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948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固定,第二面用于车辆上的终端固定杆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通过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可以适应两种方式的安装固定,如可以固定于横向布置的固定杆上,也可以布置于垂直布置的固定杆上,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消费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

技术介绍

[0002]车载刷卡机或车载消费终端,是安装于车辆上,如公交车上的刷卡终端,其包括有壳体,置于壳体中的电路板等电子器件,外部设置有刷卡区,如通过刷IC卡实现乘车刷卡消费的功能。通常情况下,现有的车载消费终端都是通过固定件固定于车上安装的固定杆上,固定件布置于壳体的后盖或专门的后固定架上,固定件为弧形卡,扣在固定杆上,与后盖或专门的后固定架通过螺钉连接实现固定,后盖或专门的后固定架的表面有与固定杆配合的限位安装槽。现实情况下,有的车上的固定杆是水平布置,有的是垂直布置,而后盖或专门的后固定架上的限位安装槽的位置固定的,要么垂直设置,要么水平设置,这样在导致在安装固定时,只能适应一种固定杆的情况,因此,不方便安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
[0004]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固定,第二面用于车辆上的终端固定杆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
[0006]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0007]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状或是弧形状。/>[0008]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后的交叉中心在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
[0009]其中,所述第二面上具有螺钉孔区,所述螺钉孔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以外的近四角区域,具有四个螺钉孔区,每个螺钉孔区上预形成有一个贯穿到第一面上的螺钉孔。
[0010]其中,所述壳体上近其下端的两个相邻的螺钉孔区的外侧具有壳体固定孔,用于在所述壳体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体装配定位后,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体用螺栓固定。
[0011]其中,所述后壳体的背面的壳体安装区的两侧具有两个限位卡板,两个所述限位卡板与后壳体间形成滑槽,所述限位卡板的上部之间于所述壳体安装区的顶端具有后壳限位部。
[0012]其中,所述固定座的上端两侧具有与所述后壳体装配连接的凸出限位部,所述凸出限位部与所述后壳限位部配合进行壳体的顶端位置限位。
[0013]其中,所述壳体采用工程塑料一体注塑形成。
[0014]本技术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通过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可以适应两种方式的安装固定,如可以固定于横向布置的固定杆上,也可以布置于垂直布置的固定杆上,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在车载消费终端背面后壳上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与固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的主视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的C

C剖面示意图。
[0019]图5是图3的B

B剖面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A向示意图。
[0021]图7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包括一个壳体100,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面101以及第二面102,所述第一面用于与车载消费终端200的后壳201固定,第二面用于车辆上的终端固定杆进行固定,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1以及第二安装槽2,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
[0024]本技术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通过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可以适应两种方式的安装固定,如可以固定于横向布置的固定杆上,也可以布置于垂直布置的固定杆300上,方便使用。
[0025]安装时,可以是将横向布置的终端杆或是竖起布置的终端固定杆与第一安装槽1或是第二安装槽2贴合后,通过一个与所述壳体的第二面配合的扣锁件300扣在后面,然后用螺钉与壳体的第二面102锁紧,即可实现将所述的壳体固定于终端固定杆上。
[0026]其中,所述的扣锁件可以是同样的具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槽与第二槽,与第二面上的结构对应布置,以方便与壳体的第二面配合,共同锁紧固定于终端面固定杆上。
[0027]其中,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一些实施例下,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状或是弧形状,参见图2、3以及6所示。
[0028]其中,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后的交叉中心在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
[0029]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下,所述第二面上具有螺钉孔区5,所述螺钉孔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以外的近四角区域,具有四个螺钉孔区,每个螺钉孔区上预形成有一个贯穿到第一面上的螺钉孔3。通过所述的螺钉孔与对应的锁扣件进行配合贴合后,通过螺栓孔装入螺钉将锁扣件与壳体锁紧固定
[0030]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下,所述壳体上近其下端的两个相邻的螺钉孔区的外侧具有壳体固定孔4,用于在所述壳体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体装配定位后,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
壳体用螺栓固定,所述的壳体固定孔4为两个,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下端侧,在所述壳体通过卡槽等结构装配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盖上后,通过螺栓或螺钉由所述的壳体固定孔装入,与后盖上的对应的螺钉孔螺纹连接,实现将所述壳体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盖装配固定。
[0031]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下,所述第一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体上的装配槽配合装配用的至少一个凸条6,所述凸条由所述壳体的上端向下直线延伸布置.所述的凸条6为多个,沿其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隔开布置,如图6所示,用于对所述固定座装入所述滑槽中后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减少与后壳体的接触面积,以有利终端的散热。
[0032]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下,所述定位凸条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与所述后壳体装配连接的凸出配合部7。所述的凸出配合部7,由所述第二面向第一面的方向延伸,形成外凸部,与后壳体表面形成的限位部202配合,在上端对固定座的位置进行限位。
[0033]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下,所述后壳体的背面具有两个相对隔开布置的限位卡板204,沿其宽度方向隔开,两个所述限位卡板204与后壳体201通过螺钉203装配在一起,且它们之间间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滑槽,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边部8插入装配,所述限位卡板204的上部之间,在所述后壳体上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面以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与车载消费终端的后壳固定,第二面用于车辆上的终端固定杆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上形成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状或是弧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安装槽十字形状交叉布置后的交叉中心在所述壳体的中心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车载消费终端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上具有螺钉孔区,所述螺钉孔区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以及第二安装槽以外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原嘉杨大志何健马巍宁庆锋张庆生苏秋强曹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环球磁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