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948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排风管,迷宫导风块,盖板,紧固螺栓,电源,控制模块,风扇,两个温湿度模块,电源、控制模块、风扇及一个温湿度模块安装在壳体内,排风管与壳体直接连接或者通过风管连接,排风管从箱盒内部伸出一个端头,迷宫导风块从箱盒外部套上排风管伸出箱盒外壁的端头,盖板盖在迷宫导风块端头,紧固螺栓穿过盖板和迷宫导风块,旋紧在排风管上,控制模块根据箱盒内外的温湿度数值,在箱盒内部水气含量高于箱盒外部时,控制风扇排气,以较高的能效比将箱盒内的湿气排出,随着箱盒内部水分的蒸发,积水会逐渐被排出。积水会逐渐被排出。积水会逐渐被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安装在户外的器材和设备均有箱盒类的壳体进行防护。由于密封不严,或者定期检修开合等原因,箱盒内部存在进水或者进潮气问题,在白天温度高时,箱盒内部饱和蒸气压较高,晚上温度降低时,箱盒内部饱和蒸气压小,过饱和的水蒸气会在零件表面凝结,形成凝露,即使导电零件或者运动零件位置较高,箱盒进水不足以淹没它们所处位置,但是凝露也会分布在它们表面,使得导电零件绝缘下降,不能可靠工作,使得运动零件表面的润滑剂被冲刷流失,造成润滑不良,使得运动零件接触面锈蚀而粘结或运动阻力增大。可见箱盒内进水或进潮气后,如果不能及时把水或者潮气排出,会造成箱盒内的器材或机构失效,尤其是箱盒内的电气接触位置易发生绝缘下降,运动接触位置易发生阻力增大甚至卡死。
[0003]对于此问题,目前的解决办法是定期检查处理,尤其雨后进行检查,排掉进水及潮气;或者箱盒内部放置吸潮剂(干燥剂);或者使用某厂家的智能除湿设备,将潮气凝结为水排出箱盒外等等,定期检查并排水的方法需要在雨后及时进行,人力资源消耗大;使用干燥剂的方法仅对少量潮气可行,且经济性较差;对于大量的进水还得人工处理;专业的智能除湿设备效果较好,但价格昂贵,经济性不高,对电源的要求比较高,不能提供电源的环境下难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简便的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以便在箱盒内进水或进潮气后,尽快将潮气排出到箱盒外,防止箱盒内导电零件之间绝缘下降,或者防止运动零件接触面锈蚀,润滑剂流失等。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涉及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排风管、箱盒外壁、迷宫导风块、盖板、紧固螺栓、风扇、控制模块、电源和温湿度测量模块,电源、控制模块、风扇在壳体内安装,控制模块、风扇、电源及温湿度控制模块使用导线连接;排风管上布置有排风孔及螺纹孔,箱盒外壁上有安装孔,排风管在箱盒外壁内,一端伸出此安装孔,通过排风孔使箱盒内部和箱盒外部相通,迷宫导风块套在排风管伸出箱盒外壁的端头上,盖板盖在迷宫导风块端头,紧固螺栓穿过盖板和迷宫导风块,旋紧在排风管上,使排风管、箱盒外壁、迷宫导风块、盖板、紧固螺栓连接为一体。
[0006]所述排风管与壳体中风扇的出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或者排风管与壳体紧固连接,风扇的出风口与排风管的排风孔相通。
[0007]所述的迷宫导风块为空芯管状结构,一端有和排风管露在壳体外的端头相匹配的腔体,另一端有迷宫风道;迷宫风道与腔体之间有通风孔,通风孔位置为“上部”时,迷宫风道从“下部”延伸至迷宫导风块外部。
[0008]迷宫导风块两端之间还有一个通孔,当其套在排风管上时,该通孔与排风管的螺纹孔中心重合,且紧固螺栓可以穿过该通孔。
[0009]所述的盖板与迷宫导风块在迷宫风道的端头贴合,形成通风通道,仅在迷宫风道
ꢀ“
下部”开口处连通外部环境,盖板上有通孔,盖板安装后该通孔与迷宫导风块的通孔及排风管的螺纹孔对正,紧固螺栓可顺次穿过并旋入排风管的螺纹孔。
[0010]所述的温湿度测量模块有两个,第一温湿度测量模块和第二温湿度测量模块,它们分别与控制模块的接口电连接;第一温湿度测量模块安装在壳体内,测量箱盒内部的温度和湿度,第二温湿度测量模块安装在密宫导风块上,且与外部空气相通,测量箱盒外部的温度和湿度。
[0011]所述的排风管或者迷宫导风块的通风路径上安装有滤网,防止灰尘、昆虫、植物等异物进入箱盒内。
[0012]所述的迷宫导风块腔体所在端与箱盒外壁紧贴处有密封圈进行密封。
[0013]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4]根据监测数据,主动将箱盒内含有水汽的湿气排出,之后,箱盒内的积水会持续进行蒸发,并被排出箱盒,这样,箱盒内的积水会被通过排气的方式排出箱盒外,由于系统监测箱盒内的湿度数值,在箱盒内湿度过饱和前进行排气换气,这样可以防止箱盒内水汽达到过饱和而发生凝结露水。
[0015]本技术相比把湿气凝结为水再排出的装置结构简单,相比使用吸潮剂的方法除潮能力强。
[001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迷宫导风块示意图;
[0019]图3是迷宫风道示意图;
[0020]图4控制模块和风扇、电源、温湿度测量模块连接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2、排风管;3、箱盒外壁;4、迷宫导风块;5、盖板;6、紧固螺栓;7、电源;8、控制模块;9、风扇;4

1、腔体;4

2、迷宫风道;4

3、通风孔;4

4、通孔;10、第一温湿度测量模块10;第二温湿度测量模块11。
实施方式
[0022]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方法,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0023]实施例1
[0024]本技术涉及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1,排风管2,迷宫导风块4,盖板5,紧固螺栓6,电源7,控制模块8,风扇9,温湿度测量模块,排风管2与壳体1固定并从壳体1内部伸出,排风管2上布置有排风孔及螺纹孔,电源7、控制模块8和风扇9安装在壳体1内,控制模块8和风扇9及电源7使用导线连接,迷宫导风块4一端有和排风管2露出壳体端头相匹配的腔体4

1,可以套在排风管2露出壳体的端头,另一端有迷宫风
道4

2,迷宫风道4

2与另一端的腔体4

1之间有通风孔4

3,定义该通风孔4

3位置为“上部”时,迷宫风道4

2从“下部”延伸至迷宫导风块4外部,迷宫导风块4两端之间有一个通孔4

4,当迷宫导风块4套在排风管2上时,该通孔4

4与排风管2的螺纹孔位置对应,盖板5上有孔,紧固螺栓6从盖板5的孔穿过,并穿过迷宫导风块4的通孔4

4,旋紧在排风管2的螺纹孔中,盖板5紧贴迷宫导风块4有迷宫风道的一端,并形成从迷宫导风块与排风管2一端经通风孔至迷宫风道,最终连通迷宫导风块外部的空气通道。
[0025]需要除湿除水的箱盒外壁3上加工安装孔,壳体1安装在箱盒内部,排风管2从安装孔伸出,迷宫导风块4从箱盒外部套入排风管2露出的端头,盖板5从迷宫导风块4的迷宫风道4

2一端与其紧贴,紧固螺栓6从盖板5的孔穿入,并穿过迷宫导风块4的通孔4

4,旋紧在排风管2的螺纹孔上,这样,除湿除水装置在箱盒内外的部分通过紧固螺栓6固定在箱盒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壳体(1)、排风管(2)、箱盒外壁(3)、迷宫导风块(4)、盖板(5)、紧固螺栓(6)、风扇(9)、温湿度测量模块、控制模块(8)和电源(7),电源(7)、控制模块(8)、风扇(9)在壳体(1)内安装,控制模块(8)、风扇(9)、电源(7)、温湿度测量模块使用导线连接,排风管(2)上布置有排风孔及螺纹孔,箱盒外壁(3)上有安装孔,排风管(2)在箱盒外壁(3)内,一端伸出此安装孔,通过排风孔使箱盒内部和箱盒外部相通,迷宫导风块(4)套在排风管(2)伸出箱盒外壁(3)的端头上,盖板(5)盖在迷宫导风块(4)端头,紧固螺栓(6)穿过盖板(5)和迷宫导风块(4),旋紧在排风管(2)上,使排风管(2)、箱盒外壁(3)、迷宫导风块(4)、盖板(5)、紧固螺栓(6)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排风管(2)与壳体(1)中风扇(9)的出风口通过风管相连接,或者排风管(2)与壳体(1)紧固连接,风扇(9)的出风口与排风管(2)的排风孔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盒的除湿除水防凝露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迷宫导风块(4)为空芯管状结构,一端有和排风管(2)露在壳体外的端头相匹配的腔体(4

1),另一端有迷宫风道(4

2);迷宫风道(4

2)与腔体(4

1)之间有通风孔(4

3),通风孔(4

3)位置为“上部”时,迷宫风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召荣黄晨涛杨晰段涵李渊王璞汝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