恒温水浴锅中的孵育时间为25min。
[0032]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标准曲线样品浓度范围为0.005μM~5μM。
[0033]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内标工作溶液为100ng/mL的非那西汀;乙腈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上清液和乙腈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2;
[0034]前处理的条件如下:以2500rpm的转速涡旋振荡5min;在4℃的条件下,以12000rpm的转速离心10min;以300rpm的转速摇板5min。
[0035]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色谱柱的规格为:长50mm
×
内径2.1μm,填充颗粒1.8μm。
[0036]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UPLC检测条件中进样量为2μL。
[0037]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UPLC检测条件中进样时间为1.5min。
[0038]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UPLC检测条件中,柱温为40℃,自动进样器的温度为4℃。
[0039]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离子监测采集参数如下:
[0040]1‑
羟基咪达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建立肝微粒体温孵体系在PBS缓冲溶液中加入混合的人肝微粒体、氯化镁溶液,以及底物预孵育,之后加入还原型辅酶Ⅱ启动反应,在恒温水浴锅中温孵;S2、标准曲线样品及待测样品的配制根据步骤S1中的肝微粒体温孵体系,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曲线样品、质控样品及空白样品等,并进行孵育;其中,底物为系列浓度的1

羟基咪达唑仑;根据S1中的肝微粒体温孵体系,配制待测样品,并进行孵育,其中底物为浓度0.5μM的咪达唑仑;S3、样品进样前处理在步骤S2中孵育后的标准曲线样品和待测样品中加入内标工作溶液终止反应,涡旋、振荡、离心,后取离心后的上清液至孔板中,每孔中加入乙腈水溶液复溶,封膜、摇板;S4、UPLC

MS/MS分析检测将步骤S3处理后的样品进行UPLC

MS/MS分析检测,其中,色谱检测条件: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0.1%甲酸乙腈溶液;洗针液:异丙醇/甲醇/乙腈/超纯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3:3:3;色谱柱:ACQUITY UPLC HSS T3;流速:0.4mL/min保留时间:1

羟基咪达唑仑:0.59min;非那西汀:0.82min;洗脱时间:1.5min色谱洗脱程序为:0~1.5min、流动相B的体积百分数为40%;质谱条件为:质谱离子源:Turbo Spray电喷雾电离源;极性:正离子模式;扫描类型:MRM多反应离子监测;碰撞气:Medium;气帘气:35psi;分辨率Q1/Q3:Unit/Unit;喷雾气:50psi;辅助加热气:50psi;喷雾电压:5500V;离子化温度:500℃;采集时长:1.50min;根据检测结果得到1

羟基咪达唑仑的标准曲线,并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样品中的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微粒体中1

羟基咪达唑仑浓度的UPLC

MS/MS分析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人肝微粒体的孵育浓度为0.01mg/mL,氯化镁溶液的孵育浓度为10mM,还原型辅酶Ⅱ的孵育浓度为1mM;预孵育时间为5min,启动反应后,在37℃恒温水浴锅中的孵育时间为25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肝微粒体中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阿莉何孟奇胡惠影张雪峰程远国窦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鼎泰药物研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