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097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沿隧道中心纵向延伸的主排水沟设计路径定位安置主排水沟箱模,主排水沟箱模包括箱模主体和辅助移动机构;步骤S2、然后沿隧道两侧纵向对称的侧排水槽设计路径定位安装排水槽加工模具;步骤S3、封端箱模主体两侧、填充模板内侧,然后浇筑混凝土,当浇筑好的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开始拆模,然后箱模主体沿设计路径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填充模板拆下后也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步骤S4、在拆模后的主排水沟内安装双棱边保护装置,在拆模后的侧排水槽边沿处贴合安装整体单棱边保护折弯板;重复步骤S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仰拱排水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隧道主排水沟施工通常采用起吊机将箱模从上往下吊装到设计位置,然后封模浇筑两侧,等混凝土强度达标后拆模,并将箱模吊装至相邻下一段重复浇筑,操作繁琐,施工人员任务量大,还需要时刻人工调整箱模位置,但依旧存在人工误差,导致箱模无法精确落到设计路径上,最后形成的主排水沟路径不流畅、不美观,而且由于主排水沟横截面为方形,箱模在脱模时容易与刚浇筑好的混凝土发生磕碰,导致主排水沟侧壁被大面积刮擦和/或箱模侧板磨损。
[0003]而隧道中心水沟作为隧道施工期间及运营期间的主排水通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仰拱施工与中心主排水沟混凝土浇筑施工存在时间间隔,完成仰拱施工后,现目前未设有中心主排水沟的棱角保护装置,因此主排水沟的棱边容易出现磕碰、缺边、掉角等损伤。
[0004]针对隧道侧排水槽施工,由于隧道仰拱与隧道边墙所浇筑的混凝土标号不一样,因此需要借助填充模板进行分隔后浇筑仰拱混凝土,现采用半圆形槽具人工挤压刚浇筑的仰拱混凝土然后趁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取出槽具,从而在仰拱区域内靠左右边侧形成排水槽,此方法因混凝土未凝固前软状,半圆形槽具放在混凝土上并不保证重量均衡,从而导致排水槽深浅不一,也因为挤压导致排水槽的线型不顺畅、边角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主排水沟箱模移动定位方便准确,侧排水槽线型流畅、深度一致,解决采用起吊机将主排水沟箱模从上往下吊装到设计位置导致形成的主排水沟路径不流畅、不美观,以及半圆形槽具人工挤压导致排水槽深浅不一、线型不顺畅、边角缺失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沿隧道中心纵向延伸的主排水沟设计路径定位安置主排水沟箱模,主排水沟箱模包括箱模主体和对称位于箱模主体前后端的辅助移动机构,所述箱模主体整体为左右对称的拼装箱体结构,箱模主体内安装有调节箱模主体左右侧板间距的伸缩装置;所述辅助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箱模主体前后壁的支撑座和与支撑座上下对应的伸缩支腿;
[0008]步骤S2、然后沿隧道两侧纵向对称的侧排水槽设计路径定位安装排水槽加工模具,所述排水槽加工模具包括顶面与待填充面齐平的填充模板、沿填充模板外侧壁纵向间隔设置的固定臂底座、安装在固定臂底座上的固定臂、纵向连接全部固定臂端部的排水槽模具和沿填充模板外侧壁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所述固定臂整体呈“n”型且贴合填充模
板外侧壁弯折至与填充面齐平,所述填充模板分隔隧道仰拱和隧道边墙区域,所述固定臂底座水平底面与填充模板外侧壁形成小三角支撑空间,所述支撑杆远离填充模板的一端抵住隧道边墙形成大三角支撑空间,并结合小三角支撑空间共同支撑隧道仰拱填充排水槽加工模具;
[0009]步骤S3、封端箱模主体两侧、填充模板内侧,然后浇筑混凝土,当浇筑好的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开始拆模,箱模主体通过伸缩装置横向宽度收窄进行脱模,前后借助千斤顶顶起箱模主体,箱模主体的伸缩支腿落回底面,支撑箱模主体沿设计路径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填充模板拆下后也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
[0010]步骤S4、在拆模后的主排水沟内安装双棱边保护装置,双棱边保护装置包括镜像对称贴合安装在主排水沟浇筑好的混凝土侧壁边沿上的折弯钢板,且一侧的折弯钢板顶面焊接有水平钢杆,另一侧的折弯钢板顶面焊接有供水平钢杆端部穿过的套筒,水平钢杆与套筒通过抵紧螺栓固定;在拆模后的侧排水槽边沿处贴合安装整体呈倒“L”型的单棱边保护折弯板;
[0011]重复步骤S1

S4,进行下一段隧道仰拱主侧排水施工。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步骤S1中,伸缩装置包括沿箱模主体内纵向间隔焊接的液压缸安装座和对称安装在液压缸安装座左右侧的水平液压缸,所述水平液压缸的伸缩杆端头固定在同侧箱模主体左右侧板上,通过在箱模主体内置水平向的液压缸,带动箱模主体左右侧板回收,使箱模主体宽度收窄,从而保证箱模侧板不会跟浇筑好的侧壁发生磕碰,导致主排水沟侧壁被大面积刮擦和/或箱模侧板磨损的情况发生。
[00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1中,支撑座上设有竖向通孔、供千斤顶顶升用的平台和供起吊勾挂用的吊钩,支撑座上设有供千斤顶顶升用的平台和供起吊勾挂用的吊钩,从而方便起吊机在初始阶段起吊,然后在后续箱模主体移动至下一阶段时,先直接采用千斤顶顶升箱模主体悬空,然后落下滚轮,方便快捷,设计合理;
[0014]所述伸缩支腿包括竖直段穿过竖向通孔的倒“T”型支撑主架和位于倒“T”型支撑主架水平段左右两端的滚轮,所述倒“T”型支撑主架竖直段顶端设有防脱横杆,倒“T”型支撑主架竖直段与支撑座设有尺寸匹配的定位孔,并配备有定位销,当箱模主体移动至下一阶段待浇筑段时,只需要抽出定位销,就能通过箱模主体的自身重力使滚轮底面与箱模主体底面齐平,设计结构巧妙,实用性强,操作灵活。
[00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座远离箱模主体的一侧设有平台,所述支撑座顶面设有吊钩,位置设计合理,千斤顶的安装空间不受阻碍。
[001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3中,拆模时将起吊箱模主体悬空,在伸缩支腿自身重力作用下,防脱横杆落在支撑座顶面,滚轮下落至地面,支撑座及倒“T”型支撑主架定位孔重合并通过横向穿过的定位销固定,然后滚轮带动悬空的箱模主体沿主排水沟设计路径移动至下一浇筑段,工序合理,省时省力。
[001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1中,箱模主体前端板开设有配重注水管,后端板开设有靠近箱模主体底部的排水管,配重注水管高于排水管,配重注水管高于排水管,从而形成高度差,方便注水加重箱模后,再通过排水管流出。
[001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S2中,排水槽模具横截面呈倒梯形结构,上大下小的结构方便取出,也不会碰撞影响边角形状,所述排水槽模具采用8mm~10mm厚钢板无缝拼接而
成,所述固定臂采用宽100mm~110mm、厚12mm~14mm扁钢,选材合适,尺寸合理,所述固定臂底座采用双拼工字钢,且间隔0.8m~1.2m纵向排列在填充模板外侧壁,保证沿隧道纵向的侧排水槽的支撑稳定性。
[001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固定臂底座、固定臂与填充模板焊接连接,所述固定臂端部与排水槽模具采用焊接连接,焊接牢固,结构连接紧密。
[002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杆采用丝杆螺母机构,实现杆身长度调节,从而根据隧道边墙距离进行实时调整,保证填充模块线型流畅。
[002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箱模主体的顶面宽度大于底面宽度,且上下端面存在1cm~2cm的宽度差,从而方便脱模,以及箱模主体的左右侧板间距收窄时,露出的底板部分在抬升后不会剐蹭浇筑好的混凝土侧壁。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3](1)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沿隧道中心纵向延伸的主排水沟设计路径定位安置主排水沟箱模,主排水沟箱模包括箱模主体(1)和对称位于箱模主体(1)前后端的辅助移动机构(2),所述箱模主体(1)整体为左右对称的拼装箱体结构,箱模主体(1)内安装有调节箱模主体(1)左右侧板间距的伸缩装置;所述辅助移动机构(2)包括固定在箱模主体(1)前后壁的支撑座(21)和与支撑座(21)上下对应的伸缩支腿(22);步骤S2、然后沿隧道两侧纵向对称的侧排水槽设计路径定位安装排水槽加工模具,所述排水槽加工模具包括顶面与待填充面齐平的填充模板(3)、沿填充模板(3)外侧壁纵向间隔设置的固定臂底座(4)、安装在固定臂底座(4)上的固定臂(5)、纵向连接全部固定臂(5)端部的排水槽模具(6)和沿填充模板(3)外侧壁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7),所述固定臂(5)整体呈“n”型且贴合填充模板(3)外侧壁弯折至与填充面齐平,所述填充模板(3)分隔隧道仰拱和隧道边墙区域,所述固定臂底座(4)水平底面与填充模板(3)外侧壁形成小三角支撑空间,所述支撑杆(7)远离填充模板(3)的一端抵住隧道边墙形成大三角支撑空间,并结合小三角支撑空间共同支撑隧道仰拱填充排水槽加工模具;步骤S3、封端箱模主体(1)两侧、填充模板(3)内侧,然后浇筑混凝土,当浇筑好的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开始拆模,箱模主体(1)通过伸缩装置横向宽度收窄进行脱模,前后借助千斤顶顶起箱模主体(1),箱模主体(1)的伸缩支腿(22)落回底面,支撑箱模主体(1)沿设计路径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填充模板(3)拆下后也移动至下一个待浇筑阶段;步骤S4、在拆模后的主排水沟内安装双棱边保护装置(8),双棱边保护装置(8)包括镜像对称贴合安装在主排水沟浇筑好的混凝土侧壁边沿上的折弯钢板(81),且一侧的折弯钢板(81)顶面焊接有水平钢杆(83),另一侧的折弯钢板(81)顶面焊接有供水平钢杆(83)端部穿过的套筒(82),水平钢杆(83)与套筒(82)通过抵紧螺栓固定;在拆模后的侧排水槽边沿处贴合安装整体呈倒“L”型的单棱边保护折弯板;重复步骤S1

S4,进行下一段隧道仰拱主侧排水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仰拱主、侧沟及填充同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伸缩装置包括沿箱模主体(1)内纵向间隔焊接的液压缸安装座(11)和对称安装在液压缸安装座(11)左右侧的水平液压缸(12),所述水平液压缸(12)的伸缩杆端头固定在同侧箱模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云峰方兵张伟王福海熊军李勇张开顺陈明富李迎阳陈伟李亚冲甘宇罗勇吕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