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973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混合池、厌氧消化管和储气罐,所述污泥浓缩池、混合池、厌氧消化管和储气罐之间的连接采用密闭焊接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低有机质、低C/N污泥单一厌氧消化所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消化效率差、产气量低的问题,提升沼气含量,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降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系统占地面积小且系统密闭无恶臭气体逸出,不仅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属于污泥无害化处理


技术介绍

[0002]国内外常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包括卫生填埋、干化焚烧、好氧堆肥和厌氧消化等,农作物秸秆属于典型的农村固体废弃物,目前主要采取焚烧和回填的构建方法处理。
[0003]然而,现有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存在一些缺陷,卫生填埋技术容易造成次生污染;污泥干化焚烧技术能耗较高,投资成本大,高温干化易产生臭气,干化过程中的粉尘存在安全隐患;好氧发酵技术占地面积大、堆肥过程中产生大量臭气;厌氧消化技术厌氧消化效率低、产气性能不佳;采用焚烧构建方法处置秸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浪费了大量资源,采用回填构建方法处置秸秆,秸秆腐烂时间周期长且无法杀死有害虫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该系统可以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后,与低有机质、低C/N比污泥混合协同处理,以废治废,有效解决低有机质、低C/N比污泥单一厌氧消化时系统不稳定、消化效率差、产气量低的问题,从而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降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该系统占地面积小且系统密闭无恶臭气体逸出,不仅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0005]本技术是这样构成的: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混合池、厌氧消化罐和储气罐,所述污泥浓缩池的左上端连接在污泥泵a的出口端,污泥浓缩池内有竖直安装的排水管,排水管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排水阀a、排水阀b、排水阀c、排水阀d,污泥浓缩池底端中部设有排水阀e,污泥浓缩池底端右侧设有污泥泵b进口端,所述混合池的左上端连接污泥泵b的出口端,混合池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搅拌机a,搅拌机a的搅拌叶片伸入混合池内部,混合池的右上端连接有滚筒筛,混合池的下端右侧连接污泥提升泵的入口端,所述厌氧消化罐的罐顶左端连接污泥提升泵的出口端,厌氧消化罐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搅拌机b,搅拌机b的搅拌叶片伸入厌氧消化罐内部,在厌氧消化罐罐顶上且位于搅拌机b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气压表a和安全阀a,厌氧消化罐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a、排泥阀门b和排泥阀门c,厌氧消化罐的罐底中部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d,厌氧消化罐的左上端连接排气管a的进气端,在排气管a上沿着排气方向依次安装有气压表b、止气阀门、湿式气体流量计,所述储气罐左下端连接排气管a的排气端,储气罐的罐顶安装有安全阀b和气压表c,储气罐的右侧安装有排气管b,储气罐的罐底安装有排水阀门f。
[0006]进一步,所述污泥泵a的进口端连接在二沉池右下端。
[0007]进一步,所述排水管入水口处安装有滤网。
[0008]进一步,所述污泥浓缩池、混合池、厌氧消化罐和储气罐之间采用密闭焊接的方式连接确保系统的其密闭性,防止恶臭气体溢出和沼气泄露。
[0009]进一步,所述混合池的下端中部安装有取样阀门,在厌氧消化罐右侧的排泥阀门c的下方依次安装有取样阀门b和取样阀门c,定期通过取样阀门检查秸秆污泥混合物的发酵程度,调整秸秆污泥混合物的进出量。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1](1)有效解决低有机质、低C/N污泥单一厌氧消化所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消化效率差、产气量低的问题,提升沼气含量,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0012](2)有效解决污泥好氧发酵处理处置中的占地面积大、有恶臭气味产生等问题,厌氧消化占地面积小、且系统密闭,无恶臭气体逸出。
[0013](3)能有效解决农业废弃物量大且处置困难的问题,将玉米秸秆和污泥进行联合厌氧消化,运行成本低,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0014]因此,本技术有效解决低有机质、低C/N污泥单一厌氧消化所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消化效率差、产气量低的问题,提升沼气含量,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从而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降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负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a为实施例2中批量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累计沼气产量图;
[0017]图2b为实施例2中批量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累计甲烷产量图;
[0018]图2c为实施例2中批量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平均甲烷浓度图;
[0019]图2d为实施例2中批量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甲烷日产量图;
[0020]图3a为实施例3中半连续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累计沼气产量图;
[0021]图3b为实施例3中半连续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累计甲烷产量图;
[0022]图3c为实施例3中半连续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平均甲烷浓度图;
[0023]图3d为实施例3中半连续厌氧消化工况下系统的甲烷日产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1

污泥浓缩池,101

二沉池,102

污泥泵a,103

排水阀a,104

排水阀b,105

排水阀c,106

排水阀d,107

排水阀e,108

污泥泵b,109

排水管,2

混合池,201

搅拌机a,202

滚筒筛,203

污泥提升泵,204

取样阀门a,3

厌氧消化罐,301

气压表a,302

搅拌机b,303

安全阀a,304

排泥阀门a,305

排泥阀门b,306

排泥阀门c,307

取样阀门b,308

取样阀门c,309

排泥阀门d,310

排气管a,311

气压表b,312

止气阀门,313

湿式气体流量计,4

储气罐,401

安全阀b,402

气压表c,403

排气管b,404

排水阀f。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1、混合池2、厌氧消化罐3和储气罐4,所述污泥浓缩池1的左上端连接在污泥泵a102的出口端,
污泥浓缩池1内有竖直安装的排水管109,排水管109上从上到下依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1)、混合池(2)、厌氧消化罐(3)和储气罐(4),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1)的左上端连接在污泥泵a(102)的出口端,污泥浓缩池(1)内有竖直安装的排水管(109),排水管(109)上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排水阀a(103)、排水阀b(104)、排水阀c(105)、排水阀d(106),污泥浓缩池(1)底端中部设有排水阀e(107),污泥浓缩池(1)底端右侧设有污泥泵b(108)进口端,所述混合池(2)的左上端连接污泥泵b(108)的出口端,混合池(2)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搅拌机a(201),搅拌机a(201)的搅拌叶片伸入混合池(2)内部,混合池(2)的右上端连接有滚筒筛(202),混合池(2)的下端右侧连接污泥提升泵(203)的入口端,所述厌氧消化罐(3)的罐顶左端连接污泥提升泵(203)的出口端,厌氧消化罐(3)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搅拌机b(302),搅拌机b(302)的搅拌叶片伸入厌氧消化罐(3)内部,在厌氧消化罐(3)罐顶上且位于搅拌机b(30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气压表a(301)和安全阀a(303),厌氧消化罐(3)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排泥阀门a(304)、排泥阀门b(305)和排泥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江邹晓爽张云涛何大海李彦澄张玉多陆龙慧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