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损吊装吊具,通过设计专用定位、固定等功能,能够实现顶板单元无损吊装至钢箱梁上的过程,避免传统方法中焊接临时吊耳对板单元的损伤和对产品外观的影响,保证吊装后产品外观和尺寸要求,减少了焊接吊耳,拆除吊耳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用于钢箱梁顶板单元的吊装,结构简单,使用便利。使用便利。使用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损吊装吊具
[0001]本技术涉及了吊具吊装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无损吊装吊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跨径悬索桥钢箱梁设计划分的单个梁段长度为18米左右,顶板厚度为18mm,顶板U肋板厚为8mm,顶板单元重量可达到30吨左右。由于钢箱梁在总拼工序时采用正装法进行施工,顶板单元在吊装时要保证无肋侧朝上,有肋侧朝下。传统吊装方式需要在无肋侧面板上焊接至少4个临时吊耳进行吊装作业,在起吊完成后,对吊耳进行焰切,气刨,打磨,修整,探伤工序,需在成品构件上频繁焊接、切割吊耳,容易伤及母材,产生深度不等的表面缺陷,且现行的钢结构制造标准、规范中对钢材的加工缺陷有明确要求,如《铁路钢桥制造规范》Q/CR9211
‑
2015中规定:“深度为0.3mm~1mm时,可修磨匀顺,深度超过1mm时,应在补焊后修磨匀顺”,增加了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率。传统吊装方式不仅增加了物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也耗费了大量时间。
[0003]由于顶板单元重量较重,采用其他形式的吊具都会不可避免的在板单元上造成卡痕,甚至造成面板变形,影响板单元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对于过量的变形还需增加火焰矫正的工序,也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本技术设计的一种用于顶板单元无损吊装的吊具,可以实现无损安装并能有效控制吊装过程中的板单元变形。
[0005]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的一种无损吊装吊具,包括顶板单元和吊具组件,所述顶板单元包括桥面板、与并排连接于所述桥面板同一表面的两个U肋;所述吊具组件位于两个U肋之间,且吊具组件包括腹板、分别连接于腹板两端的两个连接板、吊耳板、垫板;所述吊耳板与所述腹板连接,所述垫板的一面支撑固定于桥面中间位置而另一面与所述腹板和所述吊耳板同时连接;两个连接板分别与两个U肋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桥面板与U肋焊接固定。
[0007]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和所述U肋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吊耳板上设有通孔。
[0009]优选地,所述垫板与所述桥面板紧密相贴。
[0010]优选地,所述吊具组件有四个,且分布在顶板单元的四个角。
[0011]优选地,所述腹板的轮廓和尺寸根据所述U肋的间距、高度和两肢角度确定。
[0012]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利用了顶板U肋上的螺栓孔完成吊具组件与板单元的组装,无需在板单元上进行焊接或者重新打孔,实现了吊具组件的无损安装,可以简化后续打磨探伤的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2)本技术将垫板与吊耳板和腹板焊接,通过使用一块垫板承受板单元的自
重,保证顶板单元的平面度;同时利用腹板和连接板对U肋进行外部刚性支撑,有效控制了吊装过程中U肋的变形,简化掉后续的热矫正工序,提高了相应的工效。
[0015](3)本技术包括的整套工装,基本采用螺栓和卸扣进行连接,拆卸方便,利于重复使用,为顶板单元的吊装提供了一套高效实用的标准化工具。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工装整体构造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0]图5为图3中Ⅰ位置的局部大样图;
[0021]图6为图4中Ⅱ位置U肋群孔大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参照附图1,示例为18米长顶板单元在钢箱梁总拼吊装时所使用的一套无损吊装工装(在使用过程中,板单元四个角各安装一套吊具组件如图2
‑
4所示,图中仅示意一套;顶板单元是由桥面板5与U肋6焊接成的单元件,U肋6的两端钻有Φ26螺栓孔如图6所示)。
[0023]如图5所述吊具组件由一块腹板1、两块连接板2、一块吊耳板3和一块垫板4组成,两个连接板2通过双面6mm角焊缝与腹板1进行焊接,根据顶板单元上U肋6的间距,高度,和两肢的角度进行放样,确定了腹板1的轮廓尺寸,以确保吊具组件安装好之后连接板可以和U肋6密贴,连接板2上开有Φ26通孔(孔的定位尺寸也通过放样得出),通过螺栓与顶板单元上的U肋进行紧固连接。
[0024]吊耳板3通过双面6mm角焊缝与腹板进行焊接,吊耳板3上开设有Φ26通孔,用于卸扣的安装或钢丝绳的安装。垫板4通过双面6mm角焊缝与腹板1和吊耳板3进行焊接,吊具组件安装好之后垫板4与顶板单元可以实现密贴,主要承受吊装过程中的竖直压力,减少面板的变形。
[0025]使用上述顶板无损吊装吊具的方法:
[0026]将吊具组件放置在顶板单元四角的U肋6两肢之间,使垫板4与桥面板5密贴,连接板2与U肋6两肢密贴。
[0027]微调吊具组件的位置,使连接板2上的螺栓孔与U肋6上的螺栓孔对正,并使用M24螺栓进行栓连紧固。
[0028]将卸扣或钢丝绳穿过吊耳板3上的通孔并紧固,即可进行吊装作业。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方法,只是对本技术应用的说明,并不属于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因此不作过多叙述。
[0030]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技术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技术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损吊装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单元和吊具组件,所述顶板单元包括桥面板(5)、与并排连接于所述桥面板(5)同一表面的两个U肋(6);所述吊具组件位于两个U肋(6)之间,且吊具组件包括腹板(1)、分别连接于腹板(1)两端的两个连接板(2)、吊耳板(3)、垫板(4);所述吊耳板(3)与所述腹板(1)连接,所述垫板(4)的一面支撑固定于桥面板(5)中间位置而另一面与所述腹板(1)和所述吊耳板(3)同时连接;两个连接板(2)分别与两个U肋(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损吊装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板(5)与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东,丁锐,杨天阳,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