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集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097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岩溶涌水段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拱形支架和拱形模板,拱形支架架设在开挖的隧道岩溶涌水段,且拱形支架的外侧面固定有拱形模板,拱形模板的外侧面等距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导引槽,且每个导流槽内均设置有弹性滤网,每个导引槽的最顶端槽内均固定有固定筒;收集筒与拱形模板贴合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流槽,且多个导流槽分别与多个导引槽连通;收集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杆,且转轴杆上套接有螺旋输送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将岩溶突涌的积水快速排出,同时还能够防止突涌的泥沙或泥水在拱形模板上堆积而对拱形模板造成挤压,进而影响拱形模板对隧道岩溶的安全稳定支护。影响拱形模板对隧道岩溶的安全稳定支护。影响拱形模板对隧道岩溶的安全稳定支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及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岩溶涌水段支护
,具体为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富水山岭隧道常面临高压岩溶突水,隧道施工需要在岩溶容易发生突涌水段进行支护,以防止隧道顶板之上水压力大位置,隧道施工扰动作用下,形成高压突水,影响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而现有的支护装置多是通过拱形支架将拱形模板固定支撑在隧道岩溶的内壁上。
[0003]当岩溶隧道在施工时突发涌水时,突发的涌水只会顺着拱形模板的表面向下流动到隧道的底部,进入容易造成隧道地面发生沉降,同时涌水段不光产生积水还有部分泥土掉落在拱形模板上,因此,泥土在拱形模板上若不及时排出,容易对拱形模板产生挤压而产生变形,进而影响支护装置对岩溶隧道的安全稳定支护;同时若是积水和泥土不进行分离排出,容易对拱形模板上开设的导流槽造成堵塞,进而影响拱形模板对突涌的积水进行稳定导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包括拱形支架和拱形模板,所述拱形支架架设在开挖的隧道岩溶涌水段,且拱形支架的外侧面固定有拱形模板,其所述拱形模板上设置有导流分离机构,所述导流分离机构用于将隧道岩溶突涌水段突涌出的积水和泥土进行分流导流到拱形模板的下方进行收集排出。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分离机构包括弹性滤网、固定筒、导流管、积水渠、收集筒和螺旋输送叶;所述拱形模板的外侧面等距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导引槽,且每个导流槽内均设置有弹性滤网,每个所述弹性滤网将导引槽分隔呈导水槽和导泥槽;每个所述导引槽的最顶端槽内均固定有固定筒,且固定筒将弹性滤网分隔呈两段铺设在拱形模板左右两侧面的导引槽内;多个所述导流管分别连接到多个导引槽的槽底侧面,且每个导流管的管口均与弹性滤网内侧的导水槽连通;所述积水渠沿着拱形支架的长度方向铺设在隧道的下底面,且积水渠的两侧槽壁与倾斜设置的导流管的另一端管口连通;两个所述收集筒分别固定在拱形模板的两侧外壁下方,且对称的收集筒嵌入到隧道的两侧墙壁上,所述收集筒与拱形模板贴合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导流槽,且多个导流槽分别与多个导引槽连通;所述收集筒内转动设置有转轴杆,且转轴杆上套接有螺旋输送叶。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前后两侧面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限位导条,对称的所述限位导条连接到所述弹性滤网的两侧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的左右两侧面开设有伸缩腔,分段的所述弹性滤网的对应
端面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到伸缩腔内;所述弹性滤网的底端面连接有弧形导板,且弧形导板的底端面从导引槽和导流槽的连接处滑动伸入到收集筒内,所述螺旋输送叶与弧形导板对应的外圈面上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弹性凸起,且多个弹性凸起分别与弧形导板转动挤压接触。
[0009]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分离机构还包括支撑块,多个所述支撑块等间隔设置导引槽内,且多个支撑块与滑动的弹性滤网内侧面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筒外侧面为毛刺面设置,且收集筒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嵌入到隧道两侧墙壁上。
[0011]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所述支护装置对隧道岩溶突涌水段进行支护。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拱形模板上开设的多个导引槽内设置弹性滤网,且在拱形模板的下方外侧设置收集筒,在其中心下方设置积水渠,弹性滤网会将积水中混合的泥水或泥沙进行过滤,使得过滤的积水顺着导水槽向下流动,而泥沙或泥水会顺着导泥槽向下流动到拱形模板的外侧下方,而顺着导水槽流动的大部分积水会通过导流管进行到积水渠内排出,而顺着导泥槽流动的泥沙或泥水会进入到收集筒内,通过旋转的螺旋输送叶排出到洞口外部,进而不仅能够实现将岩溶突涌的积水快速排出,同时还能够防止突涌的泥沙或泥水在拱形模板上堆积而对拱形模板造成挤压,进而影响拱形模板对隧道岩溶的安全稳定支护。
[0014]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弹性滤网滑动设置在导引槽内,当螺旋输送叶在收集筒内转动时,此时螺旋输送叶外圈面的弹性凸起会对弧形导板进行挤压,同时弹性凸起与弧形导板的摩擦力会使得弧形导板向着收集筒下方移动,此时弧形导板会带动弹性滤网在导引槽内向上滑动,当弹性滤网在导引槽内不断上下滑动,进而弹性滤网的滑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突涌的积水中混合的泥沙或泥水进行快速过滤排入到收集筒内进行收集,防止泥沙或泥水聚集粘附在弹性滤网上而造成其堵塞,进而影响弹性滤网对积水的快速安全过滤。从而容易造成泥沙或泥水在拱形模板上产生堆积而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拱形模板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1、拱形支架;2、拱形模板;21、导引槽;22、导水槽;23、导泥槽;24、滑动槽;3、导流分离机构;31、弹性滤网;32、固定筒;321、伸缩腔;33、导流管;34、积水渠;35、收集筒;351、导流槽;36、螺旋输送叶;37、转轴杆;4、限位导条;5、弧形导板;6、弹性凸起;7、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技术方案:包括拱形支架1和拱形模板2,所述拱形支架1架设在开挖的隧道岩溶涌水段,且拱形支架1的外侧面固定有拱形模板2,所述拱形模板2上设置有导流分离机构3,所述导流分离机构3用于将隧道岩溶突涌水段突涌出的积水和泥土进行分流导流到拱形模板2的下方进行收集排出;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本专利技术在拱形模板2上设置导流分离机构3,当架设到岩溶隧道内的拱形模板2对突涌水段的积水进行导流时,此时通过拱形模板2上开设的多个导引槽21流动的积水会先通过导流分离机构3进行过滤分离,而分离后积水会顺着导引槽21的内壁向下流动排入到岩溶隧道地面中心处设置的排水渠内,而分离后的泥水或泥沙会向下流动到拱形模板2下端外侧面固定的收集筒35内,再通过收集筒35排出,进而也就不会造成突涌水段涌出的积水或泥水过多对拱形模板2造成挤压,进而影响拱形模板2对隧道熔岩的安全稳定支护。
[0023]优选的,所述导流分离机构3包括弹性滤网31、固定筒32、导流管33、积水渠34、收集筒35和螺旋输送叶36;
[0024]弹性滤网31,所述拱形模板2的外侧面等距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导引槽21,且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包括拱形支架(1)和拱形模板(2),所述拱形支架(1)架设在开挖的隧道岩溶涌水段,且拱形支架(1)的外侧面固定有拱形模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模板(2)上设置有导流分离机构(3),所述导流分离机构(3)用于将隧道岩溶突涌水段突涌出的积水和泥土进行分流导流到拱形模板(2)的下方进行收集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岩溶突涌水段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分离机构(3)包括弹性滤网(31)、固定筒(32)、导流管(33)、积水渠(34)、收集筒(35)和螺旋输送叶(36);弹性滤网(31),所述拱形模板(2)的外侧面等距开设有多个竖向的导引槽(21),且每个导流槽(351)内均设置有弹性滤网(31),每个所述弹性滤网(31)将导引槽(21)分隔呈导水槽(22)和导泥槽(23);固定筒(32),每个所述导引槽(21)的最顶端槽内均固定有固定筒(32),且固定筒(32)将弹性滤网(31)分隔呈两段铺设在拱形模板(2)左右两侧面的导引槽(21)内;导流管(33),多个所述导流管(33)分别连接到多个导引槽(21)的槽底侧面,且每个导流管(33)的管口均与弹性滤网(31)内侧的导水槽(22)连通;积水渠(34),所述积水渠(34)沿着拱形支架(1)的长度方向铺设在隧道的下底面,且积水渠(34)的两侧槽壁与倾斜设置的导流管(33)的另一端管口连通;收集筒(35),两个所述收集筒(35)分别固定在拱形模板(2)的两侧外壁下方,且对称的收集筒(35)嵌入到隧道的两侧墙壁上,所述收集筒(35)与拱形模板(2)贴合的侧壁开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以恒陈超祁佳睿钟小菁马海楠叶晨
申请(专利权)人:集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